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42086897791

    斯曼帝國(公元1299年—1922年),作為一個龐大的帝國,其統治竟然持續了六百年以上,直到歷史已經進入西方列強主宰世界命運的近現代,奧斯曼帝國這個古代型的大帝國才退出歷史舞臺。

    奧斯曼帝國何以能夠享有如此綿長的國祚?究其原因,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一)佔據地利

    奧斯曼帝國高峰時,疆域跨亞非歐三洲,其核心地帶(小亞細亞、歐洲東南部陸地、伊斯坦布林、地中海東半部海域、黑海—地中海之間的海道)扼守三大洲交通相互交匯之處,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且還威震黑海、紅海,兵臨波斯灣。它面臨四周敵手時,除非敵方超強,奧斯曼帝國一般總是能夠憑藉其四面的天然屏障,攻防都遊刃有餘。這是它長期克敵制勝的地理法寶。

    (二)獨霸一方

    在帝國的前三百年上升期裡,它是西亞—北非—東南歐這一遼闊區域的唯一的一個"區域超級大國",而且,域外的強敵(俄德奧英法)此時羽翼尚未太豐滿,暫時還無力撼動奧斯曼帝國的這一霸國地位,其地緣政治的優勢地位長期保持。

    (三)勇猛精進

    在前三百年裡,它的許多君主都有著勇猛精進、熱衷於對外擴張的尚武精神,如奧斯曼一世、穆罕默德二世、謝里姆一世、蘇萊曼一世。蘇萊曼一世更是如此,13次御駕親征,在72歲高齡時死於攻城略地的的征途上,可謂戎馬一生。君主的勇猛精進傳統,帶動了其整個軍政集團崇尚武力、持續開疆拓土的傳統延續。

    (四)所向披靡

    奧斯曼土耳其在前三百年裡,其軍隊在步兵、熱兵器、騎兵、炮兵、海軍等各方面的技術、戰鬥力、多兵種協作能力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曾經長時間所向披靡。

    (五)文化有方

    奧斯曼帝國成為伊斯蘭教的中心,其當政者苦心孤詣在廣大穆斯林世界營造其"穆斯林領袖與捍衛者"形象,開國君主奧斯曼等君主極力展示其"虔誠穆斯林"形象,他們向願意效力於帝國參加"聖戰"者許以優厚待遇。這些舉措,頗能夠對於穆斯林信眾產生吸引力,吸引他們追隨帝國南征北戰。

    奧斯曼帝國雖然推崇伊斯蘭教,不過,對於"異教徒"的管理還算相對開明,允許他們在帝國境內從事各自的宗教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非穆斯林的情緒,使得帝國在三大洲交匯、多種宗教視力盤根錯節的複雜環境裡得以長期生存下來。

    (六)夾縫獲生

    奧斯曼帝國的後兩三百年,漸漸江河日下。在西方全面登上世界舞臺中心地位之後,奧斯曼帝國這個農業國相形見絀,力量不支,節節敗退。

    儘管如此,由於英法德奧俄等國之間也勾心鬥角,任何一方如果企圖從奧斯曼帝國身上大幅度揩油,都會遭到列強的干預牽制。例如,1853年的俄土戰爭,當戰爭勝利的天平顯然偏向於俄方、土方搖搖欲墜時,英法立即介入,向俄進攻,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打垮俄軍,客觀上把土耳其給救活。

    列強的相互鬥爭,使得後期的漸漸衰敗的奧斯曼帝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竟然得以繼續維持兩三百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有哪些動畫真人版沒被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