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泉君

    古人具體生卒年齡一般很難確定,傳說是141但真假現代人是無法得知,五石散也叫五行散,說到底弊大於利,類似現代毒品。

  • 2 # 尚佰森菸酒文化

    孫思邈,據說活了141歲,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致於銷燬養生秘方,個人認為是虛有,孫不願當朝為官,為民間減少疾病,若養生有利國利民之益,他肯定為民間遺傳,若養生秘書禍害百姓,他定會銷燬,不然他不會寫下《千金要方》

  • 3 # 西海山莊筐筐

    孫思邈一共活了141歲,是一位百歲老人。

    他之所以臨死讓徒弟毀掉秘方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養生秘方”的弊端,那就是病人在吃了一段時間後會經常產生幻覺,還會對這種藥產生依賴感,對人的危害很大。

  • 4 # 博而化易

    公元541年舊曆4月28日。

    中國的杏林奇葩,唯一受過皇封的醫學家、養生學家、藥學家、獨創阿氏針灸法的大醫魁,古今中外朝野共識的藥王孫思邈,在其父因飲酒中毒意外辭世的當天,早產降世,“呱呱"落生於陝西耀縣孫家舊村(古稱京兆華原孫家塬村),開始演義其乍聞覺得意外又不意外,傳奇又簡直,仔細想來還多有蘊含,堪能啟迪多行多業的千古人生。

    公元678年前後,距孫思邈辭世僅三四年左右的時間,老藥王已經138歲左右,罕見稀世之齡了,不知是武則天報復孫思邈,或者是還未利用夠他,就是不準老藥王告老還鄉。她與皇帝的王駕冬臨洛陽,夏去華清池,車轔轔馬嘯嘯,大隊車馬招搖過市,還非要孫思邈陪王伴駕不可。並顯目明彰地要在孫思邈乘坐的王車上懸掛高豎大唐藥王的招幡旗幟。孫思邈畢竟年歲高了,顯武功不行了,再也不能飛簷走壁闖出車馬軍隊的重圍去避世隱居了,似乎也沒有那個必要了。但老人家並未顯病態、暮遲之態與不耐煩之態。

    他穩穩坐在王車上,與他的重孫子清醒地講他的遺憾與人生養生延壽的解悟:“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出書各有其色,但還不夠通俗易懂,難以普行交流,要是能使人記住醫案故事,就能記住啟悟醫藥養生諸學,就好了“.“,故事使人喜聞樂見呵。"其皇家的大隊車馬行進中,嘈雜紛陳裡,驀地忽傳,頗為清楚,似不尋常足具天籟仙音亞似洞簫的悠揚樂音。懂鳥語的孫兒向老爺爺講,是山那頭市鎮上,有個美麗的小姑娘,真的在賣吹洞簫哩!他想去看看,去買一管來孫思邈很自然地攔住重孫兒,似想起母親所言。當年父親辭官告老還鄉路上,有老婦人神秘地攔路賣石頭,木棍敲石頭,竟有悠揚的樂聲發出的往事。思邈喃喃地語音:“這是天恩地慈,在向我們揭示一個養生延壽卻病的奧秘。孩子你記住就行了.孫冶長:“祖爺爺,什麼奧秘?”孫思邈:“其實,人的長壽卻病延齡的奧秘,就在每日都在進行的合理的衣食住行思之中。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命在斯矣啊!人的臟腑經絡或早為石頭,或久為洞簫,皆有規律、音律“.孫治長似懂似不懂,或如同下意識:“是嗎,噢皇家的龐大車馬儀仗隊依舊蜿蜒前行。思邈和祖孫在王車上,坐著微笑對視,而祖孫乘坐的王車,還在顛簸搖晃著,似在揭示著孫思邈名揚千古、馳名古今中外、醫藥人瑞不奇亦奇的人生,或預兆解悟很俗又不俗的心聲,傳播著人間於平常中蘊含的天地人三才奧秘孫思邈嬰幼年是那般病弱不如一般人,卻壽至人瑞141歲,並在封建社會所造就的非尋常的困苦勞碌追求奔波里,不僅於醫藥事業上有成,並且身體力行。其經歷遭遇之難之險惡又非今人可比。那麼,今人在今天社會生活的緊張、快節奏、諸困難中,借古喻今,是否可以如此弘揚國家和政府倡導的主旋律文化,應該在眾人呼喚的21世紀是養生時代,在海內外引起共鳴,從而有所振奮魅力使人觀之受益或多少有真正的喜聞樂見的啟示與思考呢?

