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畫大衛
-
2 # 紫府筆傳
我是沒看出來。
第一:不喜歡柳公權本人;
第二:柳字徒有其表,力量外露,骨有餘,筋不足;
第三,所謂顏筋柳骨,我寧願看成批評而不是褒揚,參考第二;
第四:車輪四角,內涵不夠;
第五:學柳字,容易把人帶溝裡去,自縛手腳;
第六:他本人除了楷書不會寫字,參考第五。
第七:筆法反人類,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炫技,那是絕活,不是書法;
第八:文化素質太差,參考一二三四五六七。
最後說柳字唯一的功用:結構緊湊,有矯正結體鬆散的神奇功效。
-
3 # 千千千里馬
既然書法美,力量是少不了的一項指標,那麼,“顏筋柳骨”在所有書法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得出來,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蘭亭序》當然也有“顏筋柳骨”的味道。
有一位樓主說,怎麼可以是《蘭亭序》裡面有“顏筋柳骨”,反過來說還差不多。因為《蘭亭序》在前,顏真卿柳公權在後嘛!
其實,“顏筋柳骨”不過是對書法力量的一般概括而已。
也就是說,書法的筆力豐滿和筆法的張力,在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作品中是最典型的。
所以,我們形容一般好的書法作品,都會用“顏筋柳骨”來形容的。
王羲之的《蘭亭序》當然不像顏真卿那樣渾穆剛健,也不像柳公權那樣骨骼突出。
但是,我們從王羲之《蘭亭序》矯健流暢的風度和牽絲繞樑的柔韌中仍然會感到筋豐骨滿的力量來的。
書法最終是要有力量的,沒有力量的書法,就是沒有筋骨的書法。
不好的書法,我們經常用筆力弱來形容。筆力弱就是沒有力量,也就是沒有筋骨。
最後我們回答一下題主所說的一個問題,是不是“顏筋柳骨”是顏真卿、柳公權獨有的?
以上我們從《蘭亭序》有骨有肉的分析,已經給出答案了。
如果還要回答,我們可以開啟自己的想象,搜尋一下中國的書法碑帖,看一看,中國的書法,從篆書到草書,是不是“顏筋柳骨”的書法作品舉不勝舉呢?
比如說,《石鼓文》是不是有“顏筋柳骨”的作品?比如說《張遷碑》是不是“顏筋柳骨”的書法?不如說很多的魏碑書法,顏筋柳骨的就更多了吧?
欣賞書法,需要開啟我們的想象。顏筋柳骨固然是形容顏真卿、柳公權書法特點的,但是,書法的力量之美,是書法共同的美。
-
4 # 睿強齊哥
不知道還有人對柳體這麼大偏見,任何書法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還真是。
王羲之和顏真卿及柳公權的筆法不同,前者多直下,後者多逆入,王風格多妍秀,顏風格多雄強厚重,柳風格更顯遒勁。
雖然說筆法不同,書體不同,但還是看到用筆的相似性。柳體方筆很多,顯得乾淨利落,蘭亭序中也有方筆,也感到了筋力和骨力,但顏筋柳骨的意偏少。
-
5 # 文物樑子
雖然王羲之(303——361)早顏真卿(709——784)400多年,早柳公權(778——865)500多年,但追根溯源,還是應該有淵源關係。因為顏趙罰於率更令,令又師法王羲之。這種源流關係我們應該從宏觀觀看。所謂顏筋柳骨,我理解為對顏柳二人書法總體特點而言,給人雄強剛勁之感。顏體字端莊,但字型肥碩,而肥碩中又有極大力度,有筋勁,不是臃腫虛胖。筆意與歐體差異較大,重入重出,或重入虛起,側峰行筆力度很大。柳體明顯繼承了歐體的挺秀之法,把歐體的虛入重寫重出,一律改為實筆。且多用回峰,寫橫畫,起筆先左後右,寫豎畫先上後下。在毛筆使用部位,也多集中在筆尖,中峰突出。
起筆上,顏體比柳體接近歐體,不用回峰而多用切法。顯得方筆明顯。力度集中在筆尖靠下的側峰。如果說橫畫,歐是射箭,柳是刺槍,則顏似砥礪推車。歐體用針挑字,柳體“刻字”,顏體近乎抹字。
但三者共同點是,結構謹嚴。只是由於筆法不一樣,才出現字型差異很大。雖如此,到了行書階段,我們同樣看到,顏真卿《祭侄文》中峰表現出來的寶劍出鞘所向無敵,蒼龍擺尾劃破雲天。
同樣,由於楷書是行書基礎,同樣在行書中顯現楷書長期形成的特點。顏體粗筆、肥筆明顯較多。
總之歸納為兩點:
1.楷書的結構法則是大家共同追求的,有共識,只是由於筆意不同,才出現字型的較大差異。
2.正是由於深厚的楷書功力,在行書裡,他們表現出同樣的成功的共性:筆畫不受情緒、環境影響,均表現出自如剛健快速,沒有變形筆畫,龍筋鳳骨飄逸自然。同時,由於長期的楷書修習,在行書裡又保留了各自的用筆特點。
問題看似簡單,卻很難回答。從王羲之到顏柳,中間必然繞不來初唐大家歐陽詢。說行書,離不開楷書。
文不對題,詞不達意,請列位海涵為盼。
-
6 # 子衿書法
東晉書法,崇尚筋書。衛夫人《筆陣圖》:“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我們現在要看到一匹馬還真不容易,不過好在看圖還是很方便的。書法和馬有什麼關係?沒關係。不過用來解釋書法中的筋與肉,大家會有比較直觀的感受。筋多肉少的馬為上,肉多筋少者為下。這就和書法是不是一樣了吧!下面的兩張圖,一張是馬,一張是豬,大家看看《蘭亭序》像馬還是像豬。不用想,大家一定會有正確的選擇。
