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守情114

    定陵可以說是被人為的破壞了。當時很多文物由於專業知識的缺失以及保護不當而流失或者盜毀,恐怕只有地宮還說得過去。幹出這樣的事情,能不找個藉口掩蓋罪過嗎?

  • 2 # 菇布子明

    定陵的發掘完全出於郭沫若個人的一個瘋狂想法,整個發掘過程對定陵的文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很多重要文物由於技術條件所限遭嚴重損毀,所遭受的損失是巨大的,不可挽回的。定陵的發掘,郭氏罪莫大焉!

  • 3 # 熊貓上條頭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髮掘了的陵墓。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和郭沫若提出一項考古計劃,試圖解開十三陵的秘密,建議挖掘長陵,當時文物和考古界的一些專家紛紛反對,因為中國當時的考古技術確實落後,難以對挖掘出的文物進行妥善的保護。但是後來在贊成和反對這兩派雙方互相協調之下,郭沫若被允許挖十三陵中的定陵,作為練手,為挖長陵做準備,但是後來結果表面,這將是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劇!定陵挖開後,大量的文物立即被氧化、破壞,各種珍貴文物字畫、明帝的龍袍等絲織品頃刻間灰飛煙滅。

    據記載,當時開館時,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屍體雖然都已腐爛,但是骨架完好,頭髮也軟而有光。悲哉的是,後來也在那個特殊的“文革”年代,被紅衛兵以打倒封建牛鬼蛇神的名義燒了。史書記載,萬曆是個跛子,因為屍體被毀,缺乏研究,這也將永遠是個迷了。而那三口上等的金絲楠木製成的巨大棺槨,歷經百年完好無損,竟然也被無知的人員當成廢棄材料,扔到了山溝裡,當時挖掘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文物,也都因為當時的技術和知識水平的不足,保護不到位,造成了嚴重永久性的毀壞!成為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個悲劇!

    後來郭沫若不吸取教訓,申請再次挖掘長陵,被斷然拒絕!這個近乎瘋狂了的人後來又申請挖乾陵,但是因為前車之鑑的教訓,都一一被領導層拒絕,要不然的話,現在的這些帝陵,真不知道會剩下幾個!尤其是秦始皇陵,千萬不要碰上這些瘋子!

  • 4 # 做個快樂的小姜

    以前去過定陵,地宮很震撼可裡面的葬具等文物保護的不好,地面上平房的文物展廳光線昏暗文物不多,看到皇后的鳳冠上有些連線處竟然用的是小販賣貨用的尼龍草捆綁的,無語。

  • 5 # 老豬的碎碎念

    說文物不多,那就是扯淡了,先說一個詳實的資料,明十三陵中唯一被髮掘的萬曆皇帝的明定陵,出土文物達到了3000多件,而且大都是一頂一的珍貴文物,例如有大量的純金器,雕工極其精美的玉器,大量的銀製品,最牛的皇帝的金絲翼善冠,冕旒冠等,還有皇后的四件更為精美的鳳冠(如今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還有好幾件龍袍,兗服,百子衣,玉帶,很多沒有使用開封的皇家專用的錦緞,還有巨多的皇家日常用品。

    俗語道,有圖有真相,咱們先發幾件定陵出土的寶貝的照片。

    這兩件就是皇帝使用的兩件冠,這種明代皇帝專用的文物在以前是沒有任何實物例項的,考古學家們只在史書中的文字描述中瞭解過,但實際什麼樣,誰也無法說清楚,正是定陵實物的出土,讓這一傳說中的物件從文字變成了現實,填補了歷史上的空白,歷史意義極為重大。

    而這件鳳冠更是重新整理了人們對華麗二字的現象,如果沒有見到鳳冠的實物,很多細節都無法被聯絡起來,可以說鳳冠的出土讓人們知曉了什麼叫做皇家奢華,同時它也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而這些文物則是萬曆在日常中的實用之物而不是冥器,作為皇帝他死後把這些珍貴的器物全都帶入到了地宮之中,這些器物的出土正好給現代的我們展示了一個大明帝國最為精絕的皇家器物展現,讓很多謎團得以破解。

    當然最遺憾的還是這些龍袍絲織品,由於當時的儲存條件非常落後,從而導致這些脆弱的絲織文物在發掘後沒能得到科學的保護,遇到空氣後迅速氧化成了一堆殘渣,實屬考古中最大的損失,希望在今後的考古發掘中,能以保護文物為第一要素,在沒有穩妥的文保計劃前,在也不要貿然發掘了。

  • 6 # 海佑講史

    定陵的挖掘結果,非常令人嘆息。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的北京副市長、明史學家吳晗找到郭沫若,希望他能夠為自己審閱一下申請發掘明十三陵的報告。

    對於這一請求,郭沫若沒有拒絕,畢竟在明十三陵中,應該會有很多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但對於這份報告的稽核,他卻並沒有太上心,僅做了簡單修改之後,就與沈雁冰、范文瀾等人聯名上報給了中央。

    其實,這份申請發掘的報告中,是有著非常正當且充分的理由的,畢竟如果能對明十三陵中的長陵進行發掘,我們對於明朝歷史的研究,也會有著很大程度的突破。畢竟在十三陵中,埋葬著朱棣的長陵的規模是最大的。

    然而,當國內的考古學界以及文物專家得知這一訊息之時,他們卻紛紛表示反對。更有甚者,還親自前往郭若沫面前,希望他能夠撤銷申請。但此時此刻的郭若沫並不在意外界的聲音。

    就在申請遞交的幾天之後,中央地區就做出了“原則同意”的批覆。得到許可後,發掘長陵的工作也就正式展開了。在此之前對這一決定表示反對的專家們,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被迫參與到文物發掘的工作中。

    大家都知道,北方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更不要提是北京遠郊的山區了。在郭沫若看來,他希望長陵的發掘工作能儘快結束,因此對於考古隊的工作,他也是多番催促,甚至要求他們連夜勘探。在這種高強度的壓力之下,帶隊的趙其昌非但沒有發現什麼文物,反而是將身體弄出了毛病。

    在趙其昌回京養病,並痊癒後,他向組織彙報了有關於明十三陵的情況。面對開發困難的長陵,大家一致決定先去開發旁邊一座規模較小的帝陵,為日後長陵的發掘積累經驗。

    此時被考古隊選中的就是明仁宗之墓,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經過半個月的發掘,大家仍然找不到明仁宗陵的地宮入口,因此只能作罷。

    之後,大家在意外中發現了萬曆皇帝的定陵墓室出現了坍塌跡象,就在這時,考古隊員們決定對萬曆皇帝之墓進行發掘,經此之後,考古隊共發掘出了三千餘件文物。

    然而,由於此時的考古隊經驗不足,因此約有八成文物都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其中,價值最高的金絲楠木棺更是被附近的居民當做柴火燒掉。

    在中央得知這個訊息後,對於此次的發掘帝陵工作表示非常不滿,並因此頒佈了禁止主動發掘帝陵的政策。從此之後,即使有再多的人申請發掘帝陵,中央地區也沒有同意過了。

    而有了這一經驗教訓,中國考古工作,對待古代陵墓,就有了保護性、搶救性挖掘的政策,只有陵墓發現被盜墓賊盜掘或者因為生產活動被意外發現的時候,才能夠對其進行發掘,而不會主動去挖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ew變頻電機與普通電機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