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宋濂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他的頭銜十分豐富,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和思想家,並且名列“明初詩文三大家”。明太祖朱元璋對他不吝讚美之詞,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他雖然小時候體弱多病又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最終成為一代大師,擔任過太子朱標的老師,制定過明初的宮廷禮法,主修了《元史》。苦學讓一個寒門子弟變成了開國元勳,那麼,宋濂苦學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想知道宋濂早年求學的經歷,我們要多虧一位名叫馬君則的明朝太學生,他是宋濂的同鄉,在有人將他引薦給宋濂時,他才思敏捷、能言善辯,給宋濂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為了勉勵這位同鄉,宋濂將自己年少求學的經歷寫成《送東陽馬生序》來贈予馬君則,這樣我們才能夠讀到這篇宋濂的“自傳”。

    宋濂在文中開門見山地寫道:“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年幼的宋濂雖然熱愛學習,無奈家中根本買不起書,於是宋濂便從有書的人家借來看。可是借來的書往往來不及仔細琢磨便要還回去,於是宋濂便自己抄寫,計算著日子,如約把書奉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天氣很寒冷,以至於硯臺都結冰了,非常堅硬,宋濂的手指甚至凍僵到無法彎曲伸直,但他還是不懈怠於讀書抄書。抄完後,宋濂便跑著去還書,一點也不敢耽誤期限。正因宋濂的守信和好學,人們都願意把書借給他。

    “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為了得到水平更高的老師的指導,宋濂奔波百里,去找附近有名望的老先生。宋濂恭敬地提出問題,俯身側耳向老師請教,有時候老師生氣大罵,宋濂就更加恭敬禮貌,等到老師高興了,他才再度提出問題。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後來宋濂前往更加遙遠的地方學習,他揹著書箱,拖著鞋子在深山跋涉,那時冬風刺骨,雪積得很深,腳上的皮被凍裂了,但宋濂已經失去了知覺,不感到痛。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到來學舍,宋濂四肢都已經凍僵無法活動了,僕人拿熱水浸泡,又用被子蓋住,過了很久,他才恢復過來。在學舍裡,宋濂居住的條件最為艱苦,一天只有兩頓飯。而其他學生則衣冠錦繡、光彩照人,宋濂穿著破衣服在其中,一點兒也不羨慕他人,也不覺得自己比不上他們。

    用他自己的話說:“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從讀書中就獲得了足夠的快樂,就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筆者認為,正是他對讀書的喜愛和痴迷成就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他的頑強意志也讓他最終有所成就。

  • 2 # 哈爾故事

    前面幾位老師的回答已經對“宋濂苦學”的故事介紹的很全面,不再贅述。

    關於題主的問題:宋濂苦學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我的理解,題主提問的目的不單純是想知道宋濂苦學的故事本身,更主要的是這個故事的主旨思想。大家以為呢?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大文學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他的成才經歷很值得後人借鑑。我們耳熟能詳的《宋濂苦學》是一段苦學勵志的經典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道理。一、胸懷大志

    儘管《宋濂苦學》故事中沒有說明這一點。但是宋濂身處逆境,家貧如洗,為什麼苦學?只能說明宋濂從小立志,想透過刻苦學習來成就自己的人生。

    二、勤學苦學

    宋濂因為家裡貧窮,買不起書,宋濂經常借別人的書讀,每每有書讀的時候,便會廢寢忘食。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苦學的宋濂依然堅持不懈,硯臺裡的墨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能阻斷他勤學上進的心。

    三、講求誠信

    宋濂向藏書的人家借書,借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時送還。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的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宋濂,於是宋濂能夠閱讀很多書。

    四、謙恭做人

    宋濂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為了得到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指教,他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高、聲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前輩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宋濂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老師斥責人,宋濂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宋濂終於獲得很多教益。

    五、逆境成才

    故事裡講到:當宋濂去求師的時候,揹著書籍,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颳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面板凍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宋濂洗手暖腳,拿被子給宋濂蓋上,宋濂過很久才暖和過來。在旅館裡,他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食物可以享受,而一起住在旅館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紅纓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佩帶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閃光耀眼好像仙人。而宋濂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思。因為宋濂心中有自己的樂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了。宋濂求學時的勤懇艱辛情況大體如此。

    六、學有所成

    宋濂透過苦學,最終成為大文學家和一代著名的文臣。為後人留下了很多文化遺產。著有《宋學士文集》,《秦士錄》、《王冕傳》、《李疑傳》,《桃花澗修契詩序》、《環翠亭記》,《孝經新說》、《周禮集說》、《龍門子》等等。

    透過《宋濂苦學》故事,結合宋濂的人生經歷,給後人的啟發是:一個人從小就胸懷大志,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成才不分順境還是逆境,逆境照樣可以成才。要想成才,不僅要刻苦學習,還要謙恭做人,誠信做事;人之成才要學以致用,為國為民,這樣才算功成名就。大家以為是不是這個理?

