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色征衣

    二戰期間,在大艦巨炮時代,各國海軍普遍認為軍艦最主要的”矛“是大口徑主炮和其發射的炮彈。為了抵禦或減少這些重型穿甲彈為軍艦帶來的巨大殺傷(衣阿華級的406毫米口徑主炮炮彈的質量在1噸以上),人們想出的應對策略就是採用結構複雜的裝甲盒/裝甲帶作為軍艦的“盾”。軸心國和同盟國兩個陣營之間發生了不計其數的海戰,海戰中,軍艦一般都攜帶高爆彈和穿甲彈兩種彈種,這兩種彈種適用於不同的目標,大中型戰艦(戰列、重巡)每次出戰都需要為主炮和副炮同時攜帶兩種炮彈,其中高爆彈主要用於對陸和對海上輕型目標(驅護艦隻、水面潛艇等小型艦以及輔助艦隻等)進行打擊,穿甲彈則用於對敵同級別的重灌甲防護艦隻(戰、巡)進行打擊。主要擔負對地攻擊任務時,攜帶高爆彈多一點,但不會不帶穿甲彈,因為有遭遇敵方主力艦的風險;主要擔負決戰任務時也會帶一部分高爆彈,因為高爆彈雖然不能擊穿敵主力艦隻的裝甲但是對敵艦上層建築和外表設施也有一定的毀傷能力。小型艦隻由於其主炮口徑不夠大,一般以攜帶高爆彈為主,對大型戰艦主要是靠魚雷。

    燃燒彈(napalm bomb),又稱縱火彈,是裝有燃燒劑的航空炸彈、炮彈、火箭彈、槍榴彈和手榴彈的統稱。它主要用於燒傷敵方有生力量,燒燬易燃的軍事技術裝備和裝置,燃燒炸彈重量一般為0.5~500千克。鋁熱劑燃燒炸彈的燃燒溫度可達3000℃,主要用於燒燬建築物和工事。凝固汽油燃燒炸彈的燃燒溫度可達850℃左右,燃燒時間約1~15分鐘,且具有較強的粘附性。對易燃目標造成的破壞效能比爆破炸彈高十幾倍。軍艦上的裝備和人員一般都在軍艦內部,使用燃燒彈效果沒有使用穿甲彈效果明顯,最好一發幹沉……一發打的失去戰鬥力。

  • 2 # 能與狂言

    很奇怪這個軍事類的問題居然出現在歷史領域裡。作為一個偽軍迷我來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進入戰列艦時期後,軍艦的三大核心技術指標就是裝甲、火力、速度。其中裝甲與火力的矛盾就決定了主力戰艦的舷側裝甲非常的厚重,基本都能達到防禦同級別戰艦主炮射擊的水平。其次,炮彈的結構決定了在穿甲能力和爆破能力上必須要有側重,追求穿甲性需要更多的金屬,追求爆破性則需要更多的炸藥。第三,戰艦燃燒是炮彈爆炸後帶來的附屬產物而不是艦炮炮彈的主要屬性,主要的殺傷力是衝擊波和金屬破片。同理我們看到的戰艦沉沒的主要原因在於炮彈擊穿裝甲後進入到戰艦核心危險區域引起的二次傷害,例如引燃油庫或者引起彈藥庫殉爆,而這種傷害往往會對船體結構尤其是船底、龍骨造成巨大的破壞,引起無法控制的大面積進水,最終進水過多導致沉沒。而在這個過程中引起的起火現象其實並不是導致沉沒的主因。

    那麼回到核心問題上來,燃燒彈為了追求其“燃燒”特質,炮彈中除了炸藥以外還需要大比例的燃燒材料,自然穿甲作用就很差,只能造成裝甲或者甲板表面的部分割槽域起火,以及一些人員損失,而這種火勢對於一艘上萬噸的戰列艦或者巡洋艦來說完全是在其損管控制範圍之內的,再加上當時電子技術不發達,艦炮的命中率普遍在10%以下,而炮彈的數量是有限的,自然不可能帶一大堆看起來很壯觀然而其實沒什麼鳥用的燃燒彈去打艦炮對決了。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自蒸汽鐵甲艦時代以來,軍艦因為火災而沉沒的我只想到英阿馬島戰爭時英國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阿根廷用飛魚導彈擊中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但是該導彈並沒有爆炸,只不過火箭發動機的燃料仍然在燃燒,然後將驅逐艦艦體的引燃,由於艦體大量採用易燃的鋁合金材料以及糟糕的艦艇損管。所以謝菲爾德號不是被導彈擊沉的,而是被火活活燒死了。

