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演講:
“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程序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許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幸運地同居裡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僕,她的極端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餘地。由於社會的嚴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總是抑鬱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難以想象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偉大的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凌晨1點25分停止了心臟的跳動。當天下午4時,在美國紐澤西州特倫頓的小火化場教堂舉行火化。他的遺囑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不發訃告,不舉行公開葬禮,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火化時按照死者的書面遺囑,免除所有共同集會,免除所有宗教儀式,免除所有花卉佈置以及所有音樂典禮。
在場的人僅有:大兒子漢斯·愛因斯坦教授,遺囑執行人、經濟學家納坦,愛因斯坦最忠實的合作者杜卡斯,助手諾伊施泰因,圖書管理員範託娃,以及他的妻子、兒子、兒媳等12人。
為了讓死者安靜地回到宇宙,在小教堂裡,深邃的寂靜只有一次被打破—遺囑執行者在結束儀式時,唸了歌德悼念席勒的詩:
我們全都獲益不淺,
全世界都感謝他的教誨;
那專屬他個人的東西,
早已傳遍廣大人群。
他像行將隕滅的彗星,光華四射,
把無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連結
理解:
《悼念瑪麗·居里》一文盛讚居里夫人的人品更勝於才智,強調其在道德品質方面對於時代和歷史的意義。 愛因斯坦的意思無非是說, 居里夫人這樣的科學家在道德、人格等非智力方面的貢獻比智力方面的貢獻還要大,即使是智力方面的貢獻,也依賴於高尚的德行和非凡的品質。的確,居里夫人如果沒有高尚的道德、堅強的意志是不可能成為舉世矚目的科學家的,怎能設想一個意志軟弱、道德低下的人能從成噸成噸的瀝青中提煉出幾克鐳來呢?愛因斯坦似乎表露出這樣的看法:那些純以科學為務的科學家並不能稱作真正的科學家,科學家一旦喪失了人格力量或者根本就沒有培養它的自覺,其科學精神就會受到傷害,科學活動的超越性就會被動搖。而 居里夫人正是他所欽佩的少數第一流人物之一,她的人格偉大正直,品德純潔高尚,工作熱忱頑強,為人公正謙遜——正是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才使得這兩個偉大人物建立了長達二十年的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才讓愛因斯坦在悼念瑪麗·居里時,也道出了自己的精神自白,發出了熱切的呼籲: “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在愛因斯坦心目中,瑪麗·居里所作出的科學貢獻是偉大的,而在她身上體現出來的人類精神的價值更至高無上。這也正是這篇悼詞令人難以忘懷之處, 它是由兩種特殊金屬融合成的合金,一種是高貴的情感懷念,另一種是幽邃的睿智思想。它既包含著對友人的深厚感情,也蘊蓄著深刻的人文精神。
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演講:
“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程序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許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幸運地同居裡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僕,她的極端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餘地。由於社會的嚴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總是抑鬱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難以想象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偉大的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凌晨1點25分停止了心臟的跳動。當天下午4時,在美國紐澤西州特倫頓的小火化場教堂舉行火化。他的遺囑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不發訃告,不舉行公開葬禮,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火化時按照死者的書面遺囑,免除所有共同集會,免除所有宗教儀式,免除所有花卉佈置以及所有音樂典禮。
在場的人僅有:大兒子漢斯·愛因斯坦教授,遺囑執行人、經濟學家納坦,愛因斯坦最忠實的合作者杜卡斯,助手諾伊施泰因,圖書管理員範託娃,以及他的妻子、兒子、兒媳等12人。
為了讓死者安靜地回到宇宙,在小教堂裡,深邃的寂靜只有一次被打破—遺囑執行者在結束儀式時,唸了歌德悼念席勒的詩:
我們全都獲益不淺,
全世界都感謝他的教誨;
那專屬他個人的東西,
早已傳遍廣大人群。
他像行將隕滅的彗星,光華四射,
把無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連結
理解:
《悼念瑪麗·居里》一文盛讚居里夫人的人品更勝於才智,強調其在道德品質方面對於時代和歷史的意義。 愛因斯坦的意思無非是說, 居里夫人這樣的科學家在道德、人格等非智力方面的貢獻比智力方面的貢獻還要大,即使是智力方面的貢獻,也依賴於高尚的德行和非凡的品質。的確,居里夫人如果沒有高尚的道德、堅強的意志是不可能成為舉世矚目的科學家的,怎能設想一個意志軟弱、道德低下的人能從成噸成噸的瀝青中提煉出幾克鐳來呢?愛因斯坦似乎表露出這樣的看法:那些純以科學為務的科學家並不能稱作真正的科學家,科學家一旦喪失了人格力量或者根本就沒有培養它的自覺,其科學精神就會受到傷害,科學活動的超越性就會被動搖。而 居里夫人正是他所欽佩的少數第一流人物之一,她的人格偉大正直,品德純潔高尚,工作熱忱頑強,為人公正謙遜——正是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才使得這兩個偉大人物建立了長達二十年的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才讓愛因斯坦在悼念瑪麗·居里時,也道出了自己的精神自白,發出了熱切的呼籲: “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在愛因斯坦心目中,瑪麗·居里所作出的科學貢獻是偉大的,而在她身上體現出來的人類精神的價值更至高無上。這也正是這篇悼詞令人難以忘懷之處, 它是由兩種特殊金屬融合成的合金,一種是高貴的情感懷念,另一種是幽邃的睿智思想。它既包含著對友人的深厚感情,也蘊蓄著深刻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