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馬士革萍水課
-
2 # 化州大叔
明知打個東風出去,一定槓,為了叫牌系都打,搏矩武爆。通常打牌人在打這張牌時都會同時冒出這一句話“死就死咯”。
-
3 # 虛無縹緲
為什麼趙括能在長平之戰代替廉頗?對於這個我們都知道紙上談兵的典故,四十萬趙兵魂沒長平,使得趙國元氣大傷,國中壯年男子幾乎死光,戰國哭聲陣陣。
1.那麼回正題,趙括沒本事?其實並不然。趙括是趙國將領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就喜讀兵書,研習兵法,談論兵事,並且著書立說,廣收徒弟。公元前280年,趙王命令攻打齊國麥丘,當時趙奢帶著趙括一起行軍。但是趙軍攻打多次都無法攻下。於是趙王用趙奢為帥,限時一個月攻下麥丘。於是趙奢就下令硬攻,但是還是攻不下。那時趙括看齊軍防禦完善,硬攻怕難攻下,他想趙軍圍困麥丘那麼久,沒有糧草運進城,那城內肯定糧草快吃完了。他建議父親停止進攻保留實力。但是趙奢沒聽,繼續進攻,但是依然無功而返。後來趙奢抓到一個齊兵俘虜,在俘虜那裡得知,果然麥丘糧草已經吃完,開始吃人了。從那時起趙奢對他兒子趙括就另眼相待了。
2.為什麼趙括可以在長平之戰代替廉頗?
(1).趙括自身原因。雖說趙括熟讀兵書,而且趙奢有時都不夠他說。但是趙奢從來不誇他,他妻子就不明白,趙奢告訴他:“打仗是性命相關的事,但是兒子趙括只會誇誇其談,不合實際,趙王不用他帶兵打仗還好,如果讓它他帶兵,必敗無疑。”趙奢的話果然在後來證實了,真實知子莫若父。後來趙括自推薦,在趙王面前空談兵法而博得趙王信任,封為上將。
(2)秦國的計謀。公元前262年,廉頗率領趙軍和王齕率領的秦軍對峙,廉頗一直避而不戰,秦軍眼看糧草就快吃完了,於是當時有名秦相範睢(這個人的經歷很坎坷的哦)出計謀買通趙王左右,散佈謠言,果然趙王中計了,任用趙括為上將代替廉頗。
-
4 # 老鴨說歷史
不一定,“紙上談兵”雖說由來已久,但真正的史實我們無從可考,但要說趙括沒有本事,至少老鴨認為不是的。如平時考試中非常好的同學,一到大的考試,就會慌神。至於趙括會不會如此,我們首先分析戰役。
首先,趙國國君與平原君昏聵無能,接受上黨,用趙括換掉廉頗。上黨,是秦國戰略的一部分,謀韓伐魏,得寸王之寸,按照范雎的思想。秦昭王想慢慢蠶食六國,此時南韓聽從馮亭的建議,進獻上黨給趙國,把秦韓之間的矛盾給趙國。
趙王問平陽君和平陽君,平陽君認為接受上黨弊大於利,平原則認為上黨是戰略要地,多少兵力都搶不來啊。再說有人白送,必須收下啊。趙王也認為這大便宜不佔,實在是於理不合。
這一下激怒了秦國,秦國備戰兩年分兵兩路奪取上黨。要說趙國自胡服騎射之後,軍事實力僅亞於秦國。可惜賢明君主沒有世襲,趙國國君先是任用老將廉頗。廉頗認為,秦軍長途跋涉,想著速戰速決。而趙軍實力相對較弱,以逸待勞,以守為攻。這樣好耗時三個月,等著秦軍勞累了,再一舉殲滅。可趙王並不認同,屢次催促直面進攻。
秦軍也非常惱怒,長此以往,糧草供應不上,長途而來,軍隊勢必會低迷。於是秦國用反間計來離間趙國君臣,未料想趙國國君果然又上當了。改用趙括來代替廉頗,而彼時秦國換了白起來打仗。人家用長期征戰的戰神,趙王任用“職場小白”(只有理論,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
