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曬哥來也
-
2 # 大臉貓吃小蝦
三鮮面,好吃不貴。乍一聽是不是想象出來食材很豐富的樣子,其實三鮮面就是上中學時候學校門外的一種小吃,它是細米粉,和一點蝦仁,一點紫菜絲的組合體,類似酸辣粉,但是它沒有酸辣粉油膩,酸辣粉也沒有它酸辣。
每天晚上小販會先把米粉用涼水泡上,熬一大鍋老母雞湯,慢火細燉。第二天一大早,準備好切好的香菜,紫菜,還有別忘了帶上蝦米,它是主要的鮮。推上小三輪就走了。同學們走到跟前很嫻熟的說一“一份,”小販就忙活起來了。先把泡軟的米粉剪一小把,放入小漏網中,繼而沉入雞湯中,翻滾搖晃,不一會就可以撈出來,倒入在我看來是賣八寶粥用的杯子裡,加一九分滿杯的雞湯,然後捏一小撮紫菜,香菜,放點蝦米。三鮮面就算完成了,然後自己根據個人喜好加醋,或者辣椒油。同學笑著說“謝謝”遞上五角錢,一樁生意做成了。
-
3 # 人在風上走
我成長過程中最難忘的美食是“燴麵”。
記得在我八、九歲那一年(1989年前後),俺媽剛學會做“燴麵”,洛陽牛肉湯館多,也不用自己熬湯,直接去湯館端一鍋回來,自己和麵做燴麵胚子,然後在家裡“拽燴麵”,那也是第一次吃燴麵,那一次我竟然吃的量比俺爸吃的都多。
從那時起至現在,基本上十天半個月都要吃一次燴麵,每次我都讓俺媽多做一些燴麵胚子,因為我每次都是連吃二頓。
從小到大,又好多年過生日時,俺媽問我吃啥飯?我都是一句話:“吃燴麵”。
最近這幾年,吃燴麵已經不限於“牛肉湯”了,西紅柿炒雞蛋也可以吃燴麵,可以吃“湯麵”,也可以吃成“燴撈麵”。
從小到大,我對“燴麵”,真的是“情有獨鍾”,直到現在。
下面圖片是我們家做的燴麵,我照的照片
圖一是做好的“燴麵胚子”
圖三是雞蛋番茄“燴撈麵”
河南洛陽人吃麵愛就“大蒜”
圖五圖六是家裡煮了“牛肉湯”,配的“牛雜”,做的燴麵
-
4 # 富果滋味
油麵筋塞肉
猶記得,大學時,冬日的晚自習後,直奔學校門口那一個粉絲煲攤,點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粉絲煲,一掃冬夜的寒冷與疲憊。那一碗粉絲煲中,有粉絲,蔬菜,油豆腐,還有兩個油麵筋。油麵筋飽浸在湯汁中,柔軟而富有韌性,咬上一口,湯汁奔騰入口,待得吃到過半,驚喜地發現,那麵筋中,竟有個小小的肉圓,在那個物資並不匱乏卻總是覺得肚子秒餓的年紀,那個小小的肉圓,成為了大學生涯中的一點小確幸。多年之後,憶起當日的油麵筋塞肉,自己如法炮製了一盤,鮮美的湯汁包裹著柔韌的麵筋和細膩的肉餡,輕輕咬破一點麵筋,就能看見飽脹的肉餡,大快朵頤。然而當年那冬夜間對著一碗普通的粉絲煲舔嘴咂舌,發現兩個小小的肉餡而驚喜、滿足的感覺,卻只停留在模糊的記憶裡,再也找不回了。
原料:油麵筋,肉末,藕,小紅椒,姜。
油麵筋用筷子戳一個洞,用筷子在裡面轉圈,將油麵筋內部攪碎。
藕切碎,姜切末,加入肉末,加少許料酒,生抽,澱粉拌勻。小紅椒切段。
將拌好的肉餡灌滿面筋。
鍋內少許油,油麵筋開口朝下煎至定型。
加入高湯至麵筋一半高,生抽,少許糖,鹽,紅椒段燒開。
中途翻一次面。
待湯汁快收干時,盛出面筋。
