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服需要進行現代化改造嗎?
4
回覆列表
  • 1 # oOo獨自傷神oOo

    漢服的復興需要大量的人參與進來,具體需要分為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是復古,查詢文獻圖文,按照古代漢人衣冠進行復原。可作為歷史正劇服裝道具。

    第二是創新,按照古代漢人服飾,利用現代人的審美,進行最佳化。可作為漢民族禮服。

    第三是改造,利用漢服的元素,解構重組,設計出符合漢人精神,又能日常穿著的漢服。這是充滿漢元素的日常服。

  • 2 # 願朝陽常照我土

    漢服需要現代化改革,因為國家需要、民族需要、文明需要、時代需要,人民更需要!

    漢服,也是華夏衣冠,是漢族的民族服飾,更是華夏文明的文明服飾。作為民族服飾,需要保持民族特色、儘可能恢復古制,但作為文明服飾,則必須進行現代化改進、融入日常生活中!

    但是要注意的是,現代化不是西方化,改進也不能天馬行空的隨意改變,必須結合生活和工作的實際情況,能不改則不改,不得不改時再略做改動。

    漢服復興,是因為當初中國沒有代表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居然沒有屬於自己的衣服,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近代以來,中國積貧積弱,一直被列強侵略,所以一直沒有尋找自己的服飾。然而,新世紀以來,勤勞善良的華人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越來越強大了,也堅定了大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所以才會追根溯源,尋找屬於自己的服飾。

    在此之前,由於華人注重歷史、重視考古,再加上影視劇裡也有很多古裝,人們就已經接受了中國古裝的樣式——交領、右衽、繫帶,大家一看,這不就是屬於中國的服飾嗎?於是就找到了方向。

    當然,這點有好也有壞。除了啟發大家尋找自己服飾的好處外,博物館裡的文物衣服和影視劇裡的古裝戲服也造成了一個誤會,讓大家以為漢服就是那種寬袍大袖的、穿起來行動不便的衣服。其實,大錯特錯!

    中國各個民族中,只有漢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飾,所以漢服復興後,被理所當然的稱為“漢民族民族服飾”,簡稱“漢服”。但實際上,這是整個古華夏文明的文明服飾,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處處穿著的,不是一種衣服,而是一個服飾體系,許多與漢族同源的少數民族和受華夏文明影響的周邊民族、國家所穿著的衣服也都在這個體系內。

    既然是整個文明的服裝體系,那就不僅僅是王公貴族穿著的,而是普通老百姓也穿著的、可以適應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不存在什麼穿漢服不方便的問題。

    既然古代的漢服是滲透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現代的漢服自然不能只在少數人、少數地方、少數時間穿,而應該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但古代的服裝在現代穿著肯定有許多不方便,西方文明的服飾從古裝到現代裝也經歷了一次大改變,漢服想要適應現代的生活,改進是必不可少的!

    漢服運動中,有兩個影響力比較大的派別,考據派和改良派。考據派認為我們應該先嚴格按照古制恢復漢服,連古人穿的衣服是什麼樣的就開始改,一開始就是錯的只能越改越錯,最後將錯就錯,那我們復興漢服就沒有意義了。改良派則認為衣服就是用來穿的,怎麼樣好看怎麼改,嚴格按照古制那不是復興漢服,而是復古。

    我認為這兩派說的都有道理,但我都不認同。

    如果嚴格按照古制恢復漢服,那到什麼時候才能完全恢復?漢服是一個服裝體系,是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各行各業不分男女老幼、貧富貴賤都穿著的衣服!完全恢復該怎麼恢復?你又用什麼來確定你恢復的已經不錯了、可以開始改良了呢?

    所以我認為,漢服應該改,但不應該沒有根據的亂改。必須結合生活和工作的實際情況,能不改則不改,不得不改時再略做改動。

    曾經,漢服改不改這個問題困擾了我許久,甚至讓我一度懷疑“漢服復興”到底應不應該?我支援漢服到底是不是對的?後來我想明白了。

    在那個迷茫的時期,我曾提出過一個設想,後來看貼吧漢服吧的吧主也有類似的想法——將漢服按功用分成禮服、盛裝、常服、便裝四個種類。

    禮服,即是在祭祀、葬禮、婚禮等嚴肅活動時穿的,因為穿的時間不多,而且記載詳細,可以嚴格按照古代形制,宗周法漢。祭天、祭月、公祭黃帝陵時的祭祀人員,家中有親人死去時的親戚和晚輩(這在許多農村裡都有遺存,但已經不穿麻衣了,只用披麻戴孝代替了,不過詳細的記載還是有的),結婚時的新婚夫婦與雙方父母等穿著。這類禮服,從漢服運動一開始就有人在著手恢復了,並且還恢復了一系列禮儀,不僅僅只是衣服,體現“禮儀之大”。

    盛裝,類似於西方的禮服,在節日、慶典、參加宴會或其他不嚴肅的活動時穿著,因為這時候不需要勞動,不方便也不礙事,只要好看就好。這類衣服可以適當的加一些其他元素,在上面刺繡或體現華夏文化其他傳統工藝都行,也不一定要嚴格按照形制。辦壽宴時穿著,參加壽宴、婚宴、慶祝宴時穿著(喪禮上就別穿了),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時也可穿著歡慶,就像現在日本、南韓的傳統服飾和各少數民族的盛裝,展示“服章之美”。

    常服,類似於西服正裝,在正式場合穿著,工作服也可以歸類到其中,根據職業的不同各自設計,老師、學生、醫生、護士、警察、軍隊乃至各行各業都可以有自己的制服。因為這是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穿的,又是在正式場合穿的,所以就要做到既簡潔好看又舒適方便,還要體現職業特點,可以適當改進,不必拘泥於形制。目前只有少數學校的師生制服和畢業服、學習和練習中國傳統武術的練功服運用,我也遇到過一家中醫機構尋求過設計漢服制服的途徑,但不知道他們最終有沒有找到人設計和運用。

    便裝就很好理解了,類似於T恤襯衫牛仔褲,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穿的,怎麼舒服怎麼來,也可以混搭,不必死守古代的形制。這類服裝最需要進行現代化改良,但由於華夏文明錯過了近代大變革,現在已經到了現代了、有了西方文明的服飾做參照,再加上現代人理念偏西方化、分不清西方化與現代化的界限,又或者怕改成西方化的而極力避免與現代西方服飾類似的,改多了可能變成了類西方服飾,改少了可能根本達不到現代化的需求,其中的“度”很難掌握,所以這最簡單、最普遍的反而是最難實現的!

    復興漢服就是復興華夏文明,復興華夏文明就是復興中華民族。

    所以,漢服必須復興,且必須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要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必須要進行現代化改革。

    所以,漢服需要現代化改革,因為國家需要、民族需要、文明需要、時代需要,人民更需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難道愛情和婚姻裡,必須要有女性的犧牲才能圓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