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蘇聯貢獻柏林的時候,德軍肯定是沒有700萬人的,不然駐守柏林的守軍也不可能只有100萬人了。所謂的700萬的說法更多的可能是一種誇張的說法,當時的德國能夠算上正規軍的最多也就只有300萬人。

    如果非要算上700萬人,那很多都是屬於“希特勒青年團”、“人民衝鋒隊”的哪種角色,基本沒有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無論是身體素質、技戰術水平還是武器裝備和正規軍差距太大,上了戰場基本就是去當炮灰的。

    比如二戰末期德國動員的“人民衝鋒隊”,基本都是一些老弱病殘人士參加,身體素質不用說,和成年的小夥差距很大,多是身體不好或是病懨懨的,給的武器往往就是一個“鐵錘”,遇到蘇聯的坦克就來一發,打中了最好,打不中就丟了性命,完全是壓上去送死的。

    對此國防軍基本是看不慣的,畢竟德國國防軍還是非常有榮譽感的,對於戰爭期間派上老弱婦孺參戰的這種行為,基本都是不削。

    這樣的人能有多少戰鬥力呢?面對著武裝齊全,戰鬥經驗豐富的蘇軍,往往還沒衝上去就基本都掛了。情況也可以參考《兵臨城下》的片段,當時也是一群被趕鴨子上架的俄國青年們,一下火車就上了船,然後經歷了飛機轟炸渡河,過了河以後直接兩三個人一支槍就逼著他們去衝鋒,幾百人在德國人的火力壓制下沒幾下就死光了。

    這種情況後期就出現在了德國,“人民衝鋒隊”的素質連當時的俄國青年都不如,對方畢竟都是年輕人,這些人基本都是老人或是身體不好的人。所以面對著火力猛的蘇軍壓制,基本也打不出什麼戰績,就是去送死的。

    再說下“希特勒青年團”,基本也都是一些無知的少年,被納粹蠱惑參戰,以為自己能稱為英雄,但實際上確實戰爭的犧牲品。基本都還沒發育完全就上了戰場,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徒增傷亡而已,戰爭實際是非常殘酷的,只是他們還太稚嫩,只有上了戰場才知道了。

    那麼即便有300萬軍隊,或許也不用自殺,應該還能抵擋呀,為什麼希特勒會自殺呢?因為即便有300萬軍隊,當時的德國來說還是敗局已定!

    首先盟軍的力量遠遠超出了德軍,比如美國有1200萬軍隊,蘇聯動員了1100萬軍隊,加上其他盟軍國家,數量遠在德國的十倍以上!

    其次是德國當時本土基本被盟軍割裂開來,大部分已經被佔領,尤其是德國的工業區,基本所剩無幾,武器生產能力近乎奔潰。在沒有武器的情況下,不管你有多少人,都無法武裝起來成為軍隊,沒有武器的人上了戰場除了送死就沒有別的作用了。

    再次就是柏林被攻陷之後,德國實際上已經沒有抵抗的本錢了。蘇聯在1945年4月中旬開始到5月初,對柏林發動了進攻,德國當時是集中了能夠集中的最後全部的精銳部隊死守柏林,但是經過近一個月的激戰,柏林還是被擁有者絕對優勢兵力、武器裝備強大、作戰經驗豐富的蘇軍佔領。至此德國已經基本失去了戰爭能力,剩下的只有投降。柏林戰役中,蘇聯付出了傷亡30多萬人,駐守柏林的百萬德軍基本全軍覆沒,被俘40多萬人。

    當然,關於希特勒的死至今也是個謎,據說希特勒沒死,當時是找了替身燒的面目全非,自己則逃到了漢堡,在那裡登上了潛艇跑到了南美渡過了餘生。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

  • 2 # 石海釣沉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類似於"七百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七百萬大軍,無論水分多大,都是不容小覷的力量,而且還是二戰初期所向無敵號稱天下勁旅的德軍,怎麼就無可奈何花落去地兵敗自殺了呢?

    其實 這牽涉到兩個問題,戰爭持續力和戰鬥意志。

    戰爭持續力,指的是軍隊員額及裝備之外潛在的國家動員能力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以及民心士氣層面的精神狀態。特別是近代工業革命之後,集大工業精密分工於一體的工業體系一旦用於軍工生產,就不可避免地會成為堅船利炮背後的軟肋。

    這一點上,1945年的德國可以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東線蘇軍佔領了東普魯士,包圍了柏林,西線盟軍也已跨過萊茵河佔領了傳統的魯爾工業區,直指德國腹地,可以說 當時的德國已經喪失掉了繼續生產補充前線戰損的力量,德軍就算想繼續作戰,也已經失去了後勤補給的能力 ,武器損失一件少一件,子彈打一顆少一顆,庫存的彈藥打完就只能靠肉搏了,這樣的結局又會如何,當時德軍肯定人人思索過不止一次。

