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nem30275

      牛蛙直接飼料為各種活體飼料,主要有黃粉蟲、蠅蛆、蚯蚓、蝸牛、飛蛾、各種昆蟲、小魚、小蝦等。間接飼料為各種靜態飼料,主要有蠶蛹、豬肺、豬肝、雞鴨內臟、碎肉、死魚塊和人工配合的顆粒飼料等。  牛蛙的飼餵:  餵食方法為便於清除殘食,防止蛙池水質惡化,減少幼蛙病害的發生,餵給幼蛙的飼料必須投餵在食臺上。食臺可用泡沫板製作,也可用木框聚乙烯網布製作。用泡沫板製作,一般將泡沫板裁成長50一60cm、寬40~50cm、厚3一4cm,再在其長邊的中心點鑽個小洞,將一根小竹竿穿過小洞固定在幼蛙池中即可。木框聚乙烯網布食臺製作方法是:先做一個長60cm、寬50cm、高8一10cm、厚2cm的木框,然後將聚乙烯網布拉緊,用塑膠包裝帶壓條,再用小鐵釘釘在木框的底部。若此食臺浮力不足,可在這種食臺的兩端再縛一條泡沫條,用以增加食臺浮力。牛蛙幼蛙食臺以每250一300只幼蛙搭設一個為準。  活飼料投餵可直接放在食臺上,而死飼料投餵則需先對幼蛙進行馴事。馴食就是人為地馴養幼蛙由專吃昆蟲等活飼料改為部分或全部吃人工配合飼料、蠶蛹等靜態飼料。牛蛙的食性並非天生不變的,經過馴化是可變的,而且可塑性還比較大。馴食時間越早,馴化時間就越短,馴食效果就越好,飼料損失越少。一般要求在牛蛙幼蛙變態後的5一7天即應馴食。  拌蟲馴食是將蠶蛹、豬肺、魚塊等靜態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加工成直徑小於3mm的顆粒飼料放入食臺中,按比例在這些靜態飼料上放上黃粉蟲、蛆蟲、蚯蚓等會爬行的活飼料。這些活飼料在靜態飼料中間爬行、蠕動和翻滾,從而帶動靜態飼料的位移和滾動。牛蛙幼蛙見到這些飼料由靜變動,誤認為是 “活蟲”,在爭食活飼料的同時也攝食了這些“動”的靜態飼料。拌蟲馴食一般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3靜態飼料拌和2/3活飼料飼餵,第二階段靜態飼料和活飼料對半拌和飼餵,第三階段以2/3靜態飼料拌和1/3活飼料飼餵,每階段7一10天。若效果不理想,可延長時間,直到牛蛙幼蛙能直接攝食靜態飼料為止。  拌魚馴食是將木框聚乙烯網布食檯布於幼蛙池中,使食臺底部的網布沉入水中4一5cm左右。將剁細的靜態飼料倒入食臺上,使之在食臺內漂浮。食臺內再放入20一30尾活泥鰍和麥穗魚。這些活魚一進食臺即會亂遊亂竄,從而帶動了靜飼料的移動和翻動。牛蛙見之誤以為是“活蟲”而爭食。  拋食馴食是在幼蛙比較安靜的堤邊斜擱一塊小木板,小木板下面安放一個面積為2一4㎡的較大型的食臺。每天定時將靜態飼料拋向斜擱的小木板上,這些飼料沿著斜放的木板滾落到下面的食臺上,牛蛙誤以為“活蟲”而爭食。  滴水馴食即在木框聚乙烯網布食臺內放置1一2塊小石塊,食臺網底沉入水中4一5cm,食臺的正中上方設一條小水管,水連續不斷地滴入食臺正中,蕩起水波和漣漪,再將靜態飼料放入食臺,飼料在水滴的作用下不斷地漂動,牛蛙誤以為“活蟲”而爭食。  震動馴食是將彈性很好的彈簧安裝在食臺底部的正中或四角,將此食臺安裝在牛蛙池四周的堤埂邊或池中陸島上,食臺底部離地面5一 7cm,食臺上設放靜飼料和少量的蛆蟲、蚯蚓等,牛蛙看見蛆蟲、蚯蚓即會跳上食臺。隨著牛蛙不斷地跳上和跳下,食臺上下震動帶動了靜飼料不停地震動和滾動,牛蛙誤大為“活蟲”而爭食。  牛蛙食慾十分旺盛,平時蹦跳不停都是為了尋找可口食物。一天之中牛蛙幼蛙攝食的時間一般都在6~7小時以上。因此,飼養牛蛙幼蛙的投飼量宜多不宜少,一般每日投餵3一4次,每次投餵的飼料以2一3小時內吃光為佳。其日投飼量約蛙體總重量的10%一15%。  投飼要堅持“四定”投飼,一般日投四次,即上午8時、11時、下午2時、5時各一次;飼料直徑不宜大於3mm,每次投餵的飼料應在2 一3小時內吃光;牛蛙有大蛙吃小蛙、同類相殘的習性,馴食期間,不宜將野生幼蛙或野生蝌蚪作為牛蛙飼料,以免馴食失敗;馴食牛蛙不可操之過急,要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進行,逐漸培養其對靜態飼料能引起條件反射的能力。馴食期間,要逐步減少活餌,增加靜態飼料。對已馴化的牛蛙仍應堅持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投餵靜態飼料;牛蛙幼蛙移養新環境時,往往不取食,躲在遮陽處或蛙巢內很少活動。遇這種情況,一是增加活飼料的投餵量,二是將不吃食的幼蛙捉住,強開其口,將蚯蚓、黃粉蟲填塞進口,促進開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萬事萬物沒有永恆,是否可以論證死亡也沒有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