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郊閒人

    清明就是寒食節。為什麼叫寒食?是因為歷史上發生在這一天的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禍亂流亡他國19年,大臣介子推追隨左右不離不棄。一次重耳餓暈過去,介子推割自己腿上的肉燒烤給他吃。後來重耳回國成為晉文公,介子推不談戀榮華富貴,陪母親在山裡生活。重耳派人勸說不成,下令燒山,逼介子推出山。不料介子推寧死不出,被活活燒死。晉文公悲痛欲絕,決定這一天為寒食日,以表對介子推的哀思。昭天下不準開火做飯,要吃涼的。這一天因為是24節氣中的清明,所以,即是寒食節又是清明節。

  • 2 # 使用者5748656348080

    清明節並不是寒食節,兩者之間的日期比較相近,但並不是同一個節日,它們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寒食節的時間一般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每年寒食節的時候,民間會有禁菸火,只吃冷食和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歷史上有名的忠臣介子推。

      寒食節是不是在清明節之後

      寒食節不在清明節之後,而是在之前。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

      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寒食節

      禁火節,後來又轉化為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誰曾經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於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裡。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上,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沒有屈原的故事,是不是就沒端午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