其次,君王指揮失當,趙括貪功冒進。趙括年紀輕輕,被秦軍鼓吹一番,他平日裡和父親討論用兵之策,也無往不利。飄飄然忘乎所以。趙王用趙括代替廉頗,不僅是因為秦軍鼓吹趙括實力,還有廉頗以逸待勞,堅守不出。 趙括即使有真才實幹,因為這個原因,他也不敢沿用廉頗的兵法,否則在君王面前如何交代?年輕氣盛,為了實現反擊戰,他開啟城門的時刻,已經註定了戰役從有利轉向無力。 秦軍遠道而來,時日以久,好比等待已久虎狼,本來要消弭了,如今獵物一出。秦軍如何不奮猛?再加上百戰百勝的白起鼓舞士氣,一發即中。
再次,戰略結果上,趙括的反擊有一定成效。我們看長平之戰後,白起想乘勝追擊,滅掉趙國。且不論他的想法是否真的會把趙國滅掉。蘇代遊說范雎,離間二人,秦昭王親信范雎,調回了白起。後來,秦昭王又命令白起再去攻打趙國。白起不肯,認為已然失去了戰機。 秦趙長平之戰,范雎說服秦昭王的理由也是秦軍疲憊,白起不肯再戰除了貽誤戰機也是秦軍疲憊。長平之戰後,六國中唯一能和秦國的匹敵的趙國衰退了。但是秦國大規模的戰爭也減少了。不得不說,長平之戰對於秦國也有巨大的消耗。 白起對秦昭王說,“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傷亡過半,國內空……”
四、知子莫若父母。趙括的父親在世,說過自己的兒子只會紙上談兵,而他的母親也曾勸諫趙王,不要任用自己的兒子。除了愛子心切,無疑趙括父母對兒子沒有實踐經驗表示擔憂。
五、趙括忠君愛國思想值得讚揚。戰場上投敵的人不少,如後來的章邯,但趙括並沒有。趙括被秦軍包圍後,在斷糧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趙軍內部沒有發生內亂,沒有投敵。突圍的時候,也是採取車輪戰術,可是沒有外援,最終失敗。 綜上,趙括他年輕氣盛,沒有實戰經驗。上有趙孝成王的施壓,對手又是無往不利的戰神白起。縱使有能力有發展空間,可惜初出茅廬便有惡戰,生不逢時,一聲喟嘆!
-
5 # 94310417小云
趙括決非草苞,那場關係秦趙二國命運的大戰,事關以久託不決三年多亦,趙王以被拖垮了,糧草錢糧以嚴重供給不足,趙王令他速戰速決,以趙括年輕為文韜武略和智勇雙全,如果打持久戰秦國亦無勝算,秦國用反奸計驅走了廉頗,就在於破他的持久戰,從戰役結果看46天的慘褲血戰,趙敗於糧草不濟,和趙王旨令,大秦帝國自那一戰後也大傷元氣,五年未敢大舉興軍。白起也死於非命,紙上談兵點言過其實,汙名門世家趙括的名節。
回覆列表
趙括替換廉頗還是跟趙王的激進方略有關,在趙軍和秦軍幾年的對峙中,趙王逐漸失去耐心,希望尋求速戰速決,秦國利用這一點散佈謠言才會起作用,換廉頗的根本原因在趙王。
廉頗帶兵有方,戰術沉著冷靜,但是人年紀大了也是不爭的事實。畢竟這麼高的年齡,萬一死在軍中,軍心動搖也是一個問題。
另外要突破史記對我們思維造成的定式,就是趙括到底真的是紙上談兵嗎。趙括的父親是趙奢,這就是一種政治和軍事資本,能讓趙王看得上眼。其次,雖然趙括指揮軍隊進入白起的包圍圈,但是帶領士兵向秦軍衝擊,使秦軍傷亡過半,在被包圍時能殺傷敵軍過半,並且這個敵將還是在整個歷史上都排的上號的將軍,這個領兵才能恐怕不是紙上談兵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