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聊古今多少事

    宋代統治者崇文,唐朝統治者開放包容

    據說有個朝代,新皇即位便有資深宦官代領其參觀祖訓,而祖訓有載:我朝不殺文人。

    故文人向來活的自在逍遙,只要其沒有公然挑釁皇權(宋代乃至清代文字獄都是廣泛存在的)

    不過唐宋八大家有隱士,有為官者,隱士多為政治理想無法實現者。

    以上是一點愚見,可能缺乏嚴格史料文獻,如有不認同之文史專攻者,可做笑料耳

  • 2 # 北京清明居吳疾

    不明白“剛硬”是個什麼概念,唐宋八大家所處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性格各異,身世、境遇、學識、仕宦差異很大,流傳下來的詩詞文賦千姿百態,並沒有剛硬這個共性特徵,韓柳、歐王、三蘇、曾鞏八位文豪中,性格強硬的有王安石、豪放的有蘇軾、莊重的有韓愈,不能用剛硬來概括

  • 3 # 採姑娘的小蘑菇鴨呀

    中國有沒有像歐洲那樣的“文藝復興”運動?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在唐宋時期,一場古文運動的興起,卻對中國文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而站在這場“古文運動”風口浪尖的八個人,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一、古文運動的興起

    大家都知道自隋朝開始,科舉考試已經取代了九品中正製成為了朝廷選拔人才的途徑。但既然是考試自然要有標準,而隨著科舉從隋到唐,所謂的好文章多為駢文。

    駢文簡單講,就是注重形式,要求排比、對偶、用典以及格律,而沒什麼實質內容。駢文適合寫景,比如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寫的《滕王閣序》,辭藻華麗,文風綺靡,令人歎為觀止。

    但駢文不適合寫事,這就導致文章形式華麗,但很空洞,沒有觀點,忽視文章裡的實質內容。

    相對駢文的就是“古文”,古文是指秦漢時期的散文,對唐來說,秦漢就是古代了。古文注重內容,用來發表觀點,所以用詞簡練獨到,講究實用。

    初唐時候就有幾位知名文人提倡古文運動,比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陳子昂。要說陳子昂也是一個傳奇。

    陳子昂摔琴

    這位仁兄是個典型的“富二代”,小時候不愛讀書,愛跑馬打獵,一幅俠客風範。18歲之後突然想讀書,居然學有所成,但到京城無人賞識。然後畫了百萬買了把胡琴,邀請京城名人來觀看他演奏,人家都以為花百萬買把琴,這技藝得多高超。去了以後,他把價值百萬的琴一砸,說我不會彈琴,但我會寫文章,一下子名震長安。

    陳子昂、蕭穎士、李華這批人主張漢魏風骨,提倡風雅比興,他們就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但由於當時天下太平,歌舞昇平,所以他們並沒有改變駢文風行的局面,從某種角度來說,陳子昂這批人是古文運動的先驅。

    二、古文運動的發展

    繼承陳子昂的是韓愈,韓愈真正提倡了古文運動,並將古文運動推向一個小高潮。

    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 - 韓愈

    韓愈提出“復古”,不單單是指寫文章的方法,更是思想復古、文學復古,堪稱中國的“文藝復興”。而能將古文運動推向高潮,主要有3個原因:

    1、國家從安穩到動盪。

    當時大唐經過了安史之亂,人們都經歷了妻離子散、流離失所,太平盛世不再。文人士大夫也明白駢文空洞無用,寫文章要有用,振奮人心。

    2、對抗佛老,迴歸儒家

    當時佛、道二教盛行,不事生產,民怨四起,就像有句詩說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佛教講有輪迴,有解脫,有來世,可問題是這輩子的事也得有人幹啊。

    3、韓愈和柳宗元的傳播

    韓愈和柳宗元自己堅持寫古文,有理論有創作,所以在文人群體裡很有影響力,包括李靚、歐陽詹、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也都支援古文運動。

    儘管韓愈和柳宗元將古文運動推向一個小高潮,但韓愈死後,古文運動又陷入了低潮。

    三、古文運動的高潮

    唐宋八大家,除了韓愈和柳宗元,另外6個都是宋代的。正是在北宋時期,古文運動迎來了高潮,這就不得不提歐陽修了。

    歐陽修代表作《醉翁亭記》,此為醉翁亭

    歐陽修能將古文運動帶向最高潮,也有和韓愈類似的3個原因:

    1、宋朝國家形勢並非安穩

    北宋時候幽雲十六州都丟了,北方門戶大開,國家經常遭到騷擾。此時佛教又開始盛行,儒家思想受到動搖。所以宋朝士大夫,比如范仲淹等,等覺得自己身上承擔著國家和歷史的重任,文章也力求經世致用。

    2、歐陽修的官職便利

    歐陽修當時擔任過一年的科舉主考官,科舉影響著天下所有讀書人的命運,而考官的考核標準則決定了天下的文風。這是歐陽修之前任何推廣古文運動的人都不具備的條件。

    3、歐陽修胸襟寬闊,提攜後進

    歐陽修當主考官的時候,取錄曾鞏、蘇軾蘇轍兄弟,就遭人反對。之後還頂著巨大壓力提拔蘇洵與王安石。當歐陽修看到蘇軾的文章時,對蘇軾才華讚不絕口,還對旁人說,我老了,以後就要靠這小子了。

    唐宋八大家,宋代的6個基本都和歐陽修有關。而這6人確實也不負眾望,擔負起了推廣古文運動的重任,這其中有一人又不得不提,那就是蘇軾。

    四、古文運動的落幕

    在歐陽修之後,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就是蘇軾了,但成也蘇軾,敗也蘇軾。

    唐宋八大家裡,按我們現在的認知,蘇軾無疑是最高的。事實也是如此,明末清初的大文人錢謙益評價蘇軾的文章,像水銀瀉地一樣,隨處湧出,古往今來都沒有見過這樣的文體。

    蘇軾

    但這就造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才華是學不來的。

    以往韓愈、歐陽修等人,自己寫文章讓天下人看,大家都可以模仿,練習,然後學有所成。但對於蘇軾的文章,天下人只能在邊上默默欣賞,都是神來之筆,根本無從學起。所以到蘇軾那時候,基本就是蘇軾一個人唱獨角戲了,別人想參與也參與不了,古文運動失去了群眾基礎。

    另一個原因是蘇軾這種文風,和韓愈、歐陽修他們提出的“文以載道”的觀點漸漸偏離,“文以載道”的“道”其實就是儒道,是經世致用。而蘇軾後來經歷過許多政治打擊,導致思想有些偏“莊子”,偏道家了,這和古文運動的本質就偏離了。

    當然宋代的黨爭也是一個原因,隨著歐陽修的倒下,歐陽修提倡的古文運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被打壓的東西。

    由此,古文運動經歷了潮起潮落,最終走向衰亡。

    從古文運動的發展史中彷彿能看到所謂的“歷史的車輪”,來來回回,生生不息。也許歷史就是這樣,不分對錯,只分輸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喪文化”和“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