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73274679800

    同行競爭和國家之間競爭,道理是一樣的。分工協作是共贏遊戲,另起爐灶是零和遊戲。最終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 2 # 鞅論財經

    從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對待亞洲發展中國家的態度來看確實是有這個跡象,尤其是美帝國主義的逆全球化、退出TPP、迴歸製造業,以及打擊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科技產業等等,也是表現的十分明顯。其實從我們學經濟學的第一天起,老師就告訴了我們市場經濟可以讓各自把最擅長的地方表現出來,而後進行相互交易達到最優的貿易平衡。而且科技進步讓全球經濟在這200多年裡的發展比之前的近千年來創造的成就都要大,不僅不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了而另外一個國家經濟就會倒退的零和遊戲,而是一個全人類共同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水平改善和經濟持續發展。

    可是,如今的西方國家已經不是這樣想了,尤其是2008年的次貸危機以來,西方國家普遍認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發展中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2010年前後,西方國家的GDP增長率增值了1倍左右,而印度卻是增值了4倍,中國更是增值了14倍。

    所以,就被認為了全球化是發展中國家最大受益者。可迴避了這些年是用勞動力低成本、環境汙染和能源、資源大量輸送才換來的結果。

    經濟增長應該不是零和遊戲,而是一種相互之間的共贏。但這種共贏不是簡單的平均分配,有些國家可能分享成果多一點,而有些國家分享的又會少一些,可不能因為這種相對不平衡而因噎廢食,拒絕接受自由貿易!

    曾經在二戰結束之後的阿根廷也是採取了閉關自守、反對自由貿易的做法。當時的阿根廷比戰後的德國還要強大。可是採用自力更生的做法後的阿根廷卻是經濟增長率水平低下,逐步走向的衰弱了境界,而歐洲等國家採取了經濟開發的政策來國家經濟增長率快速增長。這就是經濟共贏和閉關自守的區別。

    總之,隨著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在創造的成果中全球範圍內全面的受益。可競爭也是依然存在,而且這種良性的競爭還會促進經濟的增長,絕不可能是一個國家增長而更一個國家就衰退的零和遊戲。

  • 3 # 知行贏

    並不能說是零和遊戲,只能說一個經濟體的崛起對世界其他經濟體來說既有利也有弊,至於是利大還是弊大,各種說法不一。

    有人用崛起經濟體的貿易順逆差來衡量對其他經濟體的利弊,若A經濟體(崛起經濟體)對B經濟體的貿易順差很大則是不利於B經濟體的發展,反之就是有利。明顯這種觀點是片面性的,事實上,如果A的貿易經濟和B的主體經濟不存在競爭關係反而是互補合作關係的話,則是有利的;如果存在很強烈的競爭關係,則可能是不利。

  • 4 # 早晨的太陽122

    探討一下。

    這一個問題的關鍵,是立場的定位。從殖民主義的國家經過的歷程來看,殖民的過程,就是零和博弈的過程。他們都是用槍炮築起自己“新”的又一“家園”。這一“家園”就是為自己的家園“創造”“財富”的。被殖民的國家,失去的是主權、發展權、財富的享有權。這是殖民主義者的一種殘酷的掠奪方式。這是早期殖民主義者危機狀態下的“強硬”的“拓展”方法。是打破封閉“格局”的手段。也暴露出殖民主義者沒有充分的國際合作就不能大發展的侷限。這是殖民主義者與被殖民同者之間沒有充分“對話”的“能力”造成的。同時,也揭示一個問題,一個發達的“閉迴圈”的體系,必須得有適當的“範圍”及合理的“規則”才行。

    歷史上的殖民主義者與被殖民者之間,最終都脫離了關係。殖民主義者就要用技術、適當的利益作為交換,以便得到更多的利益。

    實際上,今日美國奉行的仍然是殖民主義意識。只不過是體系更“完整”了,手段更多樣了,強度更大了。特別是面對的目標是“全球”。英國是殖民面積最廣大的國家,美國面對全球能持久否?就看能不能有所改變自我。若不能,仍然逃不了殖民主義者的“宿命”,最終徹底“分手”的命運。“分手”,就意味著被時代所“拋棄”。久而久之,就不了了之了。

    一個國家的增長,不是另一個國家衰退的“理由”。只能是自己沒有學會與他人“分享”。特別是,自己的“幸福”自制力匱乏,想變相殖民,是達不到的。殖民主義者的“生命”是有限的。現實條件下,想再搞個幾百年,絕不可能。歷史已經告訴未來。與發展中國家發展合作,才是正道。

    謹參與。

  • 5 # 財智成功

    經濟增長並不是零和遊戲,只要每個國家都努力創新並參與全球化競爭,經濟都能實現正增長。

    在全球經濟版圖中,有的國家實力強,教育、科技、軍事、經濟各項實力靠前,擁有世界知名品牌更多,在國際貿易中擁有更多的定價權,在諸多領域處於產業鏈上游,自然就能攫取利潤最豐厚的部分。

    一些國家不重視教育,或者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躺著就能賺錢,不用努力勞動就能有不錯的生活,自然就不會大力發展教育、科技,以及製造業。如此一來,經濟結構單一,受國際需求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就更大,抗風險能力差,經濟缺乏持久動力,有風吹草動就會衰敗。

    大洋彼岸那個國家,實力強悍,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擁有諸多大宗商品定價權,國內投行及跨國公司如同豢養的餓狼,在世界範圍內獵食。某些國家經濟結構單一,命脈一旦被控制或限制,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就會陷入停滯乃至倒退。國際資本趁火打劫,國家經濟命脈就會被控制。

    處於產業鏈上游,自然就能拿到最豐厚的一塊利潤。發達國家可以到發展中國家下訂單,極其低廉的價格,貼上標籤後就可以以十倍的價格出售,甚至還能以超過十倍的價格向生產國兜售。擁有大宗商品定價權後,還可以透過資本的力量影響出口國的生產量,進一步影響供給,從而既可以讓資源出口國更聽話,配合自己“坑人”,還可以推高進口國的通脹水平,影響到該國外匯儲備乃至匯率。

    製造業創造財富,居民生活消耗財富,但是科技的進步會不斷推動生產力提升,創造財富的速度會加快。從這一點來講,全球財富會持續增長,直到資源和能源出現瓶頸的時候。

    國家實力不同,付出的努力不同,受國際資本的影響程度不同,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就大不相同。努力的,就能更富裕,太內向不願意跟人交往的,自然就更加貧窮一些。製造業發達的,起碼能賺個辛苦錢,只靠祖上福廕賣礦產資源的,國際市場需求變化時國民經濟就會大受影響。

    靠軍事侵入搶掠財富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和平發展成為國際潮流,如今的國際競爭更多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競爭,文明瞭許多,也複雜了許多。一個國家的崛起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的衰落,但是市場總共就這麼大,有的國家拿的多了,必然意味著有的國家拿的會變少,這就是某個國家不斷出手打壓其他國家的根本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友記黃燜雞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