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5557560273
-
2 # 純鈞LHGR
崔琰給楊訓寫信“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被人告發惹怒曹操之後,曹操恨死崔琰了。
《魏略》記載:
太祖以為琰腹誹心謗,乃收付獄,髡刑輸徒。前所白琰者又復白之雲:“琰為徒,虯鬚直視,心似不平。”時太祖亦以為然,遂欲殺之。乃使清公大吏往經營琰,敕吏曰:“三日期訊息。”琰不悟,後數日,吏故白琰平安。公忿然曰:“崔琰必欲使孤行刀鋸乎!”吏以是教告琰,琰謝吏曰:“我殊不宜,不知公意至此也!”遂自殺。
表面上,曹操派“清公”“大吏”去跟崔琰談話,想讓崔琰服個軟。沒想到崔琰就是不服,所以被殺。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崔琰之死,一方面是有人故意害他;
《魏略》記載,“人得琰書,以裹幘籠,行都道中。時有與琰宿不平者,遙見琰名著幘籠,從而視之,遂白之。”
另一方面,崔琰涉入立嗣的黨爭。
崔琰死在建安21年,也就是曹操剛剛當上魏王的時候。
這個時候,局勢未明,曹操自己還沒有拿定主意將基業傳給哪個兒子,狐疑不決很久了。這時,擁護曹丕的桓階、司馬懿、陳群、邢頤、吳質、賈詡等人,跟擁護曹植的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人各自結為黨羽,爾虞我詐,互相傾軋。
這些謀士幾乎是已經放棄了本職工作,只在立嗣的事情上爭來鬥去。這時,蜀漢正在進攻漢中,離曹操親征東吳,也只剩不到半年的時間。
而崔琰在之前,已經有過規勸曹丕行事的舉動,後來又願以死保曹丕當世子。曹操的疑心本來就很重,透過這兩件事,完全能夠料定崔琰是曹丕一黨。
曹操本身就不情願讓曹丕接班,而且兩個小集團的爭鬥已經嚴重影響了曹操的戰略佈局和計劃實施,曹操正堵心堵得不行。
崔琰在這個時候還說什麼“會當有變時”,簡直是挑明瞭要給曹操的後院再添一把火,而曹操現在最忌諱的就是這點爛事把他的宏圖大業給攪合了,因此,非殺崔琰不可。
殺崔琰有兩大好處。一,殺雞儆猴,警示謀士們乾點正經事,不要鬧得太過分,專心逢迎曹丕、曹植而脫離我的指揮的人,跟崔琰一個下場;二,對曹丕、曹植樹威。從另一個角度提醒其他們,我還沒死呢,只要我不死,事情就不會“有變時”。
-
3 # 歷史扯吧
崔琰之死與楊修之死,有些異曲同工。
楊修也是個聰明人,善於猜透曹操的心思,而且,喜歡口無遮攔,顯得自己很有才。這樣的人,對胃口是道菜,不對勁是是根刺,所以,曹操殺了他。
崔琰也是這樣,想到什麼說什麼,從來不會顧忌曹操的感受。本來嘛,他就是一個像魏徵一樣的諫官,指明過失行為是他的責任。
只可惜,曹操不是李世民,沒有那份以人為鑑的雅量。
而且,曹操濫開殺戒不光是因為多疑,還因為特別不自信,當初匈奴人來朝拜曹操,他就玩了替崔琰捉刀的把戲。
這說明,曹操對自己的形象不自信,反倒是對崔琰比較看重。雖然匈奴人後來拍馬屁說捉刀之人才是真英雄,這頂多是外交辭令,根本不可信。
崔琰是因為心直口快批評楊訓拍曹操馬屁而受罰,結果死性不改絕不低頭被砍了頭,要說他冤枉確實罪不致死,至少沒有楊修動搖軍心這樣的藉口。
然而,跟了曹操那麼多年,崔琰難道真不瞭解曹操?這種情況下還硬頂著來,只能說自找的,冤也不冤。
-
4 # 逆風飛翔1538
崔琰生於公元163,死於建安216年。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東漢末年名士。司空崔林從兄,曹操帳下謀士,一身清骨,忠於漢延。崔琰年少時文武雙全,袁紹聽聞崔琰才情徵召崔琰,袁紹當時好大喜功,專橫暴戾,崔琰規勸無果,只能沉寂在袁紹帳下,整天飲酒,與名士遊玩,袁紹死後,曹操徵召他為別駕從事。