剩餘湯汁勾薄芡,澆在麵筋上,灑上蔥花即成。
猶記得,大學時,冬日的晚自習後,直奔學校門口那一個粉絲煲攤,點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粉絲煲,一掃冬夜的寒冷與疲憊。那一碗粉絲煲中,有粉絲,蔬菜,油豆腐,還有兩個油麵筋。油麵筋飽浸在湯汁中,柔軟而富有韌性,咬上一口,湯汁奔騰入口,待得吃到過半,驚喜地發現,那麵筋中,竟有個小小的肉圓,在那個物資並不匱乏卻總是覺得肚子秒餓的年紀,那個小小的肉圓,成為了大學生涯中的一點小確幸。多年之後,憶起當日的油麵筋塞肉,自己如法炮製了一盤,鮮美的湯汁包裹著柔韌的麵筋和細膩的肉餡,輕輕咬破一點麵筋,就能看見飽脹的肉餡,大快朵頤。然而當年那冬夜間對著一碗普通的粉絲煲舔嘴咂舌,發現兩個小小的肉餡而驚喜、滿足的感覺,卻只停留在模糊的記憶裡,再也找不回了。
-
5 # 旗袍妹妹
我成長過程在最難忘的美食是熱乾麵。
小時候家裡窮,爸爸在外面打工,一年到頭看不到一次,媽媽一個人在家務農,打不了多少糧食 ,糧食賣了錢要供我們兄弟讀書,米飯都吃不上。
我們娘仨都是吃麥子粉煮野菜糊糊,有一次我很小的時候,媽媽要去磨麥子,磨坊要經過一片荒村野外,很危險,媽媽帶著我去,說我跟他去磨麥子就跟我買熱乾麵吃,要知道一碗熱乾麵那時候五毛錢,可以買幾斤糧食了,結果磨完麥子回來,路上經過熱乾麵館,我讓媽媽買熱乾麵,媽媽說,你就是為了熱乾麵才跟媽媽出來磨麥子?媽媽沒有錢,以後給你買吧。我就是不願意,非要吃,媽媽跟我買了一份,而她缺什麼都沒有吃。
現在熱乾麵不好吃人所共知,但是那個野菜糊糊的味道,我至今不忘。
-
6 # 農村巧媳婦翠梅
我成長過程中最難忘的美食是一種叫油香的麵食。
油香對於別人就是簡單的麵食,可對於我來說,它承載了我們家兩代人的記憶,相距800裡的美食,30年不曾忘。
這是我孃的故事,很多年前我娘一家人從得州要飯要到我們這裡,人口多養不活就把我娘和姨送人了,那時候我娘9歲,我姨3歲。
過了幾年,日子好了,我的舅舅就想把妹妹要回去,可是這邊的姥姥不願意了就把我娘藏起來了,見也沒讓見,只把我姨要回去了,再後來我娘嫁人了,慢慢的我娘和得州的姥姥也有了聯絡,每年都去給她過生日。
我8歲那年去了得州姥姥家,住了兩個多月,那些哥哥姐姐們都對我特別好,吃的東西也和我們這不一樣,最難忘的就是油香了,那時候小隻知道很好吃,不知道怎麼做的,回來就上學了,再也沒去過,等我大一點我就憑著記憶自己在家做,卻從來沒有做出那個味。
我兒子8歲那年,我和我娘還有我兒子又去了一次,那麼多年沒去,竟然看到那裡還能想起以前的樣子,真不敢相信。
我一去就讓姨給我做油香吃,我想了30多年的美食,我終於又吃上了,並且也把做法學來了,現在我隔上一段時間就做一次,每次都吃到撐。
回覆列表
我的成長過程中也就是我最難忘的一道美食就是白切雞。
就在我十二歲那一年下著雨天氣也非常冷,大門都出不了,什麼都沒有吃的,父親就宰了一隻雞,第一次吃父親做的白切雞。白切雞吃起來肥而不膩有嚼勁。
白切雞現在酒店,大排檔等等都有這道菜,就是沒有我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