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sir讀書

    我們先來看兩位作家的生平。

    魯迅(1881年-1936年),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是中國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代表作品: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莫泊桑(1850年—1893年),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品有小說《項鍊》、《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莫泊桑以短篇小說聞名於世,我想,比較他和魯迅作品,應當由小說入手。

    看莫泊桑的小說,比如《羊脂球》,有時看著看著,就會想起魯迅先生的作品。

    他們二位作家的小說,都以揭露和批判現實而著稱,而且他們各自所處的時代背景,也有相似之處。莫泊桑的小說,很多以普法戰爭為背景,因為當時的法蘭西被普魯士軍隊所佔領;而魯迅生活的時代,也正是中國被日本所侵略的屈辱時期,兩位作家都處於戰火紛飛時期,掙扎在即將成為亡國奴的邊緣上。

    處於特定的環境之下,人性的陰暗面有時會被無限放大。小說《羊脂球》,就再現了在侵略者的鐵蹄下苟延殘喘的人們,比如平日裡道貌岸然的官員、作威作福的商人、故作矜持的的闊太太、義正言辭的老爺,他們一個個在此時都現出原形,他們的貪婪狡詐、卑鄙無恥、冷血無情、自私懦弱等弱點,都被展示在聚光燈下,一覽無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民眾,在國家危難之際所顯示出的高尚操守,令那些所謂的達官貴人汗顏,比如妓女“羊脂球”。

    《羊脂球》小說裡,那些議員、富商等平日裡高大上的人物,在敵人的淫威下,一下子變成軟蛋,他們不惜出賣自己的同胞,強迫羊脂球出賣肉體滿足德國軍官的淫慾。這跟魯迅先生的小說《藥》裡的華老栓,用饅頭蘸著革命者的鮮血,作為所謂的“藥”讓生病兒子吃下去“治病”,都是等何悲哀,又具有諷刺意味。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切都在變化,人性的變化卻很少。

    看看莫泊桑和魯迅兩位文學巨匠筆下的人物,再對照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就會驀然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少美好和醜陋,它們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演繹過,在今天正在被演繹,在將來,還會被無數次演繹。(完)

  • 2 # 清園居

    謝邀!莫泊桑與魯迅的人生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都在少年時代就失去了父親;都在母親的悉心照顧和教育下慢慢長大成人;都有自己讀書時期的深刻記憶,魯迅是私塾的“三味書屋”,莫泊桑則是拜了母親的朋友,法國著名文學家福樓拜為師;他們都經歷了嚴格的文學啟蒙和嚴謹的文字訓練;他們都以經典的短篇小說聞名於世。福樓拜曾經對莫泊桑這樣要求:“你所要表達的,只有一個詞是最恰當的,一個動詞或一個形容詞,因此你得尋找,務必找到它。決不要來個差不多,別用戲法來矇混,逃避困難只會更困難,你一定要找到這個詞。”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獨一無二的生活體驗,嚴格嚴謹規範的教育方式,培養了他們對人性、社會批判的眼光,造就了他們都是洞悉人性的大師,現實主義的客觀敘述和表達方式。他們都擅長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入整個社會大時代的血脈,都擅長於將小說主人公置身於TO BE OR NOT TO BE的困境之中,做出個體人生命運的艱難抉擇,或歌或泣,或喜或悲,更多的則是悲劇,人性的悲劇與社會的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他們都是語言藝術的大師,都以簡潔清晰凝練極具表現力的詞彙刻畫人物,描寫社會,入木三分地挖掘人性的醜陋,表現小人物的自我追求自我反抗自我掙扎。這些在莫泊桑的《羊脂球》《項鍊》《我的叔叔于勒》,在魯迅的《祝福》《藥》《阿Q正傳》中都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反映。“人生是多麼奇妙啊!小小的一件事就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莫泊桑在《項鍊》裡的這句話可以說就是他們共同的感受和思考。以小見大,以小人物的命運折射大社會的悲哀,以期透過文學作品喚醒人性,治療社會,引起療救者的注意,他們可以說就是殊途同歸。

  • 3 # 書房記

    莫泊桑是法國享譽世界的小說家,他的《羊脂球》《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都是廣收歡迎的經典短篇小說。憑著傑出的小說藝術成就,莫泊桑獲得“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魯迅,則是我們更為熟悉的一位作家,無論他的生平故事還是他的各類作品,更是廣為認知,影響深遠。

    雖然魯迅更多傾向於俄蘇文學,但對這位法國作家還是比較喜愛,兩者作品之間也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大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都對生活中的小人物予以格外的人道主義關懷。莫泊桑出生於沒落的貴族家庭,父母不幸的婚姻與故鄉的鄉村生活以及巴黎小職員的生活經歷都使他對小人物的不幸有著更深的體味。所以他的諸多作品,特別關注同情小人物如乞丐、妓女、流浪漢等的生存狀況。例如《一個女僱工的故事》藉助一個女僱工的故事表現了他對底層女性不幸遭遇的同情。而魯迅也曾經歷家道的沒落與世態的炎涼。這些生活磨礪相應地在其作品中得到表現。如為大家極為熟悉的《祝福》描寫的就是農村女性不幸遭際的經典作品。祥林嫂雖然那樣勤勞善良質樸,但命運並未因此對她有所垂青,她先後經歷了喪夫,為逃避婆婆的專賣而做了幫傭,等等,但最打擊她的是兒子的死去,最終淪為乞丐死在了風雪交加的街頭。凡是看過這篇小說的讀者,肯定會為魯迅筆端的那份溫情與悲憫而深深感動,並同時發出為何如此的悲憤。

    第二,兩人都著力於挖掘複雜人性,特別是對於人性之惡給以大力批判。莫泊桑生活的時代,正值法國資產階級上升發展,各方矛盾鬥爭尖銳,其作品對於資產階級道德淪喪的人性之惡予以了激烈批判。《羊脂球》正是以羊脂球的遭際對於以貴族地主等為代表的上層社會的醜惡嘴臉予以形象表現。魯迅的作品更以在立人思想基點上,結合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對吃人社會的本質無情解刨。無論是《孔乙己》還是《祝福》等等都最為生動深刻。此外,魯迅還透過《阿Q正傳》等作品對於農民身上的國民劣根性進行了深刻地批判。當然,兩人是在表達深厚的人道主義同情同時對人性進行深入解刨。

    最後,兩人在小說創作藝術方面也有些相似處。例如兩人文體意識都比較強,對小說結構的安排都是非常講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都極為注重白描手法的運用。而且在小說的格調氛圍方面,兩人的作品也都瀰漫著一種陰冷的色調。莫泊桑的《項鍊》正是這方面的經典代表,無論小說結構還是人物塑造都是非常完美的。魯迅的小說《故鄉》等也是完美的範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蝙蝠俠黑化後,有多少超級反派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