1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為王,曾經被崔琰舉薦的楊訓上表稱讚曹操功績,當時心繫漢朝的人都認為崔琰薦人不當,崔琰當即寫信給楊訓說,讀表是事情做的好罷了!時間啊時間,隨著時間的流逝,事情也會發生變化。崔琰的本意是諷刺批評者好指責呵斥,而不尋求合於情理,小人上報說崔琰孤傲怨毒。一個耳字充分顯示出對您稱王的鄙視。曹操大怒,將他長四尺的人鬍子,給剃了,古代講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麼做無異於給了崔琰奇恥大辱。崔琰閉門不出,但每天他家的賓客仍絡繹不絕。曹操頓起殺心,派人傳話給崔琰,你品德高潔,忠於漢廷,不如去地下去做個直臣吧。最終一代名士崔琰被曹操斬殺。陳壽,崔琰高格最優,鮑勳秉正無虧,而皆不負其身,惜哉,大雅貴,既明且哲,虞書尚,直而能溫,自非兼才,疇克備諸
-
5 # 驫到成功時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崔琰吧。
崔琰,字季圭,東漢末年清河東武城人,三國時名士。(163-216)享年53歲。《三國志·崔琰傳》說他“眉目疏朗,須長四尺餘,少樸訥,好擊劍”,讀《論語》、《韓詩》,向鄭玄求學。
崔琰為官清風亮節,掌管銓衡選拔人才的任務十餘年,和毛玠同為曹操的首席文官。
再來說說捉刀軼事
曹操統一北方後,聲望大振,各遊牧民族部落紛紛依附。匈奴派使者送來大批奇珍異寶,使者求見曹操,曹操便召來崔琰代替他接見使者。曹操卻扮演侍衛手握鋼刀挺立在座榻旁邊。後曹操派人問使者印象如何,使者道“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側捉刀的那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後來便有了代人捉刀這個成語。
至於崔琰含冤而死被世人所痛惜,至今為他抱怨,只因曹操性格忌刻,凡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人不管是他的老朋友還是老部下只要他覺得對他有所不恭便被誅殺,崔琰便是其一。
事出崔琰推薦之人楊訓,楊訓上表稱讚曹操的功績,誇述曹操的盛德。遭到人們譏諷說他虛偽奉承。崔琰看了上表,覺得此文無異。便寫信給楊訓“讀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罷了,時間啊時間,隨著時間的變化,情況也一定會發生變化的!”他本意是諷刺那些批評者好譴責呵斥而不尋求合於情理。卻有人拿這句話當做崔琰傲世不滿怨恨咒罵報告曹操,曹操大怒便把崔琰貶為徒隸。過後又派人去看崔琰,崔琰言談表情沒有一點屈服之意,曹操更怒,下令“崔琰雖然受刑,卻與賓客來往,門庭若市,接待賓客時鬍鬚捲曲,雙目直視,好像有所怨忿”無視賜令殺了崔琰。
回覆列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參加了,曹家的歷史子的權力的爭鬥,再加上他為人剛正不阿。做官做到了尚書,後來曹操進位為王的時候。他就非常不滿日,放言反對曹操將他下獄,他在獄中大罵曹操欺君罔上亂世奸賊,對曹操下令杖殺。反過來說崔琰是當時最大的冤案,他用他的死證明了自己是君子。曹操卻證明自己是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