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啷個彌個

    沒記錯的話,小時候農村的夏夜,褪去了白日的燥熱,留下的是習習涼風,三五成群的人們就會出門納涼,家長裡短。不過我最喜愛的還是停電的夏夜,一家人圍在一起,點著煤油燈,扒拉著碗裡的飯,聽著爺爺講著民間的故事。

    爺爺沒上過學,但是他卻是一本活著的故事集,講的故事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書上沒有的,而且也並不亞於書本上的故事精彩。小時候的我,認真地聽著爺爺繪聲繪色地講著,小腦袋瓜子也就飛速地想象著那充滿神奇色彩的畫面,聽得入神,最後總是會信以為真,舉頭三尺有神明,害怕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一心向善。

    民間傳說,不同於書本上的故事,流傳面不廣,並且極具當地特色,並且換一個地方講,也就失去了它的原汁原味,就好比大盤雞你要在新疆吃,才能更有味道,所以或許有很多故事流傳開來,但是卻不能被他們所記住,流傳,然而在當地人心中卻是他們代代人流傳的秘語,記錄著他們的神話傳說。

  • 2 # 好山好水好心情3

    中國是一個文明和文化古國,在中國民間故事,包括一些傳說丶笑話丶迷語等,大多都是口口相傳,後人承前人的形式流傳並繼承的。這與國情及國民文化素質相關,不做深入探討。因本人正在區文遺協會負責《永定河民間故事傳說》的收集整理工作,所以對這個事兒有所瞭解和認識。很多老人,無論男女都有許多故事存心,有些故事情節大致相同,但每個的講述卻不一樣,或時間或地點或人物;但是,結局卻驚人的一致。這表明了講故事的人,對本故事的理解也個不相同。當問及講述者故事來源時,都會說:老輩子就說這個啦!這也佐證了民間故事的承傳形式。在古代,除了說唱藝人,民間沒有專門從事記錄或整理這種文化的組織或個人。直到蒲松齡先生的《聊齋異志》問世,人們才有了文字形式的民間故事。民間故事的傳說形式也是這門文化藝術的魅力所在;當你把老人們講得津津有味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再讀出來,許多時候就沒了原本的味道。這是民間故事在承傳敘抒方面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 3 # 讀走西藏

    沒有讀過書,卻有一肚子民間故事,這在西藏就有上百位這樣的格薩爾藝人。他們出生在偏僻的農民或者牧民家庭,身世坎坷,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更不會書寫。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們在夢裡見到了騎著戰馬的神靈格薩爾王。神靈說,你這一生的使命就是傳唱格薩爾王的故事。

    醒來以後,他們發現自己的記憶裡竟然多出了成百上千部史詩。是什麼樣的天賦,讓一個不認識字的人一覺醒來,就能連說帶唱的講上幾十部書?他們是怎樣學習,怎樣記憶的?格薩爾藝人的謎團至今仍然吸引著人們去探索。

    《格薩爾王傳》是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歷史悠久,卷帙浩繁,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歷史,是研究古代藏族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被人們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

    《格薩爾王傳》翻譯很困難,其他地方的人又聽不懂。如果“格薩爾王”不能走出高原讓更多人接受,那麼這項藝術就有可能被遺忘。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就已開始了對《格薩爾王傳》的大規模蒐集整理工作。從1983年開始,史詩的蒐集、整理和研究連續3次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專案。

      如今,對《格薩爾王傳》的保護已經成為了藏學研究的一項重點。2009年,《格薩爾王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那曲也被授予《嶺·格薩爾》藝人之家的稱號。當然,格薩爾文化不僅僅是西藏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中的一顆燦爛明珠。所以,拯救、保護和傳承這項傳統的格薩爾文化,任重而道遠!

  • 4 # A布袋

    這是個很迫切的問題,應該由政府文化部門或企業聯合組織搶救性收集儲存。我們小時候叫聽"古"就是過去的故事,冬天夜長,吃完飯沒事就一塊去會講“古“的家裡,一邊幫剝棉花桃子,一邊聽大人講“古"象《尤良心,吳良心》《皮狐子娘》《梁山伯與祝英臺》《呼延慶打擂》《薛仁貴徵東》都是口傳民間文學的一部分,這些樸素無華的故事,有哲理,有勸人為善。小時候沒有電視,沒有其他娛樂,只有這些故事讓孩子們非常受益,這些都是中國民間文化的原始素材,應該系統搶救。

  • 5 # 青山居士說

    民間故事是優秀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大的歷史、文學、社會價值,反映的是民間勞動人民的生活常態,習俗,智慧,審美,情感等。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民間故事面臨著失傳的境地。該如何拯救這些民間故事呢?我認為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主要來說,有以下幾件:

    1.安排專門的筆桿子進行拜訪,編輯整理,然後彙編成冊出版。政府主管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文化部門要制定好相關的措施,挑選好優秀的能力強的筆桿子,有計劃地下鄉去進行田野調查,然後編輯整理出版。這種採風的方式古已有之,《詩經》的編輯成冊就是用的這種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收集第一手的資料,確保民間故事的真實性。缺點是費時費力,收集的範圍不夠廣泛,畢竟人手,精力有效。

    2.採取有獎徵集民間故事的措施,讓沒讀過書的老人上門提供資料。主要牽頭的也要是政府文化部門,或者高校相關的民間文化研究機構,廣泛宣傳和動員,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讓老人們主動到這些地方提供資料。一般來說是老人口述,然後專人記錄整理。這種方法能夠快速有效,範圍也比較廣,但是經費上可能開銷比較大。和上一種方法來比,各有優缺點吧。

    3.把民間故事改編成戲劇讓專業的團隊去演繹,主要牽頭的可以是政府文化部門,也可以是民間影視公司。透過表演戲劇的方式,提高民間故事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知曉,這也是一種傳承文化的方式。這種方式新穎獨特,人們喜聞樂見,尤其是在當今群眾喜歡消費快餐文化的時代,如果演的好是很有市場的。實現名利和傳承的三重目標,那是很正常的。

    我認為,傳承民間故事是當務之急的事情,因為時間不等人,一旦老人過世,那麼那些稀奇古怪的民間故事就會消失不見了。可以採取的方法有很多種,上述三種方法只是其中一些。真正要有所作為,還是要有人去認真做這些事情,如此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民間的優秀文化才能得到傳承。

  • 6 # 石埡閒談

     中國民間故事是傳統文化重要的載體,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影響重大。小時候因為資訊匱乏,求知旺盛的我們就會想方設法纏著老人講故事,會講故事的人也成了倍受小朋友喜歡的人。我小時候喜歡去街邊花兩分錢看小人書,哪裡有我取之不盡的民間故事,然後在學校裡就講給同學們聽,每週五的班會就成同學們之間的故事會,而哪個時候也有一本重要的民間故事讀物《故事會》,記載了很多民間故事,還有一個《小喇叭》廣播故事節目,非常受小朋友們喜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試管嬰兒在什麼年齡段做比較好,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