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游泳的小老頭

    說實話,大家都知道,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帶兵將領的軍權,達到了中央對軍隊的絕對掌控的目的。可是一旦遇上打仗,朝廷新派一位將軍,造成了將不識丁,兵不識將的局面。將軍打仗什麼套路士兵不清楚,士兵什麼軍事素養將軍也不清楚。宋朝廷以為可以達到高薪養廉的目的,其結果是貪汙更加嚴重。

    另外宋朝提出口號是重文抑武,在封建社會,騎兵作為戰爭的機動部隊,少了養馬場怎麼行。剛好盛產戰馬的關隴地區沒被納入版圖。此地長期被西夏、遼國、金、蒙古佔領。

    究其原因,宋朝沒有強大的騎兵是因為國策的失誤、加上言官當道,武將無用武之地。

  • 2 # 我是越關

    宋朝的經濟在歷史上比較繁榮,而且朝廷的收入也非常不錯。但是有些東西並不是有錢就能買來的,比如重要的戰略資源,或者尖端的科學技術。而馬匹在古代就屬於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而宋朝軍隊無法組織騎兵的原因就在於沒有馬匹。

    先說一下,宋朝初年不缺馬匹和騎兵

    宋朝代替後周之後,最初是不缺乏馬匹的,而且在逐步消滅割據政權的過程中組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軍隊。宋太宗趙光義在公元979年初滅亡北漢時,從北漢徵集了四萬兩千匹馬。同年趙光義攜大勝之師北伐遼國,這時的宋軍中有二十多萬馬匹。

    宋朝的原始資本積累高出了漢唐數倍有餘。漢朝建立之初劉邦的馬車都湊不齊毛色一樣的馬匹,很多大臣都是乘坐牛車上朝。唐朝初年,整個大唐僅有幾千匹戰馬。反觀宋朝建國之初戰馬就達到了二十餘萬,這是一個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也因此宋朝在統一之後便開始了北伐戰爭。

    宋朝缺馬因為戰略和國策的失誤

    趙光義滅亡北漢後,攜大勝之餘威北伐,但是因為其拙劣的指揮導致多次戰爭失利,宋朝方面也由攻勢轉為守勢。經過多年的戰爭之後,宋遼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從此之後宋朝開始徹底的執行重文抑武的政策,積極的削弱地方上的實力。

    重文抑武的政策逐步傳達到地方勢力,引起了西夏李繼遷反叛,導致他直接投靠了遼國。並且在李繼遷投降遼國後,逐步佔領了河套地區。

    宋朝時優良的馬場有河套地區、塞北草原、關東平原,然而塞北草原和關東平原都在遼國手中,他們是自然不可能會賣給宋朝戰馬的。西夏叛逃之後,河套地區也丟失了,從此之後終宋一朝再也沒有優良的馬場蓄養戰馬。

    馬政的失敗

    既然邊疆馬場丟失,而且不能購買敵國的戰馬,那為何宋朝不自己養馬呢。原因在於澶淵之盟後,宋遼之間長達百年無戰事,宋朝方面徹底將重文抑武的政策貫徹落實,從根本上喪失了憂患意識。所以宋朝的馬政搞得一塌糊塗。

    首先是在宋真宗年間為了節省軍費支出,宋真宗親自批示出售了大量老馬。後來又有人說最近無戰事,可以只留上等馬以節約開支,因此宋真宗又批示出售了很大一批。

    其次宋廷養馬的能力低劣不堪,宋史中記載了饒州一個馬場的養馬情況,這個馬場有種馬562匹,但是養死了315匹。而最後培育出的幼馬不過27匹。以此可見其低劣的能力。

    饒州”所蓄牝牡馬五百六十二,而斃者三百十有五,駒之成者二十有七

    綜合闡述,宋朝缺馬的最根本原因在於重文抑武的政策,也因為這一政策導致了宋朝數百年的軍力不振,狄青被埋沒,岳飛被誅殺。

  • 3 # 德齡小居

    北宋在創立之初,是有機會建立起強大騎兵系統的。然而,李元昊割據甘州和肅州,叛宋之後建立了西夏,斷絕了北宋建立精銳騎兵的根基。

    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北宋志在必取的兩塊版圖:一為北地幽雲十六州,二為河西。為了前者,宋太宗險些喪命,宋軍幾乎聞遼色變。而為了後者,宋夏互有勝負,宋軍有希望奪回失地。恰恰這兩塊地方,是歷代中原王朝最主要的戰馬來源。(下圖:西夏國) 受限於遼朝和西夏禁售良馬的政策,北宋建立騎兵的過程非常艱辛。通常的辦法,一是繞開榷場,透過與邊境中小部落交易鹽鐵茶絹,偷偷摸摸走私馬匹。這種做法往往是邊軍最拿手的,但規模太小,時間太久,且容易被發覺,造成政治問題(注:茶葉和鐵器是宋朝嚴禁外流的戰略物資)。二是吞併第三方小勢力,直接將對方的戰馬和馬場佔為己有。這種做法常見於北宋對西北和西南的征伐。然而,這種做法有兩大弊端:一是營造出北宋四處臨敵的緊張態勢,迫使宋朝分出精力解決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問題,這加劇了北宋在面對遼朝和西夏的劣勢。二是西南夷的馬匹耐力足,善於山地和負重;爆發差,劣於衝刺,不適用於面對遼軍和西夏軍。這就和南方的駑馬一般。

