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村969
-
2 # 二小書法
現實中並不是像西遊記那樣,實際李世民對佛教並不是太感冒,從《貞觀政要》中能的知,太宗為玄奘撰文《聖教序》是順應當時的大環境,是表彰玄奘不畏艱險。反而太宗更注重書法,特意讓人集王羲之的來寫他的文章。
-
3 # 也許有一天133400581
還一個西遊記中的真唐僧,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中國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知名人物。回國以後不是很順利,玄奘回國以後,巨大的阻力便是李唐王朝愛恨不定的太度,……
-
4 # 雁影秋風
西遊記裡面的唐玄奘師徒四人在中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玄奘,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人,其先潁川人,俗家姓名禕,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西遊記》的結局說唐僧師徒將經書送回大唐後又回到西天,如來授予四個人佛界的職位,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玄奘回國後唐太宗想讓他還俗輔政,但是被婉言拒絕。
玄奘回來後寫了一部重要的著《大唐西域記》,此書記錄西亞、南亞廣大區域內的國家、地區的社會歷史變遷及當時的狀況,玄奘此書中很多資料大多都是親身經歷的,極具參考價值。玄奘終其一生,跟其弟子翻譯出佛典75部、13335卷。
公元664年1月,62歲的玄奘不慎摔傷了腿,自此一病不起,躺了二十多天後逝世。至此唐高宗就下旨停止了譯經書。
玄奘一生捨身求法,不畏艱險,經歷生死磨難,為了信仰,長途跋涉數十年,為中國和西域文化的傳播和交流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5 # 莫問劍出鞘
有關玄奘取經的前後,現在只能根據典籍記載來做理性分析。但我們可以做一個感性推斷:西行取經吃盡萬般苦難,同樣是他歷練出自身的“佛性”的過程。東歸故里之後,譯經、研佛、傳道,定有“山高人為峰”的從容與氣度。
-
6 # 季家人
玄奘師徒雖經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在那個年代沒有崇洋眉外一說,只有歷練而已;現如今時代不同了,外經好用,都去大洋彼岸取經回來金身華寵!
-
7 # 小雷音報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最近剛好在寫一本小說,裡面有涉及到玄奘的情節,因此蒐集資料把玄奘研究了一下。
史書記載,玄奘是於貞觀二年離開長安西行取經的,當時朝廷與突厥等西域諸國交戰,為老百姓的安全著想,是不允許他們越過邊境向西的,玄奘因取經心切,是偷渡過去的,後來他取經歸來功成名就,李世民接見他時還曾專門提到過這事,玄奘還當面向李世民請罪。
貞觀十九年,玄奘回國,帶回來六百多部梵文真經和許多佛像,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取得如此多真經的和尚,所以反響非常大,也就是從此以後,玄奘開始進入了統治階級的視線,首先是李世民,當時玄奘回國時他正在洛陽休養,得知玄奘回國,特地讓他到洛陽相見。
玄奘老家就是洛陽的,他到洛陽後受到了李世民的親切接見,陪李世民在洛陽行宮待了一個夏天,為他講解佛經及西行見聞,並向李世民提出了譯經的想法,得到了李世民的批准,後來在長安鴻福寺專門設定了譯經迦藍。李世民建議他將西行見聞寫下來,後來玄奘奉命寫了大唐西域記,由弟子辯機協助他完成。
玄奘想回到老家附近的少林寺譯經,沒有得到李世民的批准,李世民因他熟悉西域,曾讓他還俗做官,協助自己控制西域,被玄奘拒絕了。
李世民去世後,玄奘又向繼任者李治提出到嵩山少林寺隱居,專心翻譯佛經,也沒有得到批准,最終死在了長安。
-
8 # 禪史倌兒
當年,唐玄奘看到人們浸淫在找不到方向的俗世裡,路途漫漫,不知所措。他決心去求學,解開自己的疑惑,也解開所有人的疑惑,他找到了取經這條路。
“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憑著這一信念,他堅持了下來,度過重重難關,最終,他到達了天竺,今天的印度,取得了真經。 他帶著六百多部經書,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大唐,他的家鄉,帶著滿腔的熱血和抱負。他想著,救度百姓的時刻到了。
他看到長長的迎接他回國的隊伍,又得唐皇帝親自召見,心裡既開心又疑慮。開心的是,唐皇帝既往不咎他偷渡出國的事;疑慮的是,他不相信唐皇帝是為了這些佛經才如此禮遇他。他總覺得唐皇帝有其他的企圖。
正如他所料。唐太宗是為了開拓疆土,想急於瞭解這一路的情況。為了在大唐站穩腳跟,為了能踏踏實實地翻譯佛經,他組織弟子編排《大唐西域記》,算是給唐皇帝的交代,另一方面,他著手趕緊開始翻譯佛典。
但是唐皇帝放心不下他,他的號召力太大,能力和智慧都過人太多,唐皇帝不能讓他好過。唐玄奘為了翻譯佛經的大計,做出了諸多妥協,在唐太宗生命的最後兩三年,情況有了一些好轉。
但是,後來高宗即位,唐玄奘的處境更加艱難,甚至處於被監視狀態。最終,在664年,玄奘去世。 玄奘這譯經之路的辛苦,絲毫不亞於取經,我們不要只看到電視劇中唐僧有徒弟護佑、菩薩保佑的光鮮。歷史上的唐三藏,著實不易啊。
回覆列表
玄奘西去取得真經回國後,玄奘的譯經工作進展得很順利,用了三年不到的時間,玄奘最看重的《瑜伽師地論》的翻譯工作正式完成了。玄奘本以為可以專心地從事譯經工作了。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了。所以說,在其生命的最後十五年時間裡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一,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突然駕崩,時年五十三歲。唐太宗的駕崩,對其打擊很大。是因為唐太宗和玄奘他們是真正的有緣之人。可以說,唐太宗是最能理解和支援他的。
二,玄奘的得意弟子辯機與高陽公主私通而被殺。當時辯機年僅三十歲,玄奘不僅失去掉了一個得意的弟子,一個得力的助手,而且還給玄奘的譯場產生了很不良的影響。
其後發生的還有兩件事情,給玄奘的晚年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1.唐高宗永徽六年,玄奘遭遇了兩件不好的事情:一件是玄奘當時組織翻譯了兩部特別重要的講解佛教邏輯學的著作——《因明入正理論》和《因明正理門論》。等到翻譯好以後,玄奘的弟子就這兩部經書撰寫文章,進行熱烈討論。但是這場討論超出了佛教的範圍,引起了一位當時唐朝非常重要的一位思想家呂才的注意,呂才寫了一部書,叫做《因明註解立破義圖》,針對玄奘門徒的論著,提出了有四十多條批判性意見,引發了一場全國範圍的大討論。爭論到後來,成了一場混亂,把當時所有的思想家和學者官員都給捲進去了。
二,當時印度有位僧人,叫布如烏伐邪,漢語名字叫福生,他帶了五百多夾,一千五百餘部的佛經來到長安譯經。不知是因為什麼原因,福生受到了玄奘的打壓,不僅他的翻譯工作無法進行下去,而且最終還被逼離開了長安,最後死在了瘴氣之地,而福生隨身帶來的五百多夾梵文經典也被玄奘給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