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明月話歷史

    朱元璋封藩計劃中是老二朱樉,老三朱和老四朱棣,然而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宣詔令秦王朱樉就藩西安,晉王朱就藩太原,而唯獨缺了朱棣。

    當時朱棣十九歲了,早已成年,地位也與兩位哥哥相當,為何計劃突然有變,詔令上唯獨缺了他呢?

    或許有很多讀者朋友看到這裡,都會直覺判斷肯定是朱棣自身出了什麼問題,引起朱元璋的警覺或是不滿,這才導致計劃有變。其實事實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朱元璋封藩計劃突然改變,還真不是朱棣的錯,而是月亮惹的禍:)。

    大家想想,朱元璋這封藩計劃目的是為了取代功臣。這個計劃簡單來說可以封為三步。第一步封藩;第二步補充王府護衛;第三步就藩。從朱元璋給秦王、晉王和燕王三個藩王大量補充王府護衛的動作中來看,朱元璋確實是想讓他們兄弟三人一同前往封地就藩的。

    可是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朱元璋猶豫了,這才改變了計劃,因為心中尚有一些顧慮。封藩和補充王府守衛與就藩是有所不同的,畢竟人不前往封地,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大家自得其樂罷了,對這些守邊功臣來說並沒有什麼直接影響。

    可是如果真的派藩王前往封地就藩的話,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些藩王是要逐步接過守邊功臣們手中的兵權,代替功臣守邊的。你說這些功臣大權旁落,心裡會怎麼想?會不會鬧出事端?老實說,朱老大心裡頭沒底啊。

    朱元璋是個謹慎之人,思前想後,覺得一下子讓三個兒子就藩,接替北方三個重鎮的話,影響面太廣,影響力太大,一旦控制不好,還真會生出事端,得不償失,於是想到了一妙招,那就是投石問路。

    既然一下子三個就藩心裡頭沒底,那麼就先讓老二、老三就藩,靜觀其變,看清情況然後再決定下一步怎麼做。

    或許有些人會說,既然投石問路,那為什麼會就藩兩個,不就藩一個呢?

    如果就藩一個的話,那麼這個兒子太過孤單,而且也起不了什麼大作用,也看不出情況,按照朱元璋個性和魄力來看,不會選擇一個就藩的。

    因此,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朱元璋突然改變了計劃,令老二秦王和老三晉王二人先就藩,看看情況再說。

    從這個就藩事件中,我們不難看出朱元璋這人雖然沒讀過幾天書,但是洞悉人性,管理方面自學成才,最後成為了天下最大的管理者,確實令人佩服!

  • 2 # 迪士尼在逃小哥哥

    朱棣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大家都知道,朱棣透過造反,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帝寶座。可以說,朱棣是一個狠角色,同時他又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但凡比較厲害的角色,可能從氣質或者行為方面多少會暴露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出來,朱元璋估計就是感受到了朱棣的能力,所以才一直防著吧。個人見解。

  • 3 # 老貓說劇

    朱元璋的這些兒子中就老大朱標和老四朱隸可以,但是朱元璋最看中的是老大,當然什麼都為老大著想,儘管後來朱標死了,但是朱元璋也愛屋及烏對朱標兒子好,當然也要為自己孫子減少障礙!

  • 4 # 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

    恕我妄言,朱棣其實就是朱元璋安排好的,本來打算讓他接班的,後來抵不住千年來的帝王傳承製度,自己已經毀了一個丞相制度,再去破壞接班制度,那還了得——

  • 5 # 清風

    我覺得朱元璋讓秦晉二王先就藩,出於以下幾點考慮,第一,秦晉二王年齡較燕王居長,同時秦晉二王的封地受到北元的軍事力量打擊較小,老朱可能把二王作為分封諸子的試點地區,而燕地不一樣,處於北元打擊的最前線,昔日元大都的存在,讓這裡最敏感最危險!第二,1380年之前,明朝雖然多次打擊北元,但是北元實力仍然不可小覷,後期藍玉北伐也是透過燕地出征的,可見燕地之重要性!燕王尚輕,難以駕馭驕兵悍將!

  • 6 # 於左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確立分封制,把兒子們分封到各地為王,等到兒子成年之後,離京之國。

    明朝最主要的敵人,就是北方的殘元勢力,所以朱元璋把許多兒子分封在北方的重鎮,這些親王因此被稱為“塞王”,包括秦王(二兒子朱樉)、晉王(三兒子朱)、燕王(四兒子朱棣)、寧王、遼王、谷王、代王等等。

    洪武九年十月,朱元璋讓皇太子帶著秦王、晉王、燕王、吳王、楚王、齊王等人前往鳳陽練兵,並瞭解朱家的歷史和自己開創基業的歷程。又舉行了一系列的告祭活動,祭文中說,各位皇子將要按照年紀,陸續前往封國:“年有長幼,將次第之國”。

    洪武十年正月,朱元璋從自己的親軍護衛中抽調精銳人馬,對秦王府、晉王府和燕王府的護衛軍進行擴容,具體數目如下:

    秦王府的西安護衛原有一千四百五十一人,由羽林衛抽調了二千二百六十四人進行補充。

    晉王府的太原護衛原有一千六百三十人,由興武衛等處抽調了二千二百五十一人進行補充。

    燕王府的燕山護衛原有一千三百六十四人,由金吾左衛等處抽調二千二百六十三人加以補充。

    一切準備就緒,到了洪武十一年的正月,秦王朱樉、晉王朱分別前往自己的藩國,秦王府的衛士三千七百四十八人,晉王府三千二百八十一人。另外還有王府的文武官員和大量的工匠、雜役等。

    隨後,朱元璋讓燕王、周王、楚王、齊王等人繼續留在鳳陽做準備。

    到了洪武十三年的二月,燕王朱棣正式前往自己的藩國北平,擁有燕山中、左兩個護衛,將士一共有五千七百七十人。

    一年之後,周王前往開封,楚王前往武昌。到了洪武十五年,齊王朱榑前往青州。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沒有讓燕王朱棣和秦王、晉王一起前往封國,而是拖後了兩年?

    個人認為,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先,西北、華北距離南京十分遙遠,西安、太原、北平都是明軍重要的集結地。朱元璋需要儘早強化對這些地方的控制,所以把兩個大一點的兒子派了過去,越早越好。

    第二,在朱元璋的設計當中,親王可以直接控制的是他們的護衛軍,所以要讓這支護衛軍保持適當的規模,既不能太強,又不能太弱。同時,遇到戰事,親王又可以率領當地的駐軍出征,並有監軍的職責,這在某種程度上削奪了軍中原有將領的權力。

    秦、晉二王率軍之國,幫助朱元璋驗證這種設計的可行性,觀察各方面是否能夠接受,以便進行修改和調整。

    第三,北平的位置異常重要,面對東北和漠北,燕王府的力量有待加強。朱元璋一般是把某位武將的女兒配給自己的兒子,派這位武將率軍督造王府。比如馮勝的女兒嫁給周王,吳良的女兒嫁給齊王等等。而朱棣娶的是大將軍徐達的女兒,朱元璋自然另眼相看,各方面的準備要更充分一些,比如燕王府的護衛多達五千七百七十人。

    總體而方,朱元璋做事謹慎,在藩國這種大事上格外用心,他的原則其實很簡單,就是按照兒子們的長幼次序,成熟一個安排一個,所以,在這方面不必做過多的解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730g的手機和855plus cpu的手機價格會差距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