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yinlianghua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 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數量在15萬片之上,大多為盤庚遷殷至紂亡王室遺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稱殷墟文字;因所刻多為卜辭,故又稱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00餘字,公認千餘字.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 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甲骨文字記載的是後來被稱為漢字的中國漢朝隸書文字的淵源.為與宋書(體)、明書(體)、楷書、...形式上一致,可以稱甲體(書)、骨體(書)、金體(書)、帛體(書)、竹體(書).為與“漢字”對應,可以稱為商(夏、殷)字.

    對比漢字與商字(甲骨字)、周字(金字),才好理解字本義.(與《說文》不同,本網站把字形成淵源分為象形、象聲、象事.這*分類要素的進一步分化的象形[可見;靜態]、象聲[目不可見;耳聞]、象事[可見;動態]、象意[不可見;思考]..是後來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等詞類的淵源)甲骨文字打開了觀察3000年前黃河流域人們生活的窗戶.

  • 2 # 金牌書法精講

    漢字有很多的“形美”規律,它包括筆畫線條的形美、筆畫組合的形美、字型結構的形美以及獨體字的形美,這些共同構成漢字給人的視覺美感。

    1,筆畫線條的形美規律

    書法中的線條美是書法美的基礎,每一個漢字都是橫、豎、撇、捺、點、折、鉤等筆畫組合而成。我們可以將每一個筆畫都理解成一個線條,它們在書寫時,每一條都能產生自己的形體變化。書寫者們常常利用這一特點運用筆畫進行造型,從而規範點畫的形態,以便更好地塑造漢字字型。在漢字形成的開始人們並不注重筆畫線條的形質,沒有比較嚴整的規範,書法的形美主要是依靠字型結構上的美感,筆畫線條的表現力並不是特別強烈。毛筆投入使用之後,人們在書寫時就會發現筆畫線條無論是形狀還是色彩,都呈現出非常豐富的變化和表現力。擁有筆畫形態以及色彩之後,人們又開始逐漸探索不同的書寫技巧,從而更豐富線條的美感,於是筆畫線條的規範就應運而生。同時人們根據不同的筆畫線條確立了不同的字型為書法藝術奠定了美學基礎。

    2,筆畫組合的形美規律

    書法藝術之所以能夠呈現美的狀態,這是因為字與字之間在視覺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就是筆畫線條構成的字型結構不同,在這個造型過程當中,筆畫組合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文字是由有限的若干個基本筆畫構成的,人們將筆畫不斷地變換位置,在平面上進行規律的位移、使得人們透過這一變化認識更多的文字。這種漢字結構的特點,給不同字象的創造提供了極為廣闊的造型空間。筆畫線條組合的美感來自於筆畫組合的合理性,筆畫線條的方向、姿態、大小、距離、位置筆畫順序等因素都會對組合的美感產生影響。人們在欣賞書法作品,對線條的理解常常遵循黃金切割率的審美標準,這是人的視覺敏感,是人的本能反應。同時這也是書法擁有共性美,成為大眾藝術的原因。

    3,字型結構的形美規律

    漢字結構的形美可能需從商代甲骨文開始考究。古人把文字刻在有方格形的龜甲上,一個卦符或者一個字刻在一個甲格內,經過歷史的演變最終形成了一個漢字寫在個九宮格內的結構形制。同樣產生的還有從左到右、至上而下的章法筆順。漢字的字形在方形字的基礎上日趨變化,字形結構越來越多並且變的複雜,逐漸演變成多個部分有機組合的方塊結構。漢字的結構形式比較多樣化,其中有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單體結構、上中下結構、左中右結構、半包圍結構等,甚至一個漢字中還包含多重組合結構,在筆畫結構組合的設計上,關於偏旁部首的性狀是沒有變化的,透過與其他筆畫組合構字,這樣富有規律變化的造型有利於人們的記憶和學習。

    4,獨體字的形美規律

    書法藝術從影象意義上來說可以看成是筆畫線條藝術,從思想意義上來說,又可以看成是文字的書寫藝術。這是因為筆畫線條是具有影象意義的細胞,而文字則是具有思想意義的細胞。漢字透過六義方法將抽象的文字與自然界具象的事物聯絡起來,如“愛”表示心理活動,因為在繁體字中愛的中間就一個“心”字。同時關於情感活動的一系列心理變化的漢字裡都有心這一部分的存在。獨體字與拼音文字不同,漢字無論筆畫線條如何複雜,但總是在它的結構中佔有相等的位置空間,而拼音則橫向散佈字母,各個字型之間所佔的位置差別很大。因此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書寫者的情感變化可以透過漢字所佔的位置變化來體現,這種位置變化因素不僅給情感表現提供了條件,還給書法章法的運用提供了空間。文字在實用性為主的情況下,常常是橫平豎直的中和靜止的常態,等到要表現藝術性的時候,人們就會打破這一常態,從實用形態中變化出藝術形態來,因勢造型,做各種各樣的文字狀態。有時獨體字可以獨立成圖畫般的象形影象,將文字與圖畫的意境相結合,呈現一個巧妙的藝術效果,這就是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

  • 3 # 桃之夭夭老牛

    漢字按照造字法歸類,最多的是形聲字。一般都認為形聲字的形旁表意,聲旁表聲。當然這是正確的。

    但我們看這幾個字,“娘,狼,躴,糧,悢”,這些字右邊的“良”,提示讀音,但有沒有字義的內容呢?我們說,有!良的本義是“好”,字的起源是其甲骨文(見下圖)中是過去農村用來風谷的“風櫃”的簡形,中間的“口”,便是方形的櫃身(用手搖轉的風葉也在其內了)。上面的兩根斜線,是有漏斗作用的入穀道,下面的兩根斜線則是出穀道。穀子倒進去,被用手搖風葉的風一吹,輕而無用的稗子、雜草、皮屑、灰塵等等都被吹去了,重而良好的穀子便從出穀道淌流出來了。取“良好”的意思。

    上邊幾個字,“娘”是好女人,“狼”是好狗,“糧”是好米。“躴”,很多人不認識,不要緊,看字,身體的身加良,肯定是好身材,查字典果然是“身材修長”。“悢”,也不熟悉,一看就應該是好心情,查字典,“依依不捨”“眷眷”之情,多麼美好的感情呀!

    再看一組字,“箋,餞,賤,淺,錢,殘”這些字的聲旁都是“戔”,會意,字從雙戈。本義是“一排士兵”,引申義為“薄片”,再引申義為“薄”。竹子薄可以做箋,送別酒席(不是大宴)叫餞,水薄是淺,金薄是錢,錢少就是賤了,身體小毛病就是殘。

    這種說法,古已有之,叫做“右文說”,支援右文說的學者有王聖美、王安石。

    歷史上有很多人反對右文說,認為以偏概全,確實不能把所有漢字都納入右文說,但也給我們提供了一條研究的途徑不是。

  • 4 # 季末輕旅

    無意中聽一個人在網上講資本課段子,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

    漢字中凡是帶有提手旁的字,比如:換、提、掙、搶、扛、託、擔、拼、投、撈等等,都好像要用些力氣才能得到。

    而帶有人字旁的字,如:借、億、價、值、信、任、佳、促、位、份等,卻好像這些獲得只需要透過頭腦。

    由此,不能不歎服老祖宗造字的用心。。

  • 5 # 自得其樂無語中

    射和矮

    這兩個字其實不知在什麼時候顛倒了,你看,射,是身~寸,身高只有一寸,那不就是矮嗎?再看矮,矢~委,矢者箭也,委者靶也,箭靶不就是射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極拳之“松”,大概可分為幾個層次?具體特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