【龍涎香】為珍貴藥材之一。始載於<本草綱目拾遺>。具有行氣活血、開竅化痰的功效 。
【來源】為抹香鯨科動物抹香鯨 Physeter catodon L. 的腸道分泌物的乾燥品。抹香鯨又名巨頭鯨 . 真甲鯨。為齒鯨類最大的一種。一般體長 14m 左右,最大者可達 28m 。雌雄個體差異很大,雌者僅及雄者之半。頭部膨大,約佔體長 1/4 以上。額部鈍圓形,比細長的下顎甚為突出。僅下頜具牙齒。頭頂左方具一噴水孔。眼位於口角的後方。外耳孔極小。形體前粗後細。鰭肢較小,寬而圓,無背鰭,但有少數肉峰,尾麟較寬。體背暗黑色,體側略淡,腹面銀灰或白色。以深海產的烏賊為主要食物,亦吃多種小魚。主要活動於熱帶、亞熱帶的溫暖海洋中;喜一雄多雌的群居生活。分佈遍及各大洋。中國東海、南海亦有分佈 。
【產地分佈】分佈於太平洋、南太平洋群島各島嶼。多從香港、新加坡進口 。
【採收加工】將浮於海面的龍涎香(腸內分泌物)撈起乾燥;或將捕獲的抹香鯨殺死,收集腸中分泌物,經乾燥後,即成蠟狀的硬塊(龍涎香) (1) 。
【品質鑑別】
歷代鑑別 :
( 1 )清 . <本草綱目拾遺>載: ” 龍涎香。通雅;龍涎有嶼,在花面國傍,彼人言於樹收之,最收香氣,今大內甜香用之。 ”
2 )澳門記略: ” 大食中國產龍涎香為上,西洋產於伯西兒海,焚之則翠煙浮空,結而不散,坐客可用一剪,以分煙縷。 ”
( 3 )嶠南巢記: ” 龍涎香新者色白,久則紫,又久則黑。白者如百藥煎,黑者次之,似五靈脂,其氣近燥,和香焚之,則翠煙浮而不散。試法:將結塊者奮力投入水中,須臾,突起浮水面;或取一錢口含之,微有腥氣,經宿,其細沫已咽,餘膠結舌上,取出就溼秤之,仍重一錢,又乾之,其重如故。屬及乾枯,用銀簪燒極熱,鑽入枯中,乘熱抽出,其涎引絲不絕。驗此,不分褐白,褐黑俱真。 ” ( 4 )海東扎記: ” 海翁魚,大者三四千斤,小者千餘斤,即海鰍也。皮生砂石,刀箭不入。或言其魚口中噴涎,常自為吞吐,有遺於海濱者,黑色,淺黃色不一,即龍涎香也。聞上淡水有之。欲辨真膺,研入水攪之,浮水面如膏,以口沫捻成丸,擲案有聲,噙之通宵不耗分毫者為真。每兩值數十金。 ”
商品鑑別:乾燥的龍涎香,為不透明的蠟狀硬塊。色黑褐如琥珀,有的具五彩斑紋。質脆而輕, 嚼之粘牙。氣微腥,味稍甜而微酸。燃燒時發出藍焰,香氣酷似麝而幽雅,被燻過之後,能保持較久的香氣 。
【鑑別要點】龍 涎香的鑑別要點有四:一是將少許龍涎香放置手掌中溫之,則柔軟如蠟。二是將龍涎香結塊用力投入水中,片刻漂浮於水面上;或將 龍 涎香刮屑少許,置滾開水中,其氣像雲一樣騰空而起。三是取龍涎香用火燒之,冒灰色煙,香氣四溢,酷似麝香。四是用解剖針燒極熱,鑽入龍涎香內,乘熱抽出,其涎引絲不絕 。
【述評】古人對龍涎香的動物型態、產地分佈、收集方法、質地、識別等述之頗詳。如 ” 海翁魚、大者三四千斤、小者千餘斤 ” ,這與抹香鯨雄者可達 28m ,雌者僅及雄者之半 ” 及 ” 海生砂石,刀箭不入 ” 的抹香鯨的 ” 真甲 ” 特徵不謀而合。又而對其 ” 新者色白,久則紫,又久則黑 ” ,以及試法 ” 擲入水中,須臾,浮起,燒簪鑽入,乘熱抽出,引私不絕 ” 等,亦為今日識別 龍 涎香的主要方法。這是古人綜合諸說的成果。彌足珍貴
【龍涎香】為珍貴藥材之一。始載於<本草綱目拾遺>。具有行氣活血、開竅化痰的功效 。
