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尊左還是尊右是有區別的,雖然大部分時期是以左為尊,但同樣也存在以右為尊,例如漢朝就是以右為尊的。幸而左將軍和右將軍這個官職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因此並不難分析。

    左將軍、右將軍職位存在時期

    周朝時期,諸侯依禮通常只設立上、中、下三軍,行軍打仗任命將領時,讓他們將上軍、將下軍,意思便是統率上軍、統率下軍,而此時並沒有“將軍”這個官職,此時的武官通常被稱為卿。

    然而禮樂崩壞,春秋以後,隨著周天子對諸侯失去控制,諸侯開始在三軍之外擴充軍隊,隨著軍隊的擴充,將軍這個官職開始出現。晉國的韓、趙、魏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他們均設定了六軍。隨著這種擴充,左軍、右軍便出現了,自然也就有了左將軍、右將軍這樣的官職。例如《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記載:“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並將之。”

    秦滅六國後,左將軍、右將軍也沿襲了下來。漢朝建立之後,左將軍已經成了固定的武將官職,但通常不常置。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這一職位再次出現,且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曾經擔任此職。例如劉備、馬超、張郃均擔任過左將軍,張飛、于禁、徐晃則均擔任過右將軍。

    但在三家歸晉之後,左將軍、右將軍這一官職便開始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左將軍、右將軍誰大誰小

    這個同樣需要分時期來看:

    春秋戰國至漢朝時期。《戰國策》中記載: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史記》還記載:陳平讓周勃右相,右相大於左相。可見,在春秋戰國一直到秦漢時期,基本是尊右的,也就是以右為尊。因此在這一時期應當是右將軍的官職高於左將軍的。

    三國時期。三國時期又有不同,三國時的軍階是順序大概是這樣的:大將軍(都督),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後將軍。這一時期左將軍應該是大於右將軍的。

  • 2 #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問題就要看是在哪個時代了。

    通常來講,中國古代的大部分時候是“以左為上,以左為尊”。但這個制度並非一成不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存在著不同的規定。

     

    在西周東周至秦漢這段時期,中國是以“右”為尊的。所以,當時的貴族稱為“右戚”,名門望族則稱“右族”或“右姓”。

    而“以左為上,以左為尊”,是從東漢至隋唐,再到兩宋,逐漸形成的。在這段時期,左僕射高於右僕射,左丞相高於右丞相,那麼左將軍自然也就高於右將軍了。

    後來,蒙元入主中原,一改舊制,規定以右為尊。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復改以左為尊,“以左為上,以左為尊”這些制度才最終明確下來。在明、清兩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 3 # 明離子

    其實左右將軍如果從軍階來看,應該差不多,如果非要分出大小還要看不同年代對“左右”地位的尊卑。

    夏商周時,朝堂尊左;而設宴、用兵、喪事時則尊右。

    戰國時期朝堂尊左;但部隊裡卻是尊右。

    秦代整體尊左。

    漢代整體尊右。

    六朝朝堂時尊左,設宴時則尊右。

    唐宋明清都尊左,唯獨元代尊右。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成新錄.左右》:“科場:蒙古、色目人稱右榜;漢人、南人稱左榜。”

    所以左右將軍的大小,應該由不同朝代對於左右的尊卑觀念決定的。

  • 4 # 濁酒燕然

    見於記載,左將軍和右將軍,都是官職,具體要看當時朝代是左尊還是右尊,一般情況下,以左為尊。

    左將軍起由

    古有三軍,上軍、中軍、下軍,即所謂的統率三軍是也。晉國有三軍六卿,分別有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戰時率軍出戰。戰國時代的一個鮮活的例子是,《史記·趙世家第十三》中的記載:

    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並將之。

    這個公子章是趙武靈王的長子,趙惠文王異母兄,母是韓氏,中軍為貴。趙袑為趙氏族人,地位應該略高於許鈞。

    秦滅六國以後,沿襲設定左將軍的官職。 楚漢之爭,漢勝利後,左將軍固定為一個武將官職,但不常置。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有了新的稱謂不斷出現,比如都督、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而向來樸素的左將軍、右將軍漸漸不合時勢。

    著名的左將軍人物包括:劉備、馬超、于禁、張郃等。

    劉備,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人謙和、寬以待人、志向遠大,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平定青州黃巾之亂後,曹操認為劉備可用,有意拉攏,因此推薦劉備為左將軍。

    馬超,作為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超少年成名。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劉備稱漢中王時,升關羽為前將軍,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

    于禁,初鮑信部將,後來歸屬曹操,曾在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襄樊之戰中,于禁敗給關二爺後投降,晚節不保。公元216年,曹操于禁封左將軍,假節鉞。

    張郃,初為袁紹部下,任校尉。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戰役中,屢建戰功。曹丕稱帝,升張郃為左將軍,奉命跟隨曹真打擊平安,平定羌胡。

    右將軍起由

    前面提到過左將軍的由來,右將軍也是同一時期的產物,有左便有右,與左將軍同,三國之後很少再用。

    右將軍著名人物:張飛,徐晃

    張飛,張飛率二十騎斷後長坂坡,據水斷橋,嚇的曹軍沒人敢近;追隨劉備,同諸葛亮、趙雲一同掃蕩西川時;漢中之戰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劉備做漢中王時,升關羽為前將軍,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

    徐晃,初在楊奉手下下任騎都尉,後轉投曹操,曾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更是帶來援軍擊敗關羽。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

  • 5 # 害蟲的微笑

    左將軍,右將軍都始於戰國,秦朝沿用,到了漢朝屬於重號將軍。與前,後將軍並位上卿,位次大將軍及驃騎,車騎,衛將軍。

    有兵事則典掌禁兵,戍衛京師,或任征伐。設軍長史,司馬等僚屬。平時無具體職務,一般兼任他官,常加諸吏、散騎、給事中等號,成為中朝官,宿衛皇帝左右,參與朝政。如加領尚書事銜則負責實際政務。不長置。魏,晉常設,權位漸低,僅為武官名號,略高於一般雜號將軍,不典禁兵,不與朝政,三品。初猶領兵征戰,東晉南北朝成為軍府名號,用作加官,常不載官品。南朝宋三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位從二品上,二十三年改三品,北周正七命,隋朝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投名狀》中龐青雲最後為什麼會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