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

    雍正編寫《大義覺迷錄》主要就是為了說明,第一,滿清入主中原是承天膺命,順應民心,並開疆拓土對中國貢獻很大,不可再以華夷中外而分論。第二,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對曾靜等人指責他的十大罪狀(謀父、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株忠、好諛任佞)進行了全面的辯解。殊不知,雍正此舉只能是越描越黑,首先,滿清入關之後對漢人的一系列血腥的屠殺和剃髮易服等民族壓迫政策都是血淋淋的事實,是永遠也掩蓋不了的,雍正不在實際行動上體現滿漢一家,緩和民族矛盾,卻把功夫都放在嘴皮子上,用皇權強行宣講這些連他自己都未必相信的謬論,只能讓士人百姓更加反感。其次,宮闈之事歷朝歷代向來都是諱莫如深,嚴禁外傳,那個時候通訊也不發達,訊息閉塞,人們所知的一些皇宮秘事大都是道聽途說,茶餘飯後而已,不會有人去探究真假,《大義覺迷錄》裡面卻詳細的描寫了一些外人萬難想象的宮闈之事和皇室內部的權鬥和矛盾,成為了百姓饒有興趣的談資,並充分發揮想象力,致使謠言越來越多。所以乾隆為了消除這種對統治不利的影響,也為了自己父皇的名聲不至越描越黑,繼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曾靜張熙,將《大義覺迷錄》全部查抄焚燬。

    像這種難以說清或者根本說不通的事情,大可不必利用權力強行辯解、大肆宣揚,強迫百姓相信,這恰恰會適得其反,口號喊的越響亮,越證明自己心虛。滿清統治者都說“滿漢一體”,可在用人行政上都是“首崇滿洲”,滿漢從來就沒有平等過,士民百姓也從來沒相信過,滿清自始至終都把自己當做外來的征服者,“朱三太子”像夢魘一樣困擾著清朝幾代皇帝這事就說明了清朝統治缺乏現在所說的合法性,明朝就沒有這種擔憂,因為明朝是漢人正統王朝,大明的建立正是為了驅除外來的蠻夷佔領者,他沒有滿清這種合法性危機。

  • 2 # 千佛山車神

    因為乾隆覺得《大義覺迷錄》對清廷是越描越黑,於是乾脆就給禁了

    《大義覺迷錄》是雍正皇帝下令編著的一本為自己辯解的語錄錦集。

    這本書的起源來自於一個叫曾靜人,他是湖南省郴州永興縣的一名秀才。其本人是一名大漢民族主義者,受明末清初思想家呂留良的“華夷之辯”思想的影響,十分悲痛於滿清入關,竊據中原。

    於是他在雍正六年,派遣自己的弟子張熙去川陝總督嶽鍾琪那裡策反。

    這位嶽鍾琪是中國最著名民族英雄岳飛的第二十一代孫,也是清代少有的統兵滿漢的漢族將領。曾靜希望說服嶽鍾琪,相仿其祖先岳飛起兵驅逐滿人。

    但此時已是位居高官的嶽鍾琪並不願意去砸自己的飯碗,嶽大人做夢也沒想過去造反。嶽鍾琪對張熙的要求虛與委蛇,在誘騙張熙錄下口供後,將他和曾靜一併抓捕送往北京。

    在清代,滿漢之別是個禁區,膽敢有提及者都是殺無赦。原本曾靜以為自己這一去必是有去無回,但出人意料的是雍正並沒有殺他,反而對他十分優待。

    (不走尋常路的雍正)

    雍正為此親自對曾靜日夜不停的進行說教,就曾靜所主張的“華夷之辯”進行駁斥,宣告滿清入住中原是上天註定的,並歷數清朝對中國的恩德。

    不僅如此,雍正還對民間指責他的十大罪狀: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株忠、好諛任佞,進行了一一辯解。