    所以,在失去了甘肅之後,北宋就沒有了穩定的戰馬來源。即便透過重金購買的走私戰馬,數量也不足以建立起一支常備騎兵。由於馬匹極其珍貴,為避免受傷,宋朝更不會對馬匹進行嚴格的訓練,更別談去戰場歷練了。長久以往,也就形成了惡性迴圈,宋朝的騎兵就成了個花架子。當然,邊軍中的良馬幾乎不會入冊的,它們是將領的私有物品,數量少,只能裝備私兵。

  • 4 # 深度工場

    有人說那是因為宋朝沒有合適的養馬場,所以缺乏戰馬。但是,元朝在關內最大的養馬場,就在安徽和雲南。明朝大型養馬場則在山西,保定等地。就是在宋朝,北宋滅亡以後,金朝也主要在河南和陝西養馬。在蒙古軍襲擊金朝中都的時候,

    左路軍以契丹人耶律禿花為嚮導,“襲金群牧監, 驅其馬而還”。史稱蒙古軍這次獲得金朝“監馬幾百萬匹, 分屬諸軍,軍勢大振”。所以說,宋朝缺乏養馬地,是完全不存在的。

    那怕是南宋,也還擁有安徽這個後來,元朝在關內最大的養馬地。宋朝缺乏騎兵,主要原因是官營養馬場的水平太差,宋史記載,在饒州,好不容易才弄來562匹寶貴的種馬,結果沒多久就死了315匹種馬,才繁殖出27匹馬駒。

    原因是,宋朝馬政官員,也就是牧監長官按規定只能任職三年。這樣一來,就變成了所有的軍馬場長官其實都是外行。

    而宋朝又打壓民間養馬,1037年,宋朝景佑四年規定,在河北買馬,一匹高4尺2寸馬匹,需要16550錢,額外還需要繳稅8950錢。到了南宋,南宋人到北方收購優良馬匹,結果宋朝淮西守軍趙善俊上奏宋孝宗,隨後,所有到北方越境買馬的人,一律處以斬刑。這件事記載於建炎以來朝野雜難記卷18。

    官營馬場,搞的水平低劣,民間養馬徵收超高稅收。到外面去購買優良馬匹,回來還要被處以斬刑。

    這麼搞下來,宋朝怎麼可能持續出產好馬?組織不起來,精良的騎兵,最後遭遇靖康之恥,遭到南宋滅亡,陸秀夫抱著小皇帝投海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 5 # 風一樣的男子131623

    有宋一朝 論地位 文臣大過武將 論財富 民富國貧 軍備積弱 皆以當兵為恥 狄青積功至樞密使 卻不敢硬嗆韓琦(韓琦殺焦用說東華門外以狀元名唱出者乃好兒)

  • 6 # Asir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關鍵是錢不能解決的問題,經濟再強也沒用。

    馬在古代是一種戰略資源,地位等同鹽,鐵,茶。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馬就是古代的戰車&坦克,誰擁有的馬越多,誰的騎兵就越多,相應的,誰的“鋼鐵洪流”就越強大。

    既然是戰略資源,想單純的透過錢搞到無異於痴人說夢(看看明朝對茶的邊貿多嚴)。當時宋朝的敵人——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他們才不是傻子,他們拿的出手對抗宋朝的,除了尚武的精神,就是強有力的騎兵!(可笑的是這倆個宋朝都是最缺乏最致命的軟肋)

    宋朝不是沒有養馬地(其他人的回答裡面已經提了我就不再贅述),也不是沒有騎兵(宋朝有過一段時間的重騎兵)。但是很可惜的是:①養馬地必須佔用百姓生活生產的農田,就必須嚴格控制草場和農場的比例,這在當時的宋朝無異於牙縫裡扣殘渣,能扣多少是多少,畢竟你要知道宋朝多少人擠在南方,北宋亡了以後,大量漢人南渡就更甚了。

    反觀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天然的養馬場一堆,關鍵是不佔農田啊,本來那些少數民族就是馬背上長大的,依靠的是牧場,農場這東西只是他們用來“改善生活,儘早適應漢人生活”的工具而已,特別是北宋被滅,南宋遷都丟失北方產糧地就更不用說了。加上關隘也收不回,人比人氣死人!

    最關鍵的一點,從漢代以來,中原地區產馬地就不是重心,重心在哪?西涼和西域,想想夜郎國怎麼滅的,想想為什麼要夜郎國的寶馬。

    可是看看宋朝,西涼和西域這倆地區最最重要的產馬地都丟了,僅僅依靠南方產出的“軟腳”,開玩笑呢。

    錢是解決不了馬的問題的,戰略資源不是你說用錢買就用錢買的,宋朝的政治和治軍如何就不提了,早都說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接受一個你覺著顏值不高的人的表白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