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雅利安征服印度發生在中國商朝的時期,年代足夠的久遠;所謂的印度文明就是雅利安進入後形成的文明,之前的文明只能算是前文明,基本沒留下什麼影響,直到現在也還是以雅利安人及其形成的以種姓制度為主特徵的文明。 雖然有伊斯蘭和英國的強勢入主,但印度文明的底盤一直沒變,這跟元清入主中國後的影響沒有質的區別是一樣的。 如果說雅利安是征服者文明,這確實不同於中國土生土長文明的延續性,那麼從雅利安入主算起的話,我們是否也要承認印度文明其實也從未中斷過?
7
回覆列表
  • 1 # 都城歲月

    如果從雅利安時代算起,印度文明就再未中斷過。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等土著印度人融合,形成印度民族和文化的基本盤。

    雅利安人入侵之前的哈拉帕文化或稱印度河文明也是印度文明的一部分,他們建造的城市達到很高的文明程度。摩亨佐達羅的排水系統的完善水平甚至2000多年後的很多印度城市都不具備。

    經過長時間的不同民族融合,哪怕對於仍然母語屬於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即雅利安語)的印度人來說也已經不能說是雅利安人了,而只能說雅利安人是他們民族的一個重要族源。

    後來進入印度的民族包括波斯人、希臘人、貴霜人、嚈噠人、斯基泰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英華人等等。不過他們都再未引起印度主體民族的變更。

    德里蘇丹時期和莫臥爾王朝的統治者雖然將伊斯蘭信仰帶到印度,並最終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離,但這顯然不構成文明中斷。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波斯人改信伊斯蘭教、佛教傳入中國就說伊朗文化和中華文明就此中斷一樣。

    印度文明也以其特質帶給世界諸多影響。如棉紡、製糖技術;如阿拉伯數字與零的發明;還有印度高度發達的古典哲學和瑜伽等現代傳承;印度誕生的佛教傳播到中亞、東亞、東南亞的廣袤地區......

    雅利安人時代的印度也從哈拉帕文明汲取了營養,婆羅門教、佛教冥思和瑜伽的傳統就可以追溯到哈拉帕時代,擲骰子、念珠和很多神像造型也是哈拉帕文明留給後世印度的遺產。從這一意義上來講,古老的印度河文明並未中斷和消失。

  • 2 # 米南德王問道

    印度文明是一個規模較大的文明系統的統稱,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斷絕一說。只是在國內的網路上,很多人對於印度文明及其歷史缺乏一個整體性的瞭解。所以只能用看到的一些片段,得出印度文明數次中斷的想象。事實上,印度文明的頑強性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

    很多人喜歡用歷史上的雅利安人入侵,來說明印度文明在早期就發生過中斷。但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這種說法都沒辦法成立。因為印度文明在本質上,就是雅利安征服者與更早的土著原生文明之間聯合產生的文明。缺少了其中的一個因素,就不存在你後來看到的印度歷史與社會文化。

    很多人可能會對以上說法不以為然。那就把目光從南亞次大陸移向東亞看看,中原文明的發跡難道不是從西周征服殷商開始?難道殷商不是南下的征服者後裔?沒有西周和殷商的兩次征服,哪裡會有今天很多人都在津津樂道的中華文明?

    最後,考古發現已經證明。最古老的印度河城邦文化,其實並沒有死絕。他們的在不斷遭受戰爭和洪水等天災的打擊後,向東進發,將主力陣地轉移到了恆河流域。日後印度次大陸上三個文明中心點,有兩個就是這麼形成的。彼此之間還是有很密切聯絡的。至於大量湧入的雅利安後裔,則繼續向南開拓到斯里蘭卡等地,間接催生了次大陸南部的海洋文明中心。