    在雍正的高壓說教洗腦下,曾靜表示認罪,寫下《歸仁錄》對雍正歌功頌德。

    對此,雍正赦免了曾靜、張熙二人,並將自己和曾靜的對答變成《大義覺迷錄》一書,讓曾靜帶著此書回江南宣講。

    (《大義覺迷錄》)

    此後,雍正又再三告誡子孫:不得殺曾、張二人。

    但就在雍正駕崩的同年,新登基的乾隆連年號都還沒來得及改就把曾靜和張熙給殺了,並且下令禁燬《大義覺迷錄》,凡私自收藏、刻印者死罪。

    如此便讓人很不解,作為一向標榜忠孝的乾隆為何剛一上臺就違背老爹的遺命,殺老爹赦免的人,禁老爹編著的書!

    (身著漢服的乾隆皇帝畫像,雍正、乾隆父子都十分喜歡穿著漢服,並留下大量畫像,但清政府卻不允許漢人穿著漢服)

    其實原因是乾隆覺得這本書對於清廷來說弊大於利,這本書不光涉及到滿漢矛盾,還大量牽扯清廷宮闈秘密鬥爭,這不光有損皇室顏面,還是得原先一些撲朔迷離的民間傳言得到印證,對雍正大大不利。

    而且這本書還直接將雍正推到了民眾的被告席上,這無疑是損害了萬乘之尊皇帝的光輝形象。

    所以乾隆覺得《大義覺迷錄》對滿清皇朝越描越黑,是一本徹頭徹尾的反面教材,因此在他繼位之初便下令禁絕此書。

    此後這本書在世間極少存留,直到清末才被革命當人在日本發現,重新帶回中國。

  • 3 # 看遍山川

    曾靜,一個出身湖南平民家庭的讀書人,自幼發奮,可就是屢試不中,落第秀才憤世嫉俗,扔了書本的讀書人造反的自古就有,他既談不上孔武有力也不會播教傳道,便吸取了一些清初反清復明學者的思想,打聽了一點雍正皇帝的小道密聞,搜腸刮肚,奮筆疾書,寫了幾部著作,外帶一封書信。

    他認為川陝總督嶽鍾琪是岳飛後代,和建州女真有世仇,在書信上林林總總列出雍正各種罪行,差遣自己的學生張熙去蠱惑嶽起兵造反。

    這一下惹出大禍,曾靜完全是一廂情願,那嶽鍾琪既不是岳飛後裔,也根本沒有反清的心,雍正初年,滿人入鼎中原已經進百年,除了邊疆還有戰事,內地可以說大都安居樂業,人人思定,封疆大吏更是不敢有異心舉動。

    嶽鍾琪即刻上奏表白,曾,張兩人迅速被捕,曾靜一上刑部大堂,立馬兩腳發軟服罪。曾招供他的反清思想是受到呂留良的影響,關於雍正的種種劣行是聽了允禩(就是電視劇裡的那個八爺)黨羽散佈的謠言。他這一反水不要緊,可坑苦了清初學者呂留良,他被開棺戮屍,兒子被斬首,族人充軍或為奴,“八爺”,“九爺”被稱為“狗”和“豬”,最後遭暗殺。

    而對於曾,張二人雍正採取了截然相反的態度,釋放他們並下令其子孫不得加害。雍正接下來的事就是炮製奇書《大義覺迷錄》,把曾靜在書信裡提到的所有關於自己的劣行,包括曾靜反水後向雍正拍馬屁的話都收錄其中。

    問題在於俗話講“越描越黑”,《大義覺迷錄》並沒有起到雍正預期的效果,大多數人總是對別人的隱私緋聞特別感興趣,雍正和皇室的那些宮闈秘史本來就是普通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佐料,《大義覺迷錄》的刊行似乎更激發了人的窺視慾望,社會上不利於雍正的言論反倒更流行起來。

    雍正是當局者迷,一心指望他在民間的口碑能翻本,不願承認《大義覺迷錄》的刊行已經起到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作用。而乾隆是旁觀者清,他一繼位就立刻將這本書列為禁書,並且違背雍正的旨意處死了曾靜和張熙。

