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知部落格
-
2 # 永恆的生命
根據您的問題,我個人分析,有這種感覺很有可能跟您的職業環境有關。
您可能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總想把事情做的完美無缺,在乎別人對您的評價,想把自己美好的一面留給對方,長期處於這種緊張的狀態裡,因此溝通時就會有壓力,您可能沒有察覺到已經有這種狀態了,一旦有令自己不滿意的表現時,就會出現您所說的焦慮和愧疚等不安的情緒。
不用擔心,這不是什麼大事,多去做些有氧運動,讓自己放鬆下來,調整好狀態,也許對方對您的表現已經很滿意了呢
-
3 # 尋覓知識
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要從哪一方面開始,或者目標太遠,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從而感到焦慮。認清自己的目標在哪裡,要從哪裡開始,不懂的問問身邊的人,慢慢理清自己的思路,由近及遠是需要過程的,多思考思考現在需要做的。
有愧疚感是好事,證明自己是知道對或錯的,只是缺乏承擔責任的能力,不管做什麼都會有一個或多個結果,這個結果或過程都是要自己承擔的,這是每個人應該有的責任,學會承擔責任,愧疚感就會慢慢減小了。
對什麼事或什麼人,應該怎麼做或怎麼說,心裡應該有個清楚的知識,如果沒有,就少做不過腦子的事和少說不過腦子的話,想不清楚寧願不做或不說。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
-
4 # 時空穿越的流浪者
觸及到了心理的安危
我敢說,你和親人之間,在放鬆的家庭環境裡交流,內心裡是不會產生這一系列的反應的,正因為是與外人互動,它觸及到了心理的安危——
第一波衝擊:
1、由於你心理弱小,且自卑,可以說,是帶著天生的恐懼感面對這個世界、面對這個社會的,這成了你與外人接觸的一個心理背景!
2、你心理上對他懷有某種期待,或渴望他給你安全感,或渴望他表達出一種態度,或需要他答應你什麼……
心理上自認為:對方的一句話就能否決自己,自己的處境是被動的,內心裡由此潛伏著緊張不安的焦慮情緒!
第二波衝擊:
你是個自卑,且很善良的人,在心理弱小,具有天生恐懼感的背景下,與外人接觸,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意味著什麼?
正因為自己的善良、自卑、心理弱小,你害怕得罪他,對不起他,但事情已經做錯了,你只能責怪自己,埋怨自己,且為此感到懊悔和愧疚!
第三波衝擊:
內心裡真正的自我,對現在的這個“自我”是不滿意的,不滿意於他的心理弱小、過度善良以及自卑。
那麼,他做的這件事及表現,更讓真正的自我嗤之以鼻,於是,真假兩個“自我”,在內心裡產生了強烈的心理衝突,驅使自己陷入了水深火熱的焦慮之中!
保護弱小的心理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種種跡象表明,心理正有向抑鬱靠攏的傾向,請懸崖勒馬,及時從被抑鬱包圍的氛圍中跳出來。
“焦慮感”“愧疚感”“懊悔不已”這些全是描述心理的詞,用“心理”為自己衝鋒陷陣、頭前開路,陷入心理折磨的漩渦是必然的!
建議:讓頭腦理性起來,用智力結構來解讀生活,對抗外力,保護心理!
回覆列表
身在職場,誰都難免偶爾犯個錯,對於職場老司機來說,錯就錯了,下次改正就好,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臉色。
但對於一些沒有太多經驗的職場新人來說,一個小錯,沒準就是個天大的事。
我們教會有個女孩,已經工作3年了,有天傍晚給我打電話,說心裡有個事兒讓她寢食難安,讓我幫忙給拿個主意。
事情是這樣的:
小姑娘特別喜歡旅遊,每隔三五個月就會請幾天假,找個小國家獨自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她責任心強,每次走之前都會把工作安排妥當,從不給上級和隊友添堵,所以公司每次也都放行。由於習慣了上級的准假模式,她通常都會提前買好打折機票再去請假。
但最近這一次,她們領導不知道哪不對付了,竟然沒批,說現在這麼忙你還請假,過段時間再去玩吧。
她趕緊解釋,說什麼自己近期的工作都已經搞定啦,機票都已經買好啦,打折機票不能退啦......
好在最後還是批准了,可據她所說,上司的臉色很難看,話說的很難聽,後果也許會很嚴重。
從請完假那一刻開始,她整個人都不好了,心裡一直嘀咕,是不是給領導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後會不會被處分、被穿小鞋、被離職......白天晚上、吃飯睡覺都在想這個事,旅行前的大好心情被毀於一旦。
她問我,到底是應該去還是不去了?要是去吧,領導會不會在心裡記自己一筆,而且帶著這種心情出去,玩也玩不好了;要是不去吧,又不甘心,還浪費了機票錢。真叫一個糾結。
我給她的建議是,既然領導准假了,那就儘管去,該怎麼玩怎麼玩,至於其它的顧慮,我只能說:
你!想!多!了!
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見過很多類似這樣的人,他們本性純真善良,心思敏感細膩,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願讓其他人有半點不高興,甚至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拒絕對方的不合理要求,總會因為一點小差錯就自責半天。
其實無論在職場中出現的失誤,還是在人際交往中發生的任何不愉快,只要你沒有擅離職守、心存邪念、故意找茬、又或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都不會讓你的人設有任何損失。
原因有兩個:
首先,你在意的東西,未必是別人所在意的。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虛假同感偏差”,對一件事情的感受,我們總是高估別人與自己的一致性。
這女孩請個假都能上演那麼多內心戲,是因為她很在意自己在上級面前的表現,潛意識裡,她覺得上級也很在意她的表現。
可事實並不是這樣,每個人最關注的,永遠是自己,所以她上級真正在意的,是在她上級的上級面前表現如何。只要你沒讓領導在Ta領導那裡出糗,誰腦子裡有那麼多記憶體空間存放你這點破事兒。
另外,你給別人的印象,通常是你長期表現出來的樣子。
我以前也當過幾次小領導,手下員工也有表現極端的時候,好和不好的都有,但每次年中年末對員工進行總評時,我瞬間想到的,是他們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表現如何、工作態度怎麼樣、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而那些極端的表現,我都想不起來了。
也就是說,偶爾的拙劣表現,並不會影響你長期以來固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你行為背後的動機,對方也是能感受的到的,只要問心無愧,就無須太多解釋。
因此,對於那些心思重的同學,最後我想說一句,人生已經很艱難了,完全沒必要給自己預設那麼多假想敵,勇敢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