《蘭亭序》怎麼又會和“顏筋柳骨”扯上了呢?筋和骨並不是顏真卿、柳公權的專利。筋骨是所有書家的追求。只是顏柳二公他們在這方面做的更好更突出,所以把他們和並起來稱為”顏筋柳骨”。《蘭亭序》肯定不會有他們二人的影子,沒有都還有人懷疑是後人偽造的,要是再有他們二人的痕跡在裡面,更是要給某些人留下許多的話題了。
沒有“顏筋柳骨”,卻有”王筋王骨”。(這詞是現編的)梁武帝稱王羲之書法“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虎臥鳳闕這句不好理解。反正是褒義詞,儘量按著好的方面去想象。龍虎肯定是筋強骨健的,雖然龍是虛的,畢竟是神物,總不能如蚯蚓一般的沒有筋骨。
筋和骨要連在一起,才是真善。把你的手指彎一彎看看,骨節處要有筋附著其上。沒有筋包裹著,白生生的骨頭全露出來,如鼓錘似的就太生硬。肥不露膘,瘦不露骨。就是《蘭亭序》流傳千古而不衰的風韻。
-
7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許多習書者,大都以為習草不先習楷,實為大謬。因為一切書體的基礎,首要以結字準確為基礎,慢筆、單筆而發展到快筆,連筆。方能熟生出巧,故楷熟而生行(書)、生草(書)。漢字書法書體是先有楷:甲骨~金文~篆~隸~皆為楷書,之後有行書草書。書法即書寫方法,用的筆墨紙硯是一樣的,書法中的運筆,著墨,布白,結字等等技法多有相通及可借鑑之處和相互影響之處。
而《蘭亭序》先於顏帖柳書數百年之前面世,而你提此問題,只是時間悖論問題,含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詰疑。
《蘭亭序》為史所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似與後世楷書無所關聯,但從結字運筆的技法上,對後世楷書當有或多或少的營養輸出,為其他相近書體提供了技法借鑑。譬如行楷相近,楷行相生。所以,顏體的筋和柳體的骨雖因時間順序侷限,不可能影響到王曦之,但王曦之的《蘭亭序》,從運筆技法與結字表現力上,肯定影響過顏真卿與柳公權。或為其借籤,或為其提供了結字創意的聯想。因此,拋開時間悖論而言,再讀帖比較,也許能從《蘭亭序》中找到顏筋或柳骨,或從顏書柳體中找到《蘭亭序》的結字用筆技法。
行楷相通,相行借鑑。
當否?你說呢?
-
8 # 椰島之舟
王羲之俊美,嚴謹,自然美。雅,趣,韻,各神采皆有,達到神品之最。
不瘦不胖,不高(宋徽宗就是高瘦型字型),不矮(就是適度嘛),天然之形,自然之感。
所以雅士之俊美。
他尊法度,兼善各體,集各種之美(當然是自然美為主,血肉豐富,骨絡天然神韻)。
骨力通透,血肉筋骨皆具。
他寫字速度慢快就看自我感覺,心情等等。
《蘭亭序》是心情愉暢,酒醉神韻超脫而作。(其實他不管快慢書法都不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只是《蘭亭序》文章,書法皆妙,抒發感情豐富,又是眾多雅士名流聚集時的事件發生,所以影響特大)這樣的王羲之,兼善各體,雅逸之人,難怪有書聖之名。
顏真卿也是功夫深厚,但是他的字注重沉著,穩重,飽滿。氣勢如虹,豪邁,壯闊。特別是晚期作品。
雅遜王羲之,豐腴過之而骨力不差。筋骨豐富了,所以有雍容之意,捺與勾也修飾多,細粗筆畫差別大,給人形象深刻。估計楷書速度慢。
《祭侄稿》速度慢快皆有,隨當時心情而發。這是顏公悲憤欲絕而書的作品。自書告身墨跡更蒼勁之意,爐火純青(我覺得神品之列)。
早期他的書法筋肉適度,俊秀十足。
後期特別蒼勁,沉厚,壯氣。
柳公權書法骨力卓然,秀色突顯。注重骨力細節描寫,少了些筋肉。
有些字轉折,勾,捺特別體現。這主要是表現出他的意趣了。就是他書法特色。
沒有見識他楷書墨跡,只有碑帖。
他的楷書妙品之類,行書也差不多,我覺得楷書略勝一籌。
他的楷書嚴謹,骨力突顯,注重骨力美表現。這樣的骨力是刻意追求中。少了點活潑靈韻。一般人不容易學習這樣的字,比較難練習。
晉代書法,影響最大。特別是官宦之間,士族大夫之流。雅士大師之類。他們或廟堂而坐或江湖隱居,或兩者之間轉換。
聖賢或朝廷或民間皆有。修養高,所以俊雅,超神之情。不是主要追求權勢,富貴之俗氣。追求高尚情操,超然之外……
晉代書法尚韻。韻我覺得就是雅逸,雅緻,聖潔,靈性,修煉,心靈參悟。
此後很多書法家都崇尚晉代。影響千古的。唐尚法,宋尚意,(明尚奇,我覺得是,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之類嘛),清尚形(館閣體)。皆是以晉為主,以晉為宗。當然有其他的書法家特別,很少。
所以《蘭亭序》肯定體現顏筋柳骨,《蘭亭序》影響了唐朝書法,唐朝書法法度是以晉代為本的。顏真卿,柳公權書法有晉書法的筋骨。
回覆列表
我怎麼覺得問題問的方向反了
王羲之在前
顏真卿柳公權在後
在"蘭亭序"中體會顏筋柳骨
誰應該體會誰呀
我對書法知道的不多
回答問題可能有誤
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