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30064678816

    楷書演變的歷史故事: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如今一般所說的楷書,是從漢隸逐漸演變而來的,按照時期劃分,可分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體,它可以說是一種從隸書到楷書的過渡書體。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鐘王為法”。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範本。

      如果說漢魏是楷書的初始階段,唐是楷書的成熟階段,那麼宋元就是楷書的延伸階段。唐代楷書法度森嚴、結構嚴謹,到了宋元時期書法家們開始追求作品的美感,有的清秀俊朗,有的雍容典雅。

      清代的楷書以邵瑛所著的《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為代表,它是在唐初四大書家之一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及明代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基礎上系統、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漢字結構組合規律,歸納總結出九十二種漢字結體書寫的方法,並各有典型例字。《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是一本較為完整、實用的法帖,更對後世書者影響巨大,不僅適於初學書者臨習,也可供書法愛好者參考欣賞。‘

      鍾繇與楷書

      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生於東漢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於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鍾繇是三國時期的書法名家,也有觀點認為,他便是楷書的創造者。

      三國以前,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等階段,加上楷書、草書,從中可以發現,漢字的發襲規律是由簡到繁,繁簡交替,又發展演變為由繁到簡三大階段,總的趨勢是從繁雜到簡單,從難寫到易寫,這是書法隨時代而發展的必然。

      書法隨時代而發展的另一面,是時代決定著書法的發展程序,三國時期,書法藝術的提高有四個方面的社會原因。其一,魏晉時期的思想解放是書法藝術迅速發展變化的基礎。鍾繇認為“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宋·陳思《書苑菁華》卷一《秦漢魏四朝用筆法》)。意謂書法創作猶自然元氣賦予萬物,從而產生、創造了奇異美妙的藝術。這種崇尚自然、提倡自然天成的思想,是思想解放的結果。其二,物質條件的進步是書法藝術成熟的前提。此時,作為書寫材料的筆、墨、紙、硯質量有了極大的改善,尤其是紙張的改良與運用,使筆墨髮揮了圓潤、柔韌的特長,消除了簡帛呆板堅硬的束縛。這為書法各種風格爭芳鬥豔鋪平了道路。同時,楷書的出現,使漢字的實用功能大大提高,出現了一大批專門從事書寫的書法家,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其三,碑銘文大量出現,加強了漢字的實用價值,客觀上促進了書法藝術的提高。記功刻石,祭祖立碑成為一時所尚,蔡邕就是一個以書寫碑文著稱當世的著名書法家。其四,與書法達到繁榮期同步,傳統的書法理論與文藝思潮相適應,取得了可喜成就,指導了書法藝術向至淳至美的發展。有了這幾個條件,便奠定了三國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所佔有的重要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友十八歲的時候曾和一三十歲富婆戀愛,對我說不是包養是真心戀愛,這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