    這個結構的多元分佈,註定了印度文明在後來的風風雨雨中能有巨大的生命力。

    就拿最容易受到北方入侵者打擊的印度河流域來說。歷史上,這裡先後被波斯人、希臘人、斯基泰人、貴霜人、帕提亞人、白匈奴、阿拉伯、突厥、蒙古等強勢對手進攻過。有的只是在邊緣劫掠一番,有的則索性鳩佔鵲巢的安頓下來。但他們無一例外的都不能消滅本土的印度文化。甚至在很多時候,他們的後代會被印度的文明成果所侵蝕掉。

    印度至少在雅利安入侵後就採取的種姓制度,在這方面有著重大作用。這種制度會將不同群體進行劃分,歸入相應的階層。所以新的征服者可以順利找到自己具有合法性的位置,而被擊敗的前任征服者和中下冊人民,則會以內部自治的形式保留很久。整個社會幾乎不受什麼衝擊。

    次大陸廣袤的戰略縱深,與一個個都有相當勢力的王國政體,都讓征服者不可能將所有地方征服。征服區內部也要繼續實行偏印度式的統治模式,否則會很快崩盤。所以,征服者往往會反過來成為維護印度文明框架的保護者。如果他們的子孫失去最高地位,也只是在排行中往下挪一位,繼續可以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

    你如果對這種現象嗤之以鼻,那不妨看看東亞大陸歷史上的歷次蠻族入侵。根本模式也是如出一轍的,並沒有什麼本質不同。

    而在縱深的恆河流域,則是印度文明定期爆發進行反擊的策源地。從這裡誕生的孔雀帝國、笈多帝國,都是印度本土赫赫有名的強勢帝國。他們不僅會將征服者後裔控制的印度河流域佔據,也會四處開疆拓土。最北部的邊界可以抵達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等地,向東是一直進入中南半島的緬甸和泰國,向南可能讓很多南部的地方邦國臣服。

    今天的中南半島,在歷史上一直被稱為印度支那半島。意思就是同時受到印度和東亞兩個文明的影響。而如果從宗教信仰與語言文字來看,印度文明的影響無疑佔據優勢。大量的佛教國家和梵文字母表,就是最好的印證。

    從這些印度本土的強大帝國,你就能看出印度文明的頑強性。很多時候,來自中亞的征服者,從西北方向控制了印度河流域,帶入了更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反過來,這又刺激了恆河流域的印度本土文明的發展,讓他們得以在日後展開反擊。

    哪怕是大征服時代的阿拉伯人,都難以迅速拿下印度北部的邦國們。穆斯林勢力是通過幾百年的緩慢發展,才在突厥化時代控制住了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但他們也必須保留當地的本土王公和文化,免得翻車崩盤。這就和後來的莫臥兒帝國是如出一轍的。東亞歷史上的元清兩大外族帝國,莫不如此。

    最後,印度文明的第三個基地是最不引人注意,卻又是最具有外部影響力的一支。這些分佈在次大陸南方的小國,很早就開始涉足海洋貿易,並在公元前後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東段的統治者。此後的1000年裡,當地就誕生了朱羅帝國這樣的亞洲土生海上強權。他們的商團船隊,定期進入南洋各地,很多人就在當地定居建國。南洋地區也就在15世紀之前,一直都是印度教佔據優勢的地方。

    近代,即便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同時在南洋各地擴張,也無法將根基的印度傳統抹去。很多保留至今的馬來亞土著蘇丹和王公,雖然是伊斯蘭教徒,但頭銜封號都是來自印度教的。

    所以,所謂的印度文明中斷說,根本就是捕風捉影的無稽之談。是大部分人不理解印度歷史脈絡,而做出的自我想象。事實上,印度次大陸在很多方面的遭遇同東亞大陸是類似的。但印度文明從未出現過被一個外族強權佔據全部土地的事情。他們的對外影響力已經降低了不少,卻在所有受影響地區深深紮根。從這點來說,印度文明的頑強度其實是超過東亞文明的。

    真實的話,往往說出來不受人待見。所以就此打住,建議大家有機會都搜尋一些有關印度歷史的內容,避免坐井觀天的困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醫院是最乾淨(各種消毒)的地方還是最不衛生(各種細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