  • 5 # 超級小勇勇

    孫思邈被稱作藥王。關於他的年齡,一直存在著爭議,101歲 120歲 125歲 141歲 165歲。所有這些歲數的提法,都各自為自己在史書上找依據,比較接近於現實的101歲,來自四庫全書。最為玄的165歲來自“通義堂文集 千金方考”。其他不再一一列舉。

    所謂孫思邈要徒弟銷燬這個養生方,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寒石散,又名五石散。當然這個說法,還有待正史考究。但是這個寒石散,卻是非常值得一說的。

    用我們現代人的話講,寒石散是歷史上第一個流行的“保健品”。是中國保健品的祖宗類產品。營銷做的是絕對牛逼,吃的人不僅全是達官貴人,還縱橫流行了600年,橫跨多個朝代,這即使是節止到目前,也是絕無僅有,只此一家。

    這東西的b格有多高,隨便說幾個,什麼駙馬爺之類的都不算人物,隨便寫幾個它殘害的人物,兩個皇帝司馬丕 拓跋珪。晉重臣裴秀 唐宰相李泌 竹林七賢嵇康 我們的書聖王羲之,以及他的兒子,,,,,這些是吃死的,那六百年來,間接中毒,和吃廢的,那就舉不勝數,切全是當朝的精英。這玩意用咱們現代的理解應該是,類毒品類的東西,可能吃了有幻覺,有振奮精神的作用,但是副作用極大,有毒。發熱。今天說魏晉風度,桀驁不遜,瀟灑自如的境界,本質上,是這些丫的磕藥磕的。

    話題回來,說孫思邈後來意識到,這個五石散雖然有它對症治療的病,一開始這是治病的,但是用這玩意的副作用極大。而且社會的權貴階層全磕藥,死的,瘋的,不計其數,危害實在太大了,就向社會呼籲“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也是這個標題的由來,說讓徒弟銷燬,那就演義了,當時這玩意的流行程度,只能呼籲,一個是方子大家都知道,一個是想阻止也不好阻止。

    寒食散的來源,是中醫疑案。是沒有確定的。一說來自於曹操的駙馬爺,何晏。是根據晉代醫學家皇甫謐的記載。這個傢伙就是禍害的源頭,說他是參考了張仲景的兩個方子,自己研究改出來的。但是也有後人否定張仲景有這兩個方子,因為醫聖留下的兩本大作,都沒有這方子。而金匱要略中,所謂仲景方,有很多是後人加進去的,原著是殘缺本,這也符合這類大作的特點,師傅這個開宗立派的大作,後人不斷往裡加。

    有意思的是,金匱要略後來記載的仲景方,裡面有紫石寒食散,你看著名字多像。十之八九就是用這個藥方做基礎研發出來的寒食散。但是這個仲景方後面寫了備註,備註是這樣寫的,此方來源於孫思邈的“千金翼方”。而“千金翼方”裡面還有個 五石護命散 。這就比較懸疑了。

  • 6 # 天邊的一團雲

    易,與天地準。

    養生之道,即飲、食、起、居,皆合天地自然之道。合則延壽,逆則奪壽。此養生遠勝治病之理。

    雖千金方縱萬般珍貴,也是病後方可用,何不如病前養生卻病?

    此中醫與西醫本質區別:

    中醫養在治前,重養勝治。

    西醫治在病後,重治輕養。

    故當世稀見百歲上人,更鮮有全身無恙者,皆由不習《太素》,不知養生之大道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兒志當報國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