    在戰鬥意志上,雖然幾百萬德軍中不乏納粹的死忠分子,甚至包括很多外籍武裝黨衛軍士兵,但絕大部分德軍士兵仍是普通人,連年的戰亂,無盡的空襲,舉目皆是的廢墟荒城,加之同樣是兩線作戰結局淒涼無比的一戰回憶,都加重了德軍的厭戰之情。這種結局,其實德軍內部很多高階官員早已心知肚明,早在1944年他們就策劃實施過以刺殺希特勒清洗納粹黨為前提的政變,想以此換來和盟國的談判,把德國從希特勒的戰車上解救下來,但刺殺無論成功與否,德國其實同樣免不了被肢解被佔領的命運,因為美英法等國既然驚詫於一戰後德國的驚人崛起速度,那麼勢必會以更大的力度來懲戒德國防止其東山再起。事實上,當大半個世界都在向德國開戰的時候,德國已舉國陷入這種末世情緒引導之下了,德國人的心理防線自然已經崩潰,不可能再有群體性的困獸猶鬥之舉。

    而從文化觀念上,西方國家普遍也缺失中國文化中所特有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決絕色彩。中國文化講究的是兵臨絕境時要同仇敵愾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無論是商王最後的舉火自焚,田橫死後五百門客在其墳前的集體自殺,亦或是崖山之戰十萬宋軍的集體蹈海赴死,明亡之際揚州江陰的以弱抗強 ,還是抗戰中張自忠將軍和狼牙山五壯士們的以身殉國,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士趴冰齧雪前赴後繼 都可以說是這種精神的寫照,也可以說是我們民族精神中最為搶眼最為絢爛的亮色。

    而西方國家則延續了另外一種文化,那種文化中,騎士戰敗投降是世俗可以接受的,甚至只要你如期如數繳納了贖金,事後還可以翻蹄撩掌重新披掛上陣重返戰爭舞臺,把昔日的勝利者掀翻在地然後開出價碼等待對方把你的贖金翻倍奉還。甚至什麼都不做,和對手握手言和把酒言歡結成兒女親家的 也大有人在。因為西方國家從根上說,都是公元五世紀南下羅馬的日耳曼諸部落的後代,大家語言風俗習慣異常相近,英語法語在口語上的區別,要比廣東話和普通話的區別要小,只是到了中國宋明時代才初步形成了國家的形態,清代才逐步有了各自的民族主義情感,英國的王室很長時間都是從德意志黑森地區出來的,相互之間盤根錯節,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有矛盾有怨恨,但中日那種刻骨銘心幾世幾代的仇恨,或是蒙古滅金宋這樣跨文化的滅絕之仇,是他們難以想象的,所以在他們看來,向同問同種的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投降,並不是屈辱的,而是無可奈何之下的最好選擇。而這也正好可以解釋東線德軍相對慘烈的抗戰,面對文化差異懸殊的俄國軍隊,東線德軍往往選擇向西撤退到英美佔領區,實在不行則進行殊死抵抗,激烈程度不遜於我們抗戰中比比皆是的場面。

  • 3 # 新世界的KM

    有700萬,首都還能保不住?

    44年的確是有一千萬

    可是損失卻不小,直到希特勒自殺時

    剩下的德軍都擠在德、奧、蘇、挪、丹、荷等國

    44年的一千萬人,也絕大部分都投降了

    蘇軍幾百萬大軍所面對的,也只是百萬之眾

    伯林德軍已經是希特勒最後的武裝力量

    就如他自己所說:“突圍?我應該去哪?是最後慘死在德國的田野裡?”

    “你們可以離開,我並不需要你們陪。”

    “的確,納粹運動已經失敗,而德國的敵人將主宰整個世界。”

    “不過,在一百年後,還會出現類似於宗教形式的納粹主義。”

    “現在,作為德國元首,我要留下來,必須完成我最後的工作。”

    “我曾為德國人民付出了一切,可他們竟以這樣的方式來回報我!”

    “夠了!我不會離開,這裡是我的家,我深愛著的祖國。”

    “我死後,鄧尼茨元帥將履行我的職責。並繼續領導德國的抵抗運動。”

  • 4 # 小約翰

    二戰後期,柏林被攻陷的時候,德軍真正的軍隊也就三百萬左右。至於所謂的七百萬軍隊,大部分都是濫竽充數的人。德國後期已經進去了全民參戰的地步,只要是男人都要參加戰鬥,甚至還有不少女性也參加了戰爭。所以這裡所謂的700萬軍隊,有很多是那種臨時工,之前連槍都沒開過的,經過簡單的訓練,被強行拉進去參軍了。

    對於這種臨時工,數量再多也沒什麼戰鬥力的,完全是炮灰級別的存在。

    可能有朋友會問,既然希特勒還有三百萬軍隊,那希特勒為什麼還自殺呢?