    致軍艦進入蒸汽鐵甲艦時代以來,早期各國用炮彈主要為爆破彈、實心穿甲彈、穿甲爆破彈。其中穿甲爆破彈威力最大但是製造難度也最高,而實心穿甲彈的威力最低的是製造難度也是最低,在甲午海戰當中,北洋水師就大量裝備這種中國產的實心穿甲彈,這種炮彈打出去之後並不會爆炸而是在軍艦上打一個洞,所以他的作戰要求是近距離打水線以下的艦體部分,然後讓軍艦漏水而沉沒。是這樣的作用十分有限。

    而日本則自己生產了爆破彈,這種炮彈也叫燃燒爆破彈,主要用於殺傷甲板上裸露的人員以及引燃木製甲板,但是對於裝甲區域根本沒有用,所以,海戰之後北洋艦隊的大部分艦艇木質部分都已經被燒完,但是對艦艇浮力結構不造成致命影響,所以定遠和鎮遠雖然身中幾百發炮彈但是沒有一發擊穿裝甲部分。而後來由於技術的進步,被被帽穿甲爆破彈(AP彈)成為今天的標配,不過也副炮也有裝備高爆彈(HE彈),不過海戰當中絕大部分都是被穿了核心之後沉沒的,沒有一艘是因為火災而沉沒的。

  • 4 # 漩渦鳴人yy

    你說的這個情況呢,確實也發生過,而且是在歷史的某一個特定時期。

    這個時間段的大致就是當時日俄旅順戰役,那個時候日本人在日俄對馬海峽之戰裡面,東鄉平八郎的戰艦一炮就把。沙皇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的旗艦的指揮室給炸了,那個時候雙方使用的都是爆破燃燒彈,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往炮彈裡面摻沙子的那種假冒偽劣的炮彈。

    究其原因,就是這個時候火炮攻擊戰艦的防禦裝置,尤其是戰艦表面的鋼鐵防禦的時候打不穿,鋼鐵不起質量越來越好,而且還使用了表面滲碳技術,這樣的話很多炮彈都很難擊穿敵方戰艦的正面裝甲,即便是正面的,對決炮彈也很難完全擊穿。

    所以我們發現當時中國和日本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時候,日本人的那幾艘小船竟然都是中商,沒有一個沉沒,你要是弄後來的那種重型穿甲彈你試試保證所有權給你揍趴下。

    至於說為什麼後來不使用,這一點就和戰艦的發展有關,本身來說,火炮,它的威力可以不斷提高,而戰艦的防禦能力確實遇到了一個瓶頸,那就是沒有辦法合成新的材料來增加戰艦的防禦能力。

    日本人對美國的航空母艦部隊那燃燒彈和炸彈扔的,那是一溜接著一溜,但是美國的航空母艦或者是戰列艦根本就不起作用,為什麼美華人有一套完整的損管部隊,一旦戰艦發生漏水或者是著火,美國的這些在戰艦上面承擔救火員責任的部隊,那好像開了掛一樣就不停地在給戰艦止損,只要戰艦還有動力,我保證你活著開進港口,哪怕你已經傾斜60%。

    而且戰艦的話,對於這些重要的裝置或者是槍支彈藥都有著嚴格的管理條例和嚴格的存放地點,想要去襲擊到這些彈藥庫,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買一艘戰艦,他的彈藥庫都位於他戰艦的最底部,即便是現如今美國最先進的航空母艦也沒有逃離這個設定。

    所以說你在使用燃燒彈第一穿甲能力不夠,第二,你這火炮即便打上去了也沒啥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印巴烽煙再起,巴基斯坦向印度50多個據點開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