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在回頭重生等你

    岑參是一個有懷抱的文人,但他無力像封常清那樣的人一樣立下軍功,逐步得到提升。雖然後來有較大的詩名,但在當時,他不能說名聲多大,很多時候都還只是做著一份文職工作。他對大唐和對封常清等人十分期待,可是“怛邏斯之戰”,終於讓他的頭腦中閃過一絲敏感,在赤亭眺望西邊漫漫黃沙,目送落日西沉,其實,這也正是大唐即將開始衰敗的訊號。岑參在駐守邊塞後期越來越感悟到這種不祥的徵兆。

  • 2 # 吉誠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岑 參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這首古詩出自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是天寶十年(751年)岑參贈與即將離開武威,遠赴安西都護府的李副使的。詩中描述了在5月份火熱的天氣中李副使將要經過火山,這也是艱苦行程的開始。

    自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標誌著連線中原地區和西域諸國的絲綢之路正式通車,這其中的艱辛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的。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扣住軟禁四年,來回一共花了六年時間,歷史證明他的付出是值得的,從此西域通道被正式開啟,從漢武帝開始,中國進入一段長久的繁榮時期。

    詩中提及一個地方—赤亭,經考證,赤亭就在今天的鄯善縣城以南,七克臺鎮南面的一座小山上,大體已毀,如今只剩下一座廢墟,歷史的硝煙彷彿已經消散在風沙裡。

    古赤亭遺址雄踞於丘陵至高點上,地理位置很好,我們爬上至高點放眼遠望,北面是高聳入雲的天山,東面是一望無垠的戈壁,南面是延綿起伏的沙漠,西面是狀如陣列的座座沙丘。

    北面地勢平坦,田野廣袤,現為鄯善縣七克臺鎮南湖鄉農民的葡萄種植地。土地肥沃,葡萄香甜醇美,附近的沙丘下還有一汪清泉,千年不枯,曾經是這裡唯一的水源。

    鄯善是古絲綢之路上連線中原與西域重要的通道,而處在鄯善縣境內的赤亭因而成了通往廣大西域的重要關口和扼守從伊州進入西州的主要門戶,曾幾何時這裡也駐守著幾千官兵,往來客商絡繹不絕。

    赤亭這座古城讓歷史銘記是因為一個人和一場戰爭,這個人就是開篇詩的作者,著名邊塞詩人岑參,一場戰爭就是改變了世界格局的“怛羅斯之戰”。

    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西突厥汗國先後被唐朝所滅,唐朝擴張並且開始統治河套、漠南、西域、漠北、安南等地。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等西域小國在此後的幾十年中或被迫投降唐朝、或被武力滅國。唐朝從此建立了以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

    幾乎在同一時期,中東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自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發以來,穆斯林已經控制了亞述人、波斯人和羅馬人,形成了想都沒敢想過的遼闊版圖。從阿拉伯半島開始,經過戰爭擴張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國。

    兩個超級大國同時都在高速發展,一個向東一個向西擴張,最終不可避免的會遭遇,戰爭的直接原因卻是和唐朝名將高仙芝有關。

    天寶十年也就是西元751年,昭武九國的食國,因為背叛唐朝與大食曖昧,唐安西節度使領兵討伐,石國投降,高仙芝准許,但是不久後高仙芝違背承諾,攻佔並血洗石國城池,掠走男丁,屠殺婦孺老人,將金銀財寶盡收囊中,俘虜石國國王斬首獻給唐玄宗。僥倖跳脫的石國王子到各國遊說,阿拉伯各國忿然不平,準備聯合大食國襲擊安西四鎮。

    高仙芝得到訊息後,深知事情的嚴重性,決定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大食國(阿拉伯)。唐朝當時在西域政治力量很強大,有很多被征服的西域國家的軍卒,組成了七萬大唐聯軍,長途奔襲七百里,在怛羅斯這個地方遭遇大食國軍隊,經過五天惡戰,唐軍幾乎全軍覆沒。

    ▲怛羅斯之戰位置

    戰敗的高仙芝刻意隱瞞了事態的嚴重性,遠在長安的唐玄宗以為這只是一次正常的戰敗。但是此役之後,唐朝永遠失去了帕米爾高原,更加嚴重的是阿拉伯的伊斯蘭什葉派從此控制中亞,之後的伊斯蘭文明則一路高歌猛進影響深遠。

    當時的唐玄宗六十多歲,當時的楊貴妃三十多歲,西域的這些變化被駐守在赤亭的岑參看在眼裡。

    正是在這裡,岑參看到了大唐輝煌將要逝去的訊號,如同太陽有升必有落,在之後的詩作《日沒賀延磧作》中寫道: 沙上見日出,沙上見日沒。悔向萬里來,功名是何物。岑參在落日裡沉吟,傳達出迷茫的人生感受,意境與盛唐之時的自信與豪氣不可同日而語。

    隨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又過了十年,有著武昭九姓的西域背景的安祿山史司明策劃並實施了“安史之亂”,次年詩仙李白病死於安徽當塗,765年邊塞詩人高適死在任期,770年詩聖杜甫悲涼的餓死在湖北昌江的一條小船上,而岑參也在同年在成都一家旅社中含恨離世,盛唐時代就此結束。

    一千多年過去了,如今長河落日依舊在,這段歷史卻被大漠風沙深深的埋藏,甚至沒有出現在教科書上,只有在夕陽西下的時候登上赤亭古城,坐在高處的殘垣上,閉上眼任大風呼嘯,彷彿金戈鐵馬猶在耳邊。

  • 3 # 人生無簡史

    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尤以寫景詩為重,對後世的寫景詩風格有著比較重要的影響力。一般而言岑參的詩作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嵩陽學習階段,二是京城求功名階段,三是兩度塞外戍邊階段,四是被貶歸隱階段。而岑參在詩作方面的成就,則主要集中在第三階段。

    岑參兩度出塞,其詩作風格略有不同。尤以第二次出塞所做詩品為佳,此時詩人滿懷報國之情,豪情萬丈皆在奇景新境中,得以抒發。詩人處於軍中,自有軍旅特色,加之邊塞風光,或雄渾壯麗,或新奇罕見。這都激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在此階段所作的詩,風格也都雄渾瑰麗,蘊含壯美而又不可侵犯之意。

    題主所說的落日,還有什麼故事呢?沒有見到岑參的詩裡,對落日的描寫,如果是在邊塞這個階段,那也是對壯麗奇景的一種讚美吧。大家都知道寫景詩必會攜帶某種感情,如果落日的描寫出現在被貶之後,那就是表達了詩人的一種失落之感。不過把它與盛唐的衰落聯絡起來,那就未免太過牽強了。

    至於說到赤亭,倒是流傳著一個典故。大概講的是,岑參到了赤亭這個地方,應邀提詩,一個放羊娃竟然認得漢字,並能念出。岑參好奇,問了緣由。原是避難流落至此的一個書香人家,其父自幼教娃兒學論語。岑參題字大讚,其父聽聞大詩人岑參到此。忙來拜會,懇請收其子為徒。這大體就是赤亭教子的典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水果你一直以為很便宜,實際上卻“貴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