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磨刃
-
2 # 科羅廖夫
山炮事實上是火炮的一種,是一種輕便的榴彈炮,但是其武器使用定位主要用於山地作戰,乃至一些常規重武器難以運載和通行的地方進行使用。最早出現“山炮”這個定義的,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旬的美國。
尤其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北軍都普遍稱呼在多山地區便攜的火炮為“Mountain Gun”,音譯過來就是山炮。這種山地榴彈炮發展和演變的時間長達100多年,在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山炮的地位逐步被迫擊炮所取代。
中國在民國期間也盛行“山炮”的說法,當時東北乃至華北地區山匪盛行,不少土匪搞到一些土炮或者從部隊裡退役下來的二手火炮,久而久之這些火炮也就被人們稱為山炮。
從步兵炮相比,山炮擁有一些差異,其口徑是野戰炮的標準,但火力輸出卻更弱,較低的炮口出膛速度和類似於榴彈炮的彈道,山炮能夠輕易實現對複雜地形敵軍的火力打擊。山炮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便於運輸,重量輕,甚至可以將山炮拆成許多模組來運輸,並在需要的時候快速組裝。
迫擊炮從臼炮演變而來,最早是在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才誕生迫擊炮的原型,所以在迫擊炮沒有發明之前的半個世紀,部隊只能透過山炮在山地地形展開火力支援。
圖片:中國仿製的日本九四式75毫米山炮,仿九四式山炮是解放軍華東軍械總廠於1950-1952年間生產的,曾經用於抗美援朝戰場。過去解放軍曾大量裝備日式山炮,例如電影《集結號》裡,穀子地轟擊敵人坦克時,所使用的那門大炮,就是日製四一式75毫米山炮。
第一款成熟的便於運輸的山炮是美國陸軍的M1841式山地榴彈炮,是典型的18世紀火炮,採用青銅炮管、炮口裝填,黑火藥推進,發射的是實心鋼球炮彈。
而近現代後裝式山炮發明於1890年,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款後膛裝填且具有制退復進機的快速拆解安裝山炮,由希臘武器設計師所打造。但是希臘陸軍對當時這款武器並沒有變現出多大的興趣,最後這款設計被推銷給法國的施耐德公司,施耐德公司不負所托,將這款山炮成功實體化,成為著名的“施耐德-當利斯”式75毫米山炮。
有趣的是後來希臘陸軍對之前做出的決定表示後悔,並於1907年重新採用這款武器,希臘在巴爾幹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都使用了這款山炮,經過實戰測試,“施耐德-當利斯”式75毫米山炮效能優異。
到了20世紀初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能夠製造出後膛式山炮,所以希臘的山炮也就變得不那麼搶手了。除了山炮所服務的山地部隊,空降部隊同樣需要一款輕盈且便於攜帶的火力支援武器,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中期,不少國家的空降兵就曾使用過山炮。直到二戰後期,大口徑迫擊炮(日本的97式迫擊炮口徑達150毫米)和重型榴彈炮的出現和部署,使得山炮的存在已經變得可有可無,不少山炮都在屆齡之後陸續退役。最後一款山炮是羅馬尼亞在1980年代研發的,主要是為了適應在該國山脈地帶的戰鬥所設計,但是到了本世紀初,這款武器也已經繳庫封存,不再啟用。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像一般所說的山炮、野戰炮、步兵炮都是相對輕便的火炮,可以用作團、營一級的炮火支援,口徑都在75毫米左右一般不超過100毫米。在以前火炮都是屬於攻城級的重武器,很難跟隨步兵機動作戰,所以很難為步兵提供有效的炮火支援,但有直到拿破崙的出現改變了這這樣的局面,由於技術的發展,火炮鑄造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可以用1-2匹馬拉動,而拿破崙就是依靠機動的火炮進行作戰,有效的步炮協同打遍歐洲。
所以從那拿破崙時代起,各國也開始發展口徑更小、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可以跟隨步兵進行野戰、提供炮火支援的火炮,所以這種火炮被稱為野戰炮。而野戰炮進一步發展,因為在歐洲大部分都是在平原打仗,所以當在山區使用時就被稱為山炮,但如果真是在什麼地方就叫啥名的話就有點隨便了,野戰炮和山炮也有一定的區別,那就是山炮的管子更短,更接近於榴彈炮,而野戰炮更接近於加農炮。
因為在山地作戰環境中由於山體的阻隔,並不適合直瞄射擊,而適合大仰角射擊山體背後的目標。所以這也是野戰炮和山炮之間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差距。而像山炮後面也衍生出步兵炮這玩意,從名字上來看的話它都具有前面兩者的特性,但相比前面兩種,步兵炮的體積、重量更小,更直接地、有效地為步兵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所以從關係上講,步兵炮是山炮的分支,而山炮則是野戰炮的分支。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最大仰角幾乎達到了75度
-
4 # 桌面戰爭兵棋
(山炮,又稱山地榴彈炮)
“山炮”,大多都是東北人在調侃對方或者對別人開玩笑的用語,而這個詞是由土匪發明,形容人頭腦簡單,說話欠考慮。山炮之所以成為了形容一個人見識平庸的貶義詞,是因為在當時一、二戰爭時期,大炮甚為流行,而山裡的土匪從戰場上弄到一些退役淘汰的二手炮、土炮等,因為已經是被拋棄的火炮,質量欠佳,準星也不準,所以多數打不中人,久而久之,就被這些炮就被稱為山炮了。
(山炮,炮管口徑更小,炮彈出膛速度慢,射程也比較低)
但實際上山炮也是火炮的一種,是一種十分輕便的榴彈炮,主要可以用於山地作戰,甚至可以在一些常規武器無法運載或者操作複雜的地形條件裡進行使用。這種山炮在19世紀誕生,即便是在設計上和步兵炮比較相像,但起口徑和炮管長度、大小都不相同,採取的是野戰炮的標準。
(山炮以體積小,易拆卸著稱,非常適合在一些複雜地形作戰)
山炮體積通常比較小,整體結構易於拆卸與安裝,通常在山地作戰時,有一個專門的炮兵班攜帶與使用,雖然山炮便於運輸,重量輕,甚至可以將山炮拆成許多小零件模組運輸,作戰時可以快速組裝使用,轉移時可以快速拆卸,但是其火力輸出卻很低,射程短,炮彈的出膛速度和口徑也比野戰炮更小,並且採用的是榴彈炮的射擊方式,其拋物線式的彈道,可以繞過大量的障礙物,可以以低打高進攻敵軍陣地,非常適合山地作戰,所以山炮又被稱為行動式山地榴彈炮。
(67式迫擊炮,迫擊炮的出現漸漸取代了山炮)
以至於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迫擊炮的出現,尤其是出現了大口徑的迫擊炮,威力比山炮更大,更容易比山炮攜帶,最後山炮“成功”被迫擊炮所取代。
回覆列表
山炮是指在山地作戰的輕型榴彈炮。通常山炮口徑不大,輕便可以分解成幾個部分由騾馬或士兵進行攜帶。這樣的特性就十分適合山地作戰,可以迅速形成炮火支援。一戰前興起,到二戰時由於各國大量裝備了迫擊炮,山炮就逐漸退出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