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五爺帶你看電影
-
2 # 三國史話曾得不錯
子午谷奇謀 子午谷,南北縱向,長約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陝西省長安縣西南秦嶺山中,南至石泉縣;北方出口稱“子口”,南方出口稱“午口”。子午谷懸崖絕壁,棧道無數,其險要的原因乃在於秦嶺。秦嶺又稱為終南山,山勢西高東低,為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子午谷圍於其中,其山勢之險峻,途徑之惡劣,則可想而知。~摘自《百度百科》
在古代,穿越秦嶺去往西南及周邊地區的道路主要有六條,從西到東依次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庫穀道、武關道。秦嶺地區山高谷深,儘管這六條大道全都佔據險要,但在古往今來的戰爭中,它們仍然許多次或被攻破,或被偷渡,這其中,子午谷裡的子午道,卻是這六條古道中,唯一一座多次被人謀劃偷渡、但卻從來沒有成功過的險峻要塞。所以,有史學家才發出了"秦嶺六道,子午為王"的感嘆。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蜀漢30萬精銳(實際8萬)首次北伐。此時,大將軍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之計,率領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達長安城下,一舉拿下長安,由諸葛亮率領大軍由斜谷趕到長安支援。但諸葛亮認為此計不安定的因素太多,未必能如此順利,一旦失利將陷於進退維谷之地,最終諸葛亮選擇了“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確立了先攻佔隴右作為進攻跳板的戰略。最終的結果大家也都非常清楚,馬謖紙上談兵,失掉街亭,首次北伐功虧一簣。
子午谷奇謀換成別人是否能成這裡有兩點要進行分析:
第一,換魏延是否能成?
要知道,在諸葛亮首次北伐時期,蜀國的大將剩下哪些人了呢?五虎上將中,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已死,趙雲年事已高。姜維還在曹魏軍下。蜀國實際能堪大用的還真只是魏延,況且魏延是絕對的抗曹派,且有勇有謀,能提出子午谷奇謀的只有魏延本人。
而當時為什麼不用趙雲做先鋒,個人以為除了坊間所說需要用趙雲的名聲做誘餌,吸引曹軍主力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趙雲始終不同意首先攻打曹軍,而是主張首先攻打孫吳。且趙雲在蜀漢,一直沒有被委以重任,從劉備開始一直到諸葛亮,一直都是偏鋒的角色。所以如果換成別人,不一定會提出子午谷奇謀。
第二,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納魏延的建議?
1.諸葛一生唯謹慎,魏延的計謀風險係數太高了,曹魏此時依舊非常強大,即使計謀成功,曹魏也將及時反撲,戰線太長,地形對蜀漢軍隊也不利。
2.隆中對中講得很明白: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北伐時,天下無變,但劉備已死,荊州已失。此時北伐, 很重要一點原因在於:轉移國內矛盾(東周集團、荊州集團、本地士族)。不得冒險,萬一失敗,矛盾更加劇。
3.諸葛亮此時所率軍隊是蜀漢命脈,一旦軍隊失利,蜀漢內部必定分裂,劉備打下的江山必定拱手讓人,這是諸葛亮無法接受的,在《出師表》中也講到: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所以,我們做個總結:把子午谷奇謀換成別人,依舊不成!
-
3 # 鷹嘯雲間飛
肯定的回答你不成。道理我說給你聽,孫子兵法第一句:兵者,國之大事也。這話的意思是用兵一定要慎重,不打無把握之戰。而魏延提出偷襲子午谷是兵法大忌。他這屬於賭博押大小,而軍事兵法家是絕對不會拿自己的軍隊,千萬人性命去做這種冒險。那麼有人會說難道就沒有奇襲偷襲這類戰法嗎,肯定是有的但絕對是有九成或十足把握的,經過計劃安排計算好的奇襲幹嘛不用。韓信保劉邦曾經由漢中瞞天過海暗度陳倉用的就是偷襲,嚴格來說由漢中打長安如果不是兵力十倍於敵和糧草充足,是不大可能衝出長安的,這是因為地理環境原因,大部分地區山高林密道路崎嶇狹隘。陳倉在目前寶雞市附近位於長安(關中盆地)東谷口位置,小道可以翻越秦嶺直達,距離比子午谷路線要近。子午谷是谷口名稱,位於關中盆地的西谷口,谷口上方是子午嶺下方是秦嶺。韓信利用項羽驕傲麻痺和時間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所以這都是有計劃的偷襲,而且這計劃和軍力都是修養等待多年的。
回覆列表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蜀軍大將魏延就出了個主意,他要自帶五千兵馬,輕裝而行。走捷徑,出子午谷,趁魏軍不備,奪下長安。而諸葛亮從斜谷而出,兩軍會於長安,則長安以西的雍州、涼州都盡數歸蜀,這也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好多人認為,諸葛亮如果採納了魏延的意見,很有可能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我卻認為,子午谷奇謀成功的機率太小,諸葛亮拒絕採納也在情理之中。
子午谷山高路險,出奇兵穿過子午谷直取長安想要實現,必須滿足四個條件。
第一是魏軍確實沒有任何防備,如果魏軍在子午谷把守或是埋伏,受地形限制,蜀軍必然遭到重創,但是當時魏軍主將是夏侯楙,這人是個真正的大飯桶,這一點還真有很大可能做到,但是能不能真的實現還要賭一把運氣。
第二是魏延能夠攻取長安,五千人馬攻取重要城市是非常困難的,長安城若是有守城之將,要想攻城談何容易,如若短時間內不能拿下城池,五千人馬沒有後勤供給,不用敵人打,自己就亂了。
第三是諸葛亮主力進軍要順利,斜谷地勢一樣險峻,諸葛亮最大的擔心可能也是主力出斜谷不安全。如果魏軍派出能征善戰的將領埋伏在斜谷,則蜀軍主力極有可能面臨巨大傷亡,搞不好雙方還會陷入僵持。如此一來,子午谷之兵就成了孤軍奮戰,倘若曹魏的中原援軍一到,必然功敗垂成。
第四是魏延奪下長安後能夠守到諸葛亮趕來,這也是比較困難的,畢竟附近潼關武關都在曹操手裡,曹操調動人馬並不需要太多時間,倘若援軍趕到,五千兵守城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以上四個條件缺一則蜀軍必敗,但是要全部達成除非曹魏的這些將軍們和夏侯楙一樣,都是飯桶。這機率都快趕上買彩票中獎了,加之諸葛亮當時準備充足,兵多將廣,錢糧充足,沒必要冒險賭運氣,所以拒絕是必然的。
所以這是客觀條件所致,換誰來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