  • 4 # 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

    雍正編寫《大義覺迷錄》主要就是為了說明,第一,滿清入主中原是承天膺命,順應民心,並開疆拓土對中國貢獻很大,不可再以華夷中外而分論。第二,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對曾靜等人指責他的十大罪狀(謀父、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株忠、好諛任佞)進行了全面的辯解。殊不知,雍正此舉只能是越描越黑,首先,滿清入關之後對漢人的一系列血腥的屠殺和剃髮易服等民族壓迫政策都是血淋淋的事實,是永遠也掩蓋不了的,雍正不在實際行動上體現滿漢一家,緩和民族矛盾,卻把功夫都放在嘴皮子上,用皇權強行宣講這些連他自己都未必相信的謬論,只能讓士人百姓更加反感。其次,宮闈之事歷朝歷代向來都是諱莫如深,嚴禁外傳,那個時候通訊也不發達,訊息閉塞,人們所知的一些皇宮秘事大都是道聽途說,茶餘飯後而已,不會有人去探究真假,《大義覺迷錄》裡面卻詳細的描寫了一些外人萬難想象的宮闈之事和皇室內部的權鬥和矛盾,成為了百姓饒有興趣的談資,並充分發揮想象力,致使謠言越來越多。所以乾隆為了消除這種對統治不利的影響,也為了自己父皇的名聲不至越描越黑,繼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曾靜張熙,將《大義覺迷錄》全部查抄焚燬。

    像這種難以說清或者根本說不通的事情,大可不必利用權力強行辯解、大肆宣揚,強迫百姓相信,這恰恰會適得其反,口號喊的越響亮,越證明自己心虛。滿清統治者都說“滿漢一體”,可在用人行政上都是“首崇滿洲”,滿漢從來就沒有平等過,士民百姓也從來沒相信過,滿清自始至終都把自己當做外來的征服者,“朱三太子”像夢魘一樣困擾著清朝幾代皇帝這事就說明了清朝統治缺乏現在所說的合法性,明朝就沒有這種擔憂,因為明朝是漢人正統王朝,大明的建立正是為了驅除外來的蠻夷佔領者,他沒有滿清這種合法性危機。

  • 5 # 千佛山車神

    因為乾隆覺得《大義覺迷錄》對清廷是越描越黑,於是乾脆就給禁了

    《大義覺迷錄》是雍正皇帝下令編著的一本為自己辯解的語錄錦集。

    這本書的起源來自於一個叫曾靜人,他是湖南省郴州永興縣的一名秀才。其本人是一名大漢民族主義者,受明末清初思想家呂留良的“華夷之辯”思想的影響,十分悲痛於滿清入關,竊據中原。

    於是他在雍正六年,派遣自己的弟子張熙去川陝總督嶽鍾琪那裡策反。

    這位嶽鍾琪是中國最著名民族英雄岳飛的第二十一代孫,也是清代少有的統兵滿漢的漢族將領。曾靜希望說服嶽鍾琪,相仿其祖先岳飛起兵驅逐滿人。

    但此時已是位居高官的嶽鍾琪並不願意去砸自己的飯碗,嶽大人做夢也沒想過去造反。嶽鍾琪對張熙的要求虛與委蛇,在誘騙張熙錄下口供後,將他和曾靜一併抓捕送往北京。

    在清代,滿漢之別是個禁區,膽敢有提及者都是殺無赦。原本曾靜以為自己這一去必是有去無回,但出人意料的是雍正並沒有殺他,反而對他十分優待。

    (不走尋常路的雍正)

    雍正為此親自對曾靜日夜不停的進行說教,就曾靜所主張的“華夷之辯”進行駁斥,宣告滿清入住中原是上天註定的,並歷數清朝對中國的恩德。

    不僅如此,雍正還對民間指責他的十大罪狀: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株忠、好諛任佞,進行了一一辯解。

    在雍正的高壓說教洗腦下,曾靜表示認罪,寫下《歸仁錄》對雍正歌功頌德。

    對此,雍正赦免了曾靜、張熙二人,並將自己和曾靜的對答變成《大義覺迷錄》一書,讓曾靜帶著此書回江南宣講。

    (《大義覺迷錄》)

