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句話不是字面上表現出的曹操多麼的霸氣,反而透漏出內心有種被人坑怕了的無奈,大家怎麼看呢?我是從與異性交往過程中感悟出來的,是不是被人傷透的人才會用一種不近情理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呢?歡迎吐槽。
3
回覆列表
  • 1 # 韓金聊社會

    什麼是小人?小人就是做事不光明磊落,為達到個人目地而不擇手段,所以我們應該近君子,遠小人,小人最怕的是假小人,而曹操為真小人,所以曹操給後人留下了九大罪狀和九大惡名。

    在我的印象中曹操的主要可惡之處有九:一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二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三是刺殺董卓失敗之後,在逃亡路上錯殺呂伯奢全家老小。四是打擊報復妒殺楊修。五是恩將仇報再殺陳宮。六是不明大義亂殺無辜,一代名醫華佗就平白無辜死在曹操的刀下。七是狡猾虛偽對自已犯的錯輕描淡寫,對別人的錯決不手軟。八淫人妻女,九好色之徒。所以曹操奸詐,多疑,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三國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小說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戲臺上又稱曹操為白臉奸臣一代梟雄。

    最後從《三國志》,《三國演義》各種文獻資料綜合分析曹操,曹操不愧是一名軍事家,政治家,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但性格多疑,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他殺呂佰奢全家老少,好人殘忍殺害,為了逃命,草木皆兵也能有一點說得過去,到後來殺楊修,殺陳宮,殺華佗,可以這樣說曹操是一個大奸似惡之人,只要能夠危機到曹操政權,曹操生命的人,你基本上都不會善終,所以曹操算個真小人,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 2 # 品牌張

    近些年對曹操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對曹操的評價也有所上升。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出自當時名士許劭對曹操的評價,除《三國志》裴松之注和《世說新語》外,范曄《後漢書·許劭傳》都有記載。充分說明曹操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而他自己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也詳述了自己的抱負和志向。所以從史料來判斷,曹操應該是一個非常有抱負同時又很能幹的人。

    而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表現是什麼,缺乏自信、想找依靠、焦慮,這顯然不是曹操的性格,曹操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也不相信什麼靠山,一切都是自己幹。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出處於孫盛《雜記》: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在這句話的記載中,曹操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還是很難過的,畢竟一下子殺了這麼多人。這句話的可以解釋為,我願意對不起天下人,但不允許其他人對不起我,充分說明了曹操的自信和豪氣。

    所以,說曹操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再加上,《三國演義》本來是尊劉抑曹的作品,其中不少故意修飾的部分,也是不符合人物現實的。

  • 3 # 茉莉花開19

    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

    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曹操。

    曹操: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這句話是曹操一生的寫照,也是中國歷史上自私自利之人的真實心態及冠冕堂皇的藉口。 歷朝歷代不乏替曹操翻案的人:他們都富有才能,但是人格卑鄙,他們希望透過為曹操正名的機會,給自己的種種醜惡行為做辯護,曹操也因此而成為自私自利者的教主。 但我要糾正《三國演義》的一個錯誤,曹公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而不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是質的一個區別。因為曹操對於殺呂伯奢一家沒有辦法挽回才說出這樣一句話,是針對這一件事而言 ,並不是所有事情。

    所以僅憑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不可天下負我”不能夠說明曹操缺乏安全感,最多說明他的自私自利。

  • 4 # 陌上有情天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我們且來看看,曹操當時說這句話的緣由與背景。

    彼時,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遂趁呂布牽來西涼好馬借試騎為由一逃了之。逃亡路上,不幸被中牟縣守關將士抓獲,帶到縣令陳宮面前。

    而陳宮當時對曹操恰恰十分的敬佩,用現在的說法就是他的死忠粉,認為他是天下少有的忠義之士,甘願棄官隨曹操逃亡而去。

    行至成皋,曹操遇到了自己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受到呂伯奢的熱情款待,被奉為上賓。為表誠意,呂伯奢出去買酒。而此時的曹操,恰如驚弓之鳥,草木皆兵,見呂出門,遂疑心四起,心想:我和你又不是至親,你憑什麼幫我?

    於是,潛入草堂,跑去聽牆角,正好聽到有人私語:“縛而殺之,何如?”,操大驚失色,心生戒備。是夜,又聽到院子裡傳來霍霍的磨刀聲,更確定呂伯奢要出賣謀害自己,於是殺心起,來個先下手為強,和陳宮闖進去,不問青紅皂白,一連殺死八口人。來到廚房,卻見一頭豬被五花大綁,等候宰殺,才知錯殺好人,後悔不迭,又倉皇逃走。在路上,遇見買酒回來的呂伯奢,至此,大錯已釀成,為絕後患,又殺呂伯奢。

    見此情景,陳宮對曹操大失所望,認為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而曹操卻“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雖心有慼慼,卻不無狠辣。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意思就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雖在當時是就是論事,但一方面說明了曹操疑心太重,不信任任何人,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殺伐決斷,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歷史上的曹操,後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功有過。他先是脅天子以令諸侯,後殺死漢獻帝劉徹,取而代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安內攘外,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次秩序,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他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生活上善詩歌,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雋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縱觀歷史,曹操即是一代梟雄,又是一代奸雄,但不管怎樣,奸雄再奸也是雄。

    歷史的長河,自是有它的發展規律,一個人的功果是非,自有論斷,我們不必用自己的思想,來狹隘的作任何的定論,如此甚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統計學工科碩士好找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