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濤哥觀歷史

    我是農村俗人,我來回答。

    1872年3月12日午後,兩江總督曾國藩吃完午飯在西花圃散步時,突然中風不治身亡,享年62歲。

      曾國藩死後,朝廷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諡號“文正”,同時入祀京師昭忠祠和賢良祠,並在各省建立專祠。 曾國藩入祀的賢良祠,是什麼來頭呢?

      賢良祠是清朝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國家者的專祠,位於現地安門西大街103號旁門,興建於1730年,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當年,雍正皇帝下詔:“古者大烝之祭,凡法施於民,以勞定國者,皆列祀典,受明禋。我朝開國以後,名臣碩輔,先後相望。或勳垂節鉞,或節厲冰霜,既樹羽儀,宜隆俎豆。俾世世為臣者,觀感奮發,知所慕效。庶明良喜起,副予厚期。京師宜擇地建祠,命曰‘賢良’,春、秋展祀,永光盛典。”

      按照這份詔書可知,賢良祠供奉為國家立下功勞的王公大臣,每年春季和秋季,派官員致祭。能夠入祀賢良祠,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第一位入祀賢良祠的王公大臣,是怡親王允祥。

      雍正皇帝對允祥非常信任,封他為怡親王,允許世襲罔替,即鐵帽子王。允祥沒有辜負雍正皇帝的信任,全力輔佐他治理國家,將軍政要務處理得妥妥當當。雍正皇帝大感寬慰:“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 1730年6月18日,允祥積勞成疾,一病不起,英年早逝,時年44歲。雍正皇帝對允祥的病故極為傷心,他嘆息道:“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允祥死後,在配享太廟之外,還獲得了入祀賢良祠的殊榮。

      從雍正朝到宣統朝,共有181名王公大臣先後入祀賢良。其中,由於鄂爾泰和于敏中因故撤出賢良祠,這一數字減為179名。

      雍正和乾隆時期,入祀賢良祠的王公大臣比較多。嘉慶和咸豐時期,入祀賢良祠的王公大臣比較少。光緒時期,由於在平定太平天國中立下功勞的一批大臣紛紛去世,入祀賢良祠的王公大臣數量劇增,達到了30名,佔到總數的六分之一。

      我們所熟悉的晚清名臣,如陶澍、恭忠親王奕訢、文祥、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張之洞、張之萬堂兄弟,胡林翼、左宗棠、劉坤一、沈葆楨、丁寶楨、駱秉章、沈桂芬、李鴻藻等人,均入祀賢良祠。 令人不解的是,李鴻章的哥哥李瀚章,卻沒有獲得入祀賢良祠的資格,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李瀚章雖然官至兩廣總督、湖廣總督,賞太子少保銜,也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畢竟不像他哥哥李鴻章那樣,獨自領軍作戰,也缺乏拿得出手的戰功。如果讓他入祀賢良祠,會引起別人非議。

      而且,李瀚章在朝野內外的名聲不大好。

      李鴻章對淮軍治軍不嚴,出了不少貪官,李瀚章列名其中。人們還將這些淮軍大將的名字編成順口溜:“塗宗瀛偷竊,劉秉璋搶掠,潘鼎新騙詐,惟李瀚章取之有道。”這是說,同樣坑蒙拐騙,李瀚章稍微收斂一點,保持著比較好看的“吃相”。所以,李瀚章沒有入祀賢良祠,只是獲得了“勤恪”的諡號。

  • 2 # 慈海覺林1j2T

    因為當時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外國列強簽訂了許多不平等的條約比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這樣使得李鴻章在當時的知識分子尤其是以翁同龢為代表的儒家守舊派心裡留下喪權辱國的形象,清廷統治者也知道李鴻章的委屈但不得不推出一個明麵人來當替罪羔羊。

    一般能入賢良祠的大都是對國家有大功,品德端正,私德好的人,李鴻章雖參與平叛了太平軍以及開展洋務運動對朝廷,對社會有功但由於後來代表清政府與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條約導致他在當時知識分子裡的形象就大打折扣甚至敗壞。所以李鴻章入賢良祠是有很大阻力的。

  • 3 # 經濟大縱橫

    清代賢良祠有京師與地方之分,京師賢良祠於雍正八年(1730)由清世宗頒諭敕建、雍正十一年(1733)建成。入祀賢良祠是清朝獎賞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清一代的王公大臣莫不以身後入祀賢良祠為平生的最大榮耀,清代賢良祠祀典一直延續至民國建立。據《清史稿》記載,賢良祠自雍正朝建成至清亡(1733—1911)的180餘年間,歷朝皆有大臣在身故後被批准入祀享祭,總計178人。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可以說,也正曾國藩的存在才,讓清朝的壽命多延續了五十多年的光景,曾國藩是清朝的守護神無可厚非。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死後入良賢祠。

    曾國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在剿滅太平軍的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與太平軍的對戰中,他主要採取挖壕築壘的戰略,實行長圍久困之策。以後攻安慶,陷天京,曾國荃都以挖壕圍城取勝,因此有了“曾鐵桶”的外號。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卒於位,諡“忠襄”,死後入賢良祠。

    李瀚章(1821-1899年),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年自號鈍叟,諡勤恪。李瀚章和其弟李鴻章一樣,也是跟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開始發家的。他曾在曾國藩辦公室當幕僚,公文寫得還不錯,所寫公牘“簡潔得要”,據說曾國藩和胡林翼都很賞識他。先後任四川總督、漕運總督、兩廣總督等職,光緒二十年(1894),賞太子少保銜。光緒二十一年(1895),告老還鄉。李瀚章愛擺架子,人稱“李大架子”。他每次去下屬府邸,當下屬敬茶時,他不緊不慢地喝著茶,居然還讓僕人上一根菸鬥,慢條斯理地“吸半時之久”,然後才“蹣跚而出。他六任總督巡撫,家產數百萬。他一向賣官鬻爵,大肆收受賄賂,是淮系大員中有幾個著名貪官。對於來向他行賄買官者,李瀚章都讓他們“未嘗有虧耗”,由此獲得“取之有道”的美譽。任官三十年,從未以“貪酷”參劾過任何人,人送外號“官界佛子”。應該說,李瀚章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從所任官職來看,他比曾國荃都高,但沒有突出的功績,所以死後沒入賢良祠。

  • 4 # 暗黑代理

    主要晚清時期是李鴻章當時是代表清政府跟各國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之禍,由此奠定了李鴻章賣國賊的名聲,當然只有當事人清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必修2離騷的文言現象。具體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