【來源】為抹香鯨科動物抹香鯨 Physeter catodon L. 的腸道分泌物的乾燥品。抹香鯨又名巨頭鯨 . 真甲鯨。為齒鯨類最大的一種。一般體長 14m 左右,最大者可達 28m 。雌雄個體差異很大,雌者僅及雄者之半。頭部膨大,約佔體長 1/4 以上。額部鈍圓形,比細長的下顎甚為突出。僅下頜具牙齒。頭頂左方具一噴水孔。眼位於口角的後方。外耳孔極小。形體前粗後細。鰭肢較小,寬而圓,無背鰭,但有少數肉峰,尾麟較寬。體背暗黑色,體側略淡,腹面銀灰或白色。以深海產的烏賊為主要食物,亦吃多種小魚。主要活動於熱帶、亞熱帶的溫暖海洋中;喜一雄多雌的群居生活。分佈遍及各大洋。中國東海、南海亦有分佈 。
【產地分佈】分佈於太平洋、南太平洋群島各島嶼。多從香港、新加坡進口 。
【採收加工】將浮於海面的龍涎香(腸內分泌物)撈起乾燥;或將捕獲的抹香鯨殺死,收集腸中分泌物,經乾燥後,即成蠟狀的硬塊(龍涎香) (1) 。
【品質鑑別】
歷代鑑別 :
( 1 )清 . <本草綱目拾遺>載: ” 龍涎香。通雅;龍涎有嶼,在花面國傍,彼人言於樹收之,最收香氣,今大內甜香用之。 ”
2 )澳門記略: ” 大食中國產龍涎香為上,西洋產於伯西兒海,焚之則翠煙浮空,結而不散,坐客可用一剪,以分煙縷。 ”
( 3 )嶠南巢記: ” 龍涎香新者色白,久則紫,又久則黑。白者如百藥煎,黑者次之,似五靈脂,其氣近燥,和香焚之,則翠煙浮而不散。試法:將結塊者奮力投入水中,須臾,突起浮水面;或取一錢口含之,微有腥氣,經宿,其細沫已咽,餘膠結舌上,取出就溼秤之,仍重一錢,又乾之,其重如故。屬及乾枯,用銀簪燒極熱,鑽入枯中,乘熱抽出,其涎引絲不絕。驗此,不分褐白,褐黑俱真。 ” ( 4 )海東扎記: ” 海翁魚,大者三四千斤,小者千餘斤,即海鰍也。皮生砂石,刀箭不入。或言其魚口中噴涎,常自為吞吐,有遺於海濱者,黑色,淺黃色不一,即龍涎香也。聞上淡水有之。欲辨真膺,研入水攪之,浮水面如膏,以口沫捻成丸,擲案有聲,噙之通宵不耗分毫者為真。每兩值數十金。 ”
商品鑑別:乾燥的龍涎香,為不透明的蠟狀硬塊。色黑褐如琥珀,有的具五彩斑紋。質脆而輕, 嚼之粘牙。氣微腥,味稍甜而微酸。燃燒時發出藍焰,香氣酷似麝而幽雅,被燻過之後,能保持較久的香氣 。
【鑑別要點】龍 涎香的鑑別要點有四:一是將少許龍涎香放置手掌中溫之,則柔軟如蠟。二是將龍涎香結塊用力投入水中,片刻漂浮於水面上;或將 龍 涎香刮屑少許,置滾開水中,其氣像雲一樣騰空而起。三是取龍涎香用火燒之,冒灰色煙,香氣四溢,酷似麝香。四是用解剖針燒極熱,鑽入龍涎香內,乘熱抽出,其涎引絲不絕 。
【述評】古人對龍涎香的動物型態、產地分佈、收集方法、質地、識別等述之頗詳。如 ” 海翁魚、大者三四千斤、小者千餘斤 ” ,這與抹香鯨雄者可達 28m ,雌者僅及雄者之半 ” 及 ” 海生砂石,刀箭不入 ” 的抹香鯨的 ” 真甲 ” 特徵不謀而合。又而對其 ” 新者色白,久則紫,又久則黑 ” ,以及試法 ” 擲入水中,須臾,浮起,燒簪鑽入,乘熱抽出,引私不絕 ” 等,亦為今日識別 龍 涎香的主要方法。這是古人綜合諸說的成果。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