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有兩男仔

    真的要說誰能夠走的更長遠一些的話,那肯定是阿里雲啊。雖然說華為雲的雲計算技術也是十分強勁,但是在雲計算的綜合實力上面來看,還是阿里雲更勝一籌吧。這些年阿里雲可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雲計算產品,每一個都影響深遠呢。

  • 2 # 楊小楊的同學

    至少在雲計算這一方面,阿里雲比華為雲,比其他的國內雲計算企業都要有優勢。瞭解雲計算領域的人聽過知道中國雲計算之父王堅博士吧,他就是阿里雲的創始人之一,所以說,阿里雲可是為中國帶來了雲計算技術呢,能走不遠嗎?

  • 3 # 雲科技觀察

    坦白講,跟阿里雲相比,華為雲確實錯過了一些發展先機。算起來,華為雲成立也才兩年時間。可是就是這兩年的時間,華為雲給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成績,讓人對其未來充滿信心。

    首先透過第三方專業機構的觀察來看看華為雲的成長速度:在2017年10月IDC MarketScape中國市場報告中,華為大資料平臺和華為雲政務解決方案分別進入領導者象限並排名第一。此時,距離華為雲成立才7個月的時間。

    2018年7月,全球權威調研機構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釋出了《The Forrester Wave™:Full-Stack Public Cloud Development Platforms In China, Q3 2018》報告,報告對中國主流公有云廠商從戰略、產品和市場三個維度進行了全面評估,華為雲憑藉領先的技術實力和全棧產品能力、優秀的本地化服務能力和完善的生態體系進入了領導者象限。

    再來透過資料看看華為雲的增長情況:從3月份成立到2017年末,華為雲的使用者數、資源使用量增長了3倍,華為雲夥伴總數超過2000家。到了2018年,華為雲在國內實現了10倍的業務收入增長速度,線上付費使用者數增長了15倍,開發者數量增長了20倍,移動上線了160多種雲服務,雲市場新增應用達到了1500個。

    此外,截至2018年底,華為雲一共上線了20個行業解決方案;面向行業推出的華為雲EI智慧解決方案覆蓋了包括交通、工業在內的八大行業,落地超過200個專案,EI目前可以提供超過45項服務,實現超過142個功能。

    接下來,從雲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看華為雲的優勢:Cloud1.0時代,得益於中小企業的上雲需求,阿里雲有了飛快的發展。可如今已經來到了Cloud2.0時代,雲計算開始向傳統的企業和政府拓展,他們的需求、痛點更為複雜,也因此對雲廠商的產品和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簡單的公有云無法滿足它們的上雲需求,混合雲成為大勢所趨。

    為此,華為雲對外公佈了華為雲混合雲HCS。HCS以一體化全棧方式交付完整的雲服務平臺,與華為雲統一架構、統一API,滿足雲化業務敏捷開發、按需彈性以及安全合規的核心訴求;透過聯接至華為雲,可以快速使用豐富的雲服務以及企業級智慧EI,為客戶業務創新帶來更多可能。

    Cloud2.0時代還有另一個重大趨勢,那就是AI越來越重要,甚至已經成為了數字化轉型的必備引擎。在AI方面的積累,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雲廠商的未來能走多遠。Hin驚喜,華為雲在這方面的積累不是一般的深。

    先是於2018年5月率先提出了“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普惠AI”概念,緊接著在6月份推出了面向行業的EI智慧體,將AI與行業應用落地場景緊密結合起來。再然後在2018年10月份的全聯接大會上,華為雲釋出了昇騰系列AI晶片,以及基於該系列晶片的全棧全場景AI戰略和一系列AI服務。

    此外,華為雲還發布了Atlas智慧計算平臺,基於昇騰系列AI晶片和業界主流異構計算部件,透過模組、板卡、小站、一體機等豐富的產品形態,打造面向“端、邊、雲”的全場景AI基礎設施方案;以及泰山ARM架構伺服器,為AI面向全場景的落地打下紮實基礎。

    而在2019年3月結束的華為生態夥伴大會2019現場,華為雲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對外公佈了“三引擎”組合:HCS混合雲架構+智慧雲應用平臺3.0+EI企業智慧。

    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不能忽略,華為雲是基於華為30年來在ICT行業積累的深厚技術以及每年多達百億的研發投資成立、發展起來的,華為這麼大規模企業內部的ICT技術能力,以及服務了那麼世界500強企業所積累的經驗,絕對不是阿里這種網際網路廠商能對標的。

    由此,我們有足夠理由相信,華為雲的未來一定比阿里雲要遠得多。

  • 4 # 北行南客知行錄

    華為雲起步其實很早,與阿里雲的不同在於:

    1.服務大型客戶,華為自己就是巨型企業集團,標杆客戶。

    2.賦能電信運營商,走被整合戰略。

    大約從2005年開始到2017年,主要都是這條路。這是匹配華為to B的服務能力模型的。

    隨著華為終端業務的現象級發展,已經具備了經營生態的基礎,中小企業的IaaS和PaaS需求越來越明確,加上華為商城之類的自有2C業務,數億使用者的華為手機自帶的雲服務,都催生了華為調整戰略,適時推出獨立的公有云服務。

    從賦能運營商而言,華為做自有的公有云服務,本身也是賦能運營商公有云業務的需要,凡事必須有需求牽引。從舊有的企業業務而言,私有云和公有云混合部署,是大型企業兼顧成本、便利性、安全性的更好選擇,華為公有云可以補上短板,形成完整解決方案。

    華為公有云的市場份額不能只看其獨立業務的市場份額,更要看他所賦能的運營商公有云業務,這是華為跟其他網際網路領域競爭對手的主要差別。這是一個被表面數字掩蓋了實力的重量級玩家,也是未來改變格局的力量。

    雲業務,阿里、華為、騰訊各有資源,各有優勢。至於技術差異,都是暫時的,不斷迭代之中的,在華為那樣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之下,並不是瓶頸。

  • 5 # 我是一棵樹181276751

    這閉問嗎,當然是華為雲會走的更遠,華為是一個具有成千上萬智慧財產權,同時掌握許多尖端技術的龐大實體經濟體,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擁有完備的售銷團隊。而阿里只是一個銷售平臺而已,就象菜市場擱萊的萊板,菜的新鮮與否,肉的質量好壞與擱菜的菜板沒關係,萊板隨時可以被替代了,三輪車,超市的淨萊等,阿里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 6 # 維基揭密

    做資料其實可以分為幾塊,企業雲市場,消費者雲市場,政府雲市場三大塊,阿里在國內企業,政府,使用者終端雲都很大,但是國際化會差一點,華為在國內主要是消費者雲,在國外也主要是消費者雲,其它會差點,各有所長,我覺得都會發展的好

  • 7 # 外向奶茶j

    當然阿里雲走的更遠,華為雲和阿里雲根本沒有可比性,阿里雲世界第一,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三亞太第一,華為雲根據沒有競爭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立秋八月份種植什麼蔬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