    此後,雍正又再三告誡子孫:不得殺曾、張二人。

    但就在雍正駕崩的同年,新登基的乾隆連年號都還沒來得及改就把曾靜和張熙給殺了,並且下令禁燬《大義覺迷錄》,凡私自收藏、刻印者死罪。

    如此便讓人很不解,作為一向標榜忠孝的乾隆為何剛一上臺就違背老爹的遺命,殺老爹赦免的人,禁老爹編著的書!

    (身著漢服的乾隆皇帝畫像,雍正、乾隆父子都十分喜歡穿著漢服,並留下大量畫像,但清政府卻不允許漢人穿著漢服)

    其實原因是乾隆覺得這本書對於清廷來說弊大於利,這本書不光涉及到滿漢矛盾,還大量牽扯清廷宮闈秘密鬥爭,這不光有損皇室顏面,還是得原先一些撲朔迷離的民間傳言得到印證,對雍正大大不利。

    而且這本書還直接將雍正推到了民眾的被告席上,這無疑是損害了萬乘之尊皇帝的光輝形象。

    所以乾隆覺得《大義覺迷錄》對滿清皇朝越描越黑,是一本徹頭徹尾的反面教材,因此在他繼位之初便下令禁絕此書。

    此後這本書在世間極少存留,直到清末才被革命當人在日本發現,重新帶回中國。

  • 6 # 看遍山川

    曾靜,一個出身湖南平民家庭的讀書人,自幼發奮,可就是屢試不中,落第秀才憤世嫉俗,扔了書本的讀書人造反的自古就有,他既談不上孔武有力也不會播教傳道,便吸取了一些清初反清復明學者的思想,打聽了一點雍正皇帝的小道密聞,搜腸刮肚,奮筆疾書,寫了幾部著作,外帶一封書信。

    他認為川陝總督嶽鍾琪是岳飛後代,和建州女真有世仇,在書信上林林總總列出雍正各種罪行,差遣自己的學生張熙去蠱惑嶽起兵造反。

    這一下惹出大禍,曾靜完全是一廂情願,那嶽鍾琪既不是岳飛後裔,也根本沒有反清的心,雍正初年,滿人入鼎中原已經進百年,除了邊疆還有戰事,內地可以說大都安居樂業,人人思定,封疆大吏更是不敢有異心舉動。

    嶽鍾琪即刻上奏表白,曾,張兩人迅速被捕,曾靜一上刑部大堂,立馬兩腳發軟服罪。曾招供他的反清思想是受到呂留良的影響,關於雍正的種種劣行是聽了允禩(就是電視劇裡的那個八爺)黨羽散佈的謠言。他這一反水不要緊,可坑苦了清初學者呂留良,他被開棺戮屍,兒子被斬首,族人充軍或為奴,“八爺”,“九爺”被稱為“狗”和“豬”,最後遭暗殺。

    而對於曾,張二人雍正採取了截然相反的態度,釋放他們並下令其子孫不得加害。雍正接下來的事就是炮製奇書《大義覺迷錄》,把曾靜在書信裡提到的所有關於自己的劣行,包括曾靜反水後向雍正拍馬屁的話都收錄其中。

    問題在於俗話講“越描越黑”,《大義覺迷錄》並沒有起到雍正預期的效果,大多數人總是對別人的隱私緋聞特別感興趣,雍正和皇室的那些宮闈秘史本來就是普通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佐料,《大義覺迷錄》的刊行似乎更激發了人的窺視慾望,社會上不利於雍正的言論反倒更流行起來。

    雍正是當局者迷,一心指望他在民間的口碑能翻本,不願承認《大義覺迷錄》的刊行已經起到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作用。而乾隆是旁觀者清,他一繼位就立刻將這本書列為禁書,並且違背雍正的旨意處死了曾靜和張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然後無法開機!一直停留在開機介面,進不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