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王者小祥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世界上的人工栽培稻,有亞洲稻和非洲稻兩種。目前已知的最早非洲栽培稻,考古學家認為起源於非洲西部的奈及利亞,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亞洲栽培稻要比非洲稻早得多。長期以來學術界大多認為印度是亞洲稻的起源中心,印度曾發現過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稻遺存,20世紀70年代又發現公元前六千至四千多年的人工稻遺址。而中國河姆渡遺址和另一處浙江桐鄉羅家角遺址出土的人工稻穀距今七千年左右。1988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南澧縣彭頭山發現了更早的碳化稻殼遺蹟,距今年代為九千年至八千年。後來,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距今約一萬年的湖南道縣玉蟾巖的人工栽培水稻。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是水稻的發源地。而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中國和印度都應是亞洲稻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

  • 2 # 故事美文分享

    我們平時種植的水稻,稱為栽培稻,它們並非天然而成,而是野生稻種經過人類上萬年的栽培、馴化而成的物種。科學家們針對水稻及其親緣關係較近野生種的遺傳多樣性以及物種之間的進化關係開展了長期的研究,以期揭開栽培稻起源之謎,加速野生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而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國際上對水稻起源、進化和改良的研究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初在菲律賓建立了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在水稻和野生稻種質資源儲存、水稻生理和栽培以及水稻遺傳改良和育種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績。與此同時,日本、印度和歐洲一些科學家也採用各種手段對稻屬分類和進化開展大量工作,並初步確定了稻屬的分類體系以及栽培稻的野生近緣。

    栽培作物的起源研究十分複雜,涉及植物學、生物地理學、人類學、考古學甚至語言學等不同的自然和社會學科。不同的研究方法有時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而與其他幾大作物(如小麥、玉米、大麥、大豆和棉花等)相比,目前人類對水稻起源的認識仍十分膚淺,這和水稻世界第一大作物的地位是不相稱的。

    對於亞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之間的進化關係,科學家們已經基本達成共識,認為二者是平行演化(馴化)的結果,即亞洲栽培稻是1萬多年前由亞洲的野生稻種人工馴化而來,而非洲栽培稻是2000多年前人工馴化非洲野生稻種的產物。(圖)

    儘管迄今大量證據表明廣泛分佈於中國和東南亞的普通野稻是水稻(亞洲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種,但是亞洲栽培稻最早起源於哪裡(中國、南亞或其他地區)?水稻具體的祖先型別是一年生還是多年生?人類最先開始馴化是同一野生稻種,然後人工培養出粳稻和秈稻兩個亞種呢(單次起源說)?還是一開始馴化的就是不同的野生稻種,隨著時間的推進再分別演化成粳稻和秈稻呢(多次起源說)?對於這些問題,學術上還存在很大爭議,而其中水稻是多次起源還是單次起源是核心問題,因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將從某種意義上影響到對其起源地點和祖先型別的推斷。

    單次起源說符合大多數作物的起源模式,認為水稻兩個亞種(粳稻和秈稻)的差異在野生稻中並不存在,是在人工馴化過程中逐步分化的,或者是秈稻由其祖先種馴化而來,而粳稻則是由秈稻分化出的一種適應高海拔高緯度地區的栽培型別。

    多次(或二次)起源說則認為水稻兩個亞種各自獨立起源於普通野稻的不同群體。儘管這兩種觀點爭論了很長時間,但由於傳統的形態學、解剖學和細胞學等方法的侷限性,幾十年來在起源方式研究方面。

    2016年11月,中國科協主辦的“2016年科技論壇—中國稻作起源地學術研討會”簽署了一份《科學家建議》,認為中國栽培水稻起源於1萬年前的以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吊桶環遺址為代表的長江中下游及其周邊地區和以南地區

    早期水稻的種植主要是“火耕水耨”。東漢時水稻技術有所發展,南方已出現比較進步的耕地、插秧、收割等操作技術。唐代以後,南方稻田由於曲轅犁的使用而提高了勞動效率和耕田質量,並在北方旱地耕-耙-耱整地技術的影響下,逐步形成一套適用於水田的耕-耙-耖整地技術。到南宋時期,《陳旉農書》中對於早稻田、晚稻田、山區低溼寒冷田和平原稻田等都已提出整地的具體標準和操作方法,整地技術更臻完善。

    早期的水稻都行直播。稻的移栽大約始自漢代,當時主要是為了減輕草害。以後南方稻作發展,移栽才以增加複種、克服季節矛盾為主要目的。移栽先需育秧。《陳旉農書》提出培育壯秧的3個措施是:“種之以時”、“擇地得宜”和“用糞得理”,即播種要適時、秧田要選得確當、施肥要合理。宋以後,歷代農書對於各種秧田技術,包括浸種催芽、秧齡掌握、肥水管理、插秧密度等,又有進一步的詳細敘述。秧馬(見圖)的使用對於減輕拔秧時的體力消耗和提高效率起了一定作用,此外還發明瞭使用“秧彈”、“秧繩”以保證插秧整齊合格等。  關於水田施肥的論述首見於《陳旉農書》。其中如認為地力可以常新壯、用糞如用藥以及要根據土壤條件施肥等論點 [2] ,至今仍有指導意義。在水稻施用基肥和追肥的關係上,歷代農書都重基肥,因為追肥最難掌握。但長時期的實踐經驗使古代農民逐漸創造了看苗色追肥的技術,這在明末《沈氏農書》中有詳細記述。

    中國水稻的發展還與農田水利建設有密切關係。陝西省漢墓出土的陂池稻田模型中有閘門、出水口、十字形田埂等,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稻田水源和灌溉的佈局。在水稻灌溉技術方面,早在西漢《氾勝之書》中已提到用進水口和出水口相直或相錯的方法調節灌溉水的溫度。北魏《齊民要術》中首次提到稻田排水乾田對於防止倒伏、促進發根和養分吸收的作用,為後世“烤田”技術的濫觴。南宋時樓?曾作《耕織圖》,其中耕圖21幅,內容包括水稻栽培從整地、浸種、催芽、育秧、插秧、耘耥、施肥、灌溉等環節直至收割、脫粒、揚曬、入倉為止的全過程,是中國古代水稻栽培技術的生動寫照。

  • 3 # 絢彩年華火熱青春

    中國是現在已經考察確認的世界上最早種是栽培稻的國家!有湖南距今八、九千年之久的炭化了的栽培水稻,還有距今一萬年之久的湖南道縣玉蟾巖栽培水稻,…………

    但是世界上還可能會有比我們中國湖南更早更適合生長種植水稻的地方!

    適合水稻生長和規模化大面積種植需要充沛縣的水源!、適宜的溫暖溫度和Sunny…………才能長出水稻,勤勞的人民才能成規模成面積栽培種植!……

    地球都形成幾十億年了!一定會有遠遠不只一萬年前就栽培、種植水稻的地方!只是我們還沒知道呢!……因此

    水稻的起源還會更早的!只是現在已年代太久遠要考察準確早已不是容易的事兒了!泰國、古印度也早就開始種植水稻了!、只能認定距今一萬年的我們中國古南道縣玉蟾巖水稻是世界上最早的種植水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躺著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