  • 3 # 強哥新語

    《宋濂苦學》 的故事大意;宋濂是個怎樣的人?

    《宋濂苦學》講的是明朝開國功臣中知識最淵博的宋廉每次向別人借書都按時歸還的故事。宋廉看到好書就連夜抄書,而且,宋廉借過的書每本都是乾乾淨淨,不卷不折,每一本都很平整,每一本書都有借有還。所以,書主人都願意把書借給宋廉,宋廉才得以博覽群書,並能得到名師指導。一次,宋廉看到了好書,就一直抄到天亮。他母親看到了,就叫宋廉別抄了,說早一天晚一天還書又沒關係。而宋廉卻堅持要抄好。可見,宋廉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正是因為宋濂的誠信,書的主人才願意一次又一次把書借給他,宋濂的誠信,使他學到了許多知識,從而成為了一個出名的文豪。

    說明了什麼道理?

    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市場經濟呼喚誠信,商家需要誠信,只有講誠信才是商家的立身之本。擁有誠信品質的人才能立足於這個社會上。

  • 4 # 一隻涼音呀

    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喜歡讀書且人品超棒。

    宋濂的家境貧寒,買不起書。但是他喜歡讀書呀,買不起只能去借了。他去借書,並不是單純地把書看完,而是一字一句把整本書抄下來。一邊趕著抄完,一邊還要惦記著還書的日期。每次宋濂借書,都會按照規定的日期還上,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很願意借書給他看。

    足見一個人的信用是有多重要,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宋濂苦學,吃了不少苦頭。揹著書籍,拖著鞋子。大雪紛飛,雙手雙腳凍得已經麻木。他每天在旅館只吃兩頓飯,別人穿金戴銀,他卻只有一件破衫。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求學就像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有的人中途放棄了。而那些堅持下來的人,都不會被時間辜負。

  • 5 # 落木戈

    宋濂熱愛讀書,嗜書如命,無奈家境貧寒,買不起書籍,只能向有書的人借,用筆墨抄寫,即使是寒冬臘月,手指被凍僵了,無法伸直,他也堅持記錄,而且每次還書的時間很守時,大家都願意將書借給他。

    成年以後,更是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識,常常向學者請教,宋濂態度恭謹,謙虛好學,禮節周到,讓學者們對他讚歎不已,宋濂也因此學到了很多。

    求學的時候,也不隨波逐流,不與人攀比,即使身邊的同伴穿著華麗,也沒有因為自己衣裳襤褸而自卑,因為宋濂身邊有自己的樂趣。

    宋濂的經歷其實也在警惕我們,學習要刻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更要在學習中保持一種求知的心態,謙虛,好學,不懂下問。

  • 6 # 不吃蘿蔔的粉兔

     宋濂是明初有名的大文學家,依據明史中的記載,宋濂原名宋壽,景濂是他的字,宋濂一生致力於文學研究,是明朝開國文臣之首。

      朱元璋和宋濂

      宋濂小時候體弱多病,家境又十分貧寒,但是童年時期的宋濂十分勤奮好學,加之其特有的聰明才智,“小神童”的名號可以算是家喻戶曉。宋濂一生尤愛學習,對書籍更是愛不釋手,才造就了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高八斗的博學品格。

      至正十九年的時候,在朱元璋的任命下,宋濂成為知府學堂的老師,這也開啟了宋濂為人師表,透過自己的學識影響他人路途,至正二十年,宋濂又被任命為教授,輔佐太子,教授太子朱標“五經”。

     晚年的宋濂依舊保持著對書籍作品的高度熱愛,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宋濂是開國文臣,卻也難逃被猜忌的命運,兒子宋慎和次子都被處死,宋濂在馬皇后的求情下,免去一死。

      作為一代文臣,宋濂在學術上的造詣恐怕無人能及,對於明初的影響的不容小覷,在輔佐太子方面用禮的制度來約束太子,讓太子廉政治國。雖不曾披荊斬棘打天下,卻可以學富五車治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淑敏有哪些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