    在當時,希特勒主要敵人依然是蘇聯,而在柏林之戰前夕,蘇聯的總兵力達到了一千多萬。

    在柏林之戰中,蘇聯動用了兩百多萬軍隊主攻,配屬了7000多架飛機,4萬多門火炮,6000多輛坦克,以壓倒性的優勢進攻柏林。

    而反觀柏林的德軍,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總共不到一百萬人。飛機3000多架,坦克,大炮1萬多門,不管是從人數還是裝備上看,蘇聯都是遠遠超過德軍的。

    希特勒自殺,是因為他清楚的知道,他不可以有機會翻盤。柏林之戰前夕,蘇聯想的已經不是如何取勝了,蘇聯想的是如何快速拿下柏林,趕在英法之前吃下柏林這塊肥肉。蘇聯在這次戰鬥中,根本沒有把德軍放在眼裡,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場必贏的局。

    三百萬軍隊聽起來很多,但是對於東線的一千多萬德軍和西線擁有兩千萬總兵力的盟軍(1200萬美軍+600萬英軍+其他部隊)來說,實在不夠看的。希特勒投降之後,盤踞在捷克等地的德軍最後的重兵集團一槍未放就投降了。

    1945年,4月16日,柏林之戰打響,斯大林冒著傷亡更大的風險,提前開始了柏林之戰,經過半個多月的苦戰,5月9日,這場戰爭最後在希特勒自殺以及德國衛戍區司令魏德林將軍的投降下結束。這場苦戰中,蘇聯一共損失了30多萬人,俘獲了德軍48萬,戰役以蘇聯完勝而告終。

    希特勒從向蘇聯發起戰爭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失敗。雖然,當時德軍很強大,但是卻也是經受不起和蘇聯的消耗,特別是列寧格勒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更是加快了德軍的消亡。 希特勒從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開始,就意識到了自己可能贏不了,從列寧格勒戰役失敗那一刻,就已經知道了自己可能會敗,只是一直在苦苦支撐而已。最後到了柏林戰役前夕,希特勒最終認清了無力迴天的事實,他又不願做俘虜,自然只有自殺這一條路了啊。

  • 5 # 小司馬遷論史

    柏林被攻陷的時候,德軍大約還有兩百萬軍隊,但是其精銳已經全部蕩然無存。兩百萬人基本都只能是炮灰。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已經蕩平了法國,基本平定了西歐。西歐國家中,只有英國還在苦苦支撐,幾乎也看不到戰爭的未來。

    但是由於希特勒的性格,註定了德國在狂熱之下,絕對不會選擇停下腳步,所以德軍抽調大軍到東部,打算一舉擊潰蘇聯。

    等到蘇軍反應過來之後,德軍才知道蘇聯的龐大,這畢竟是一個縱深巨大的國家,又豈是能輕易被征服。

    蘇聯發力之後,德軍昔日的榮譽部隊係數被一一擊潰,精銳也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基輔被蘇軍打殘。

    蘇軍的推進更是帶有毀滅性,蘇軍學習了德軍的戰術,並且完善了這種戰術。開展了大規模的裝甲突擊作戰,大火力覆蓋攻擊。

    柏林戰役中,蘇軍將柏林團團圍困,甚至斯大林還冒著傷亡加大的風險,下令提前開始柏林戰役。

    希特勒在蘇軍進攻柏林的時候,知道失敗是必然的,便也就開槍自殺。

    誰也知道戰爭繼續下去,只會毀掉德國,所以希特勒死後,德國便宣佈了投降。

  • 6 # 博學審問

    其實當時德國還有300萬軍隊,那麼希特勒為什麼不帶領這些軍隊反攻,而是選擇自殺呢?其實原因十分簡單,因為當時希特勒已經跟看不到獲勝的希望了。德軍在前期之所以能夠一直打勝仗,跟閃電戰的作戰模式有很大關係。這種戰術就是要一鼓作氣,不能一直拖。這也是為什麼德軍攻打蘇聯會失敗的原因,蘇聯面積實在太大了,他們不得不面臨縱深問題。

    在經歷了這麼多場戰爭之後,德軍也早就已經精疲力竭了。他們的實力本身就有限,再加上之後美國也加入戰爭,希特勒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經沒有贏的希望了。

    希特勒是一個十分驕傲的人,他知道自己一旦投降,最後肯定要被送上軍事法庭,接受各國審判,最後或許要被判處絞刑,受盡侮辱。對於這一結局他無法接受,所以最終在地下室選擇自殺。

  • 7 # sfaqaly

    我覺得700萬隻是聲勢而已,他沒有那麼多軍隊。

    駐紮在挪威的德軍,加上其他的德軍不會達到700萬,號稱700萬,實際上也就幾十萬人而已。

    而且這幾十萬人都是被洗腦了的老弱殘兵,沒有什麼戰鬥力。德國後期的軍費大幅縮減,根本養不了那麼多軍隊,沒錢訓練以及沒有裝備,這些人自然也是沒有什麼戰鬥力了。

    還有一個盟軍佔據了西方,蘇聯佔據東方,調來不是等於找死。

    希特勒也知道敗局已定,就算有軍隊也不能第一時間來救援,蘇聯軍隊都快打到國會大廈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見的理財方式和產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