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AX阿翔美術

    洛克菲勒家族供養現代藝術家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曆史上首屈一指的富豪家族,在美國短短兩百年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拋開石油大王的名號不談,在現代藝術領域,洛克菲勒也是一個重要的名字。

    位於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現當代美術博物館之一,包括雕塑、版畫、攝影、印刷品、商業設計、電影、建築、傢俱及裝置藝術等專案,直到現在,其藝術品數量已達15萬件之多。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梵高的《星空》,畢加索的《亞威農的少女》,達利的《記憶的永恆》,莫內的《睡蓮》,馬諦斯的《舞》,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爵士樂》,塞尚的《沐浴者》,卡蘿的《斷髮的自畫像》。每年有數百萬遊客參觀這間博物館。

    而這間博物館背後的贊助者就是著名的洛克菲勒財團,甚至博物館建館之初的收藏品就來自洛克菲勒第二代繼承人的妻子艾比。而除了這間博物館之外,洛克菲勒家族本身愛好藝術的傳統也使得家族成員持續收藏藝術品。

    近年來,洛克菲勒第五代掌門人逐漸將家族事業拓展至中國,而藝術領域也是他非常關注的重點。他本人是中國文化的愛好者,每天都會練習中國書法,他和他的兒子分別在紐約建有兩家藝術館,專門收藏和展示各國藝術品。

    其實早在1956年,洛克菲勒三世約翰·洛克菲勒就已經資助成立了亞洲協會,負責亞洲地區與美國在學術、文化、藝術方面的交流。1963年成立的亞洲文化理事會也是在他的資助下成立,至今,已經有三千多亞洲藝術家得到該基金會的幫助,其中就包括陳凱歌、譚盾、金星等。

    鹽商與“揚州八怪”

    一般而言,學界都贊同,中國古代宮廷對畫師的供養與西方的“藝術贊助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將藝術家體制化為公務員,而後者則是一種較為平等的僱傭關係。但是,這並不代表在中國古代沒有出現過“藝術贊助人”,清代鹽商對“揚州八怪”等畫家的資助就是其中一例。

    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富甲天下的鹽商在獲得財富之後還希望獲得更高的社會和文化地位,因此,他們往往不惜重金購買藝術品。

    揚州是清代水陸交通的樞紐,聚集了大批鹽商,他們不僅喜好收藏藝術品,還活躍了藝術品市場,提高了藝術品價格,譬如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當時就開出了藝術作品以尺寸論價的先河。同時,這些鹽商們喜好結交藝術家,在家中舉辦雅集、為畫家提供食宿、向藝術家開放借閱自己的收藏品、資助他們進修遊歷等等。而另一方面,借住在鹽商家中的藝術家們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鹽商後代的藝術家教,使得商賈之家出了不少文人、畫家。

  • 2 # 石榴成熟時

    為什麼說西歐有供養藝術家的傳統呢?那首先我們來看下藝術家是以自己作品為生呢,還是另謀職業以供養自己長期堅持的藝術夢想呢?

    其實大多數的藝術家的經濟來源大致都是分為三種,一種是業餘藝術家也就是靠其他職業的收入來完成藝術夢想,另一種是專業藝術家,也就是靠著自己的創作出來的優秀作品變賣後的收入支撐自己的藝術夢想,這類人呢才華橫溢,藝術天賦也異於常人,再一種就是私養或者說官養的藝術家,這類藝術家大多時候只服務於皇室貴族,他們會更劇貴族和要求和愛好,創作出優質作品,換去回報這一點呢西歐和東方藝術家是基本相同的,畢竟藝術這條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同時也是需要大量的收入作為支援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藝術家呢也就形成自己的特點也就是所謂的風格,也就逐漸不會被貴族或者皇室所僱傭,會隨之按照自己的心,修身養性,隨心所欲發自內心的去創作,從而也就練就了超高的藝術技能,以上幾副畫是西歐畫家莫奈的作品,莫奈小的時候家境優渥,他的父親是一位商人,本想子承父業,可莫奈確從小痴迷繪畫夢想成為藝術家,後因自己所愛之人與父親鬧翻,父親也停止了對莫奈在成為藝術家道路上的經濟資助,在此我們就能夠明白為什麼西歐盛行供養藝術家,畢竟藝術需要經濟鋪路才能得以完成。

  • 3 # 海棠娃娃

      在西方,藝術贊助的傳統在數百年前就已經逐漸形成,酷愛藝術的皇室、貴族和新興資本家們,運用他們手中的經濟力量,透過各種方式支援藝術家,引領著上流社會的審美風潮……數百年後,藝術贊助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成熟體制,令歷史傳奇得以延續至今。

  • 4 # 韻蕾書畫

    說多了顯得囉說!就像中國古時候的王侯將相或是大戶人家自己供養的戲班一樣,首先是身份和實力的以象徵,不同的是戲班的藝術家門和歐洲的藝術家的社會地位不同,但專業水平是相當的!表現方法和形式不同而已!都是傳統。

  • 5 # 集賢閣主人藝術人生

    這個問題提的有些言過其實。不光西歐有,中國幾千年一直就有供養藝術家的傳統。西歐發展還沒有我們久遠。

    自秦統一以來,我們民族經過幾年演繹,歷代皇室都有供養藝術家的傳統。宮庭樂師,宮庭畫師等都是由皇室來供養。傳統攵化的主流也是由這部人來傳承。

    歷史留給我們諸多藝術遺產者,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近代,徐悲鴻,白石,張大千,等等數不勝數的藝術家哪個不是國家供養。

    遠的不說建國以來,我們的中央美院,故宮博物院,中央歌舞團,以及基層省市的藝術家哪個不是由國家來供養。

    西歐國家大部分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歷來是私有經濟為主體,對藝術家的供養也是一種利益的驅使。但畢竟是小範圍。

    放眼西方文明和制度,從廣度,寬度,厚度都與相差甚遠。只是工業化革命它們快了一步。

    我們改革開放的成果放在哪裡。三十年完成了西方百年大夢,是與我們的文化息息相關。不要被西方迷昏,感覺它們優與我們。

    中華民族才是供養藝術家的搖籃。西歐只是我們的小學生。

  • 6 # 壹壹之間

    個人認為,全世界包括西歐在內都沒有供養藝術家的傳統。即使在中國,不就是有個作家協會嗎?這是中國的國情造就的。中國藝術家均是自己賣文賣畫賣藝術品為生。從古至今,歷來如此。張大千就是佐證。他的經濟來源就是賣畫,用以養活自己和家人。因為上海工商業發達,作品容易賣出。所以各路畫家聚集在上海。“海上畫派”就是這麼形成的。上圖是梵高的自畫像。梵高在世時,只賣出過一幅畫。法國政府沒有供養梵高啊。沒有養老金,沒有醫療保險。梵高的一生就是為了生活而奔波。敬佩的是,梵高並沒有因為生活困難放棄作畫。這就是天才!

    西歐的藝術家都是自生自滅,政府並沒有特別照顧這個群體?很多歐洲藝術家在世時的生活非常艱苦。除了梵高。卡夫卡、莫扎特、莫奈等一批藝術家都是這樣的。當然也有畢加索之類人物,有成就,有名氣,有錢。

    回答和提問背道而馳,但是我如實描述。

    真正的藝術家是為藝術而【生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賽季的NBA是強強對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