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子媽咪要加油

    孩子的分離焦慮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現象,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當然年齡越小,表現得越明顯。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有個體意識,並能獨立運動,身體也慢慢離開媽媽,但是精神上,卻沒有做好分離的準備,所以,就會出現分離焦慮症。出現分離焦慮症的孩子,會缺乏一定的獨立性,對媽媽過於依賴,當媽媽離開的時候,就會感到害怕、焦慮、不愉快、又哭又鬧。

    孩子從8個月開始會出現分離焦慮的跡象,到18個月時會達到第一個高峰,第二高峰則是從三歲上幼兒園的那段時間。

    孩子的分離焦慮一般有三個階段:從最開始又哭又鬧的反抗階段,到斷斷續續的哭泣,動作吵鬧逐漸減少,開始不理人,表情遲鈍的失望階段,最後開始接受其他人的照顧,並開始正常的活動,但一想到媽媽,又會有悲傷的表情和哭泣的超脫階段。

    在應對孩子分離焦慮症,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1.離開前先告訴孩子

    我不會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溜走,或者欺騙孩子說一會兒就回來。因為這種做法,只可以得到暫時逃離孩子哭鬧的折磨,但是當孩子反應過來的時候,發現媽媽不在,會感到更加的恐慌,更加害怕媽媽的離開,焦慮就會更嚴重。我離開前,會跟孩子揮手告別,親親孩子,但是時間不會很長,每次都是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以相同的方式進行告別。

    2.告別的時候態度要堅決

    我在告別的時候看見孩子哭得厲害,也不會回頭給她安慰,建議告別的時候,要快樂並且堅定的說再見,然後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親親。

    3.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有時候我看見孩子在一旁玩的很認真,我就在一旁默默的陪伴,從不打斷她,這種方式可以鍛鍊孩子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陪伴要有質量

    平時我喜歡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我會及時的給予她迴應,還經常和孩子進行有感情的擁抱,微笑交流,眼神交流等高質量的陪伴時光,這種方式能幫助孩子更有勇氣去面對分離。

    5.參加社交活動

    我每天都會帶孩子出去玩,特別是去認識同齡的小朋友,等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慢慢退在一旁她能看見我的地方。這種方式能讓孩子融入社交環境,讓孩子覺得不單單能享受和我在一起的快樂,也可以享受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快樂,幫孩子建立真正的安全感,也有助於孩子面對新的環境,不再那麼害怕,而且變得更加主動。

  • 2 # 育兒網

    杭州的吳先生幾年前喜獲一女,就像所有的爸媽一樣,吳先生一家對孩子無比疼愛。不過有一工作的原因,吳先生前幾年多在外地奔波,平時孩子的照顧多是靠老婆和爺爺奶奶,想孩子的時候,就打個影片電話,和寶寶說兩句話。

    孩子長得快,吳先生每次回家寶寶似乎都和之前不大一樣,高了點、胖了點、眉眼長得越來越像自己……面對這樣的變化,吳先生心裡既感到開心,卻又覺得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心酸不已。可無論如何,這個家還要自己來扛,吳先生只能“忍著思念”繼續在外努力工作。

    多掙一分,孩子將來得到的教育資源就能更好一分,吳先生這樣安慰自己。

    慢慢地孩子長到了三歲,今年也該上幼兒園了。雖然爸爸總是不在身邊,但是孩子被媽媽和爺爺奶奶照顧地很好,天真活潑愛笑愛鬧,是個標準的“白羊座”小姑娘,更是家裡的開心果。

    這幾天,各大幼兒園相繼開學,吳先生一家也早早替女兒找好了附近的一傢俬立幼兒園。為了經歷女兒上學第一天這個重要的時刻,吳先生特意推掉了手頭的工作,趕回杭州送女兒上幼兒園。

    和其他哭鬧不停的孩子不太一樣,吳先生的女兒興致勃勃,狀態比吳先生還好,完全沒有哭鬧不停,甚至還安慰吳先生:“媽媽說這裡有好多小朋友一起玩,等玩累了就會來接我了,爸爸也在家等我哦”。

    眼見女兒這般乖巧,其他小朋友哭的哭、叫的叫,只有自家孩子一蹦一跳地走進幼兒園頭也不回。吳先生心理突然很不是滋味,這些年積攢在心中,對女兒的愧疚和心疼一下子全部壓制不住,從心裡的最深處漫了出來。

    吳先生衝著女兒大喊:“寶寶慢點,別摔著,聽老師話,爸爸下午就來接你,你等著爸爸啊”。聽見這話。女兒也只是回頭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就轉身進了教室。看到女兒如此乖巧,吳先生終於忍不住淚水,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就是在幼兒園門口,當著其他家長的面,吳先生偷偷抹起了淚。

    在幼兒園門口迎接孩子的老師都有些驚訝,雖說不捨得孩子的家長也不少見,但多是拉著不讓孩子走,或者扒在幼兒園窗戶外頭偷看,像吳先生這樣直接哭出來的,倒還是頭一回。

    其實這家幼兒園收費高昂,教師資源和硬體設施也配得上學費,除了廁所幾乎每個房間都有攝像頭,家長可以透過手機app實時檢視。按理說這樣的條件應該能讓各位家長滿意了,可每年,像吳先生這樣擔心不已的家長越來越多。

    分離焦慮?不光孩子,其實家長也會有!

    年輕一代的家長們獲取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對孩子的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逐年攀升,如何應對孩子幼兒園的分離焦慮,成了家長群體中的熱門話題。不過其實不僅僅是孩子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家長同樣需要調整好心態。

    單就看著電視新聞中幼兒園事件層出不窮這一條,就足夠家長心驚膽戰了。更不用說爺爺奶奶輩的家長,從小帶著孩子,每天寸步不離地照顧著他們。一上幼兒園一開學,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就被剝奪了,心理不捨不平衡也是人之常情。

    那些年,我們送孩子去上學的場景……

    “頭幾天還挺好的,每天愉快的上幼兒園,結果過了個週末,週一送的時候死活不去,我硬抱著往幼兒園裡送,哭聲震天,後來改智取,說媽媽媽媽你放我下來我自己進去,結果我剛放下扭頭就往幼兒園外面跑,門衛大爺有經驗,一把給拽住了,然後認命的跟我進去了,這個樣子持續了兩天。”(這孩子真機智,無奈套路已經被識破)

    “我女兒上幼兒園特別積極,就是後來冬天了不想起床,每天11點才起床去幼兒園吃午飯。本來還擔心上小學早上她起不來,沒想到每天都7點自己醒的。沒讓我操過心”(這麼乖的孩子哪撿的,我也要去!)

    “兒子剛滿三歲,今天第一天入園,送去沒有哭,被玩具迷了眼。然後直到現在都沒有訊息了,剛入學,班級群也沒進去,不知道他後面有沒有哭,中午吃的什麼,午覺睡的怎樣。4點準時去門口候著。3年了,沒離開過我一天。家裡好安靜”(突然不帶孩子也很不習慣···)

    你家孩子去幼兒園是什麼樣的場景,是你不捨得孩子,還是孩子更不捨得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倚天屠龍記》小說,宋青書為什麼會自甘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