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哦呼0505

    1950年,張衛平出生在北京,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0歲時去什剎海業餘體校學習,20歲因為籃球打得好,被選進北京男籃。

    當時,中國經濟沒有現在這麼好,大家普遍個子不高。但是作為運動員,張衛平1米93的個子在正常人裡已經非常高了,但在運動隊裡,還行。而且他打得是大前鋒,那個難啊。

    每個月拿著32元工資,張衛平為了出頭,只能苦練。入選國家隊,那是後話。

    “我當時想得更多的是為國增光的榮譽感,是一種‘我要成為最好的球員’的信念。”

    ——沒有錢的日子,大家靠信念活著,有錢了以後,嗯,看看現在的中國籃球,大家似乎就懶了。

    在大前鋒位置,張衛平因為經常要防比自己高10公分左右的球員,所以他沒什麼優勢。怎麼辦?練力量唄,下盤得練,上身也得壯實,這是生存之道。

    1970年,20歲的他直接跑到了舉重隊,看著人家練力量,然後自己再加入一起練力量。專業舉重隊員怎麼練,他就怎麼練。

    “我當時給自己規定了一項任務:每次訓練課後,都要加練半小時力量。力量訓練是很枯燥很累的,身體要承受極大的負荷強度。”

    別的球員訓練完只想回去睡覺,但是張衛平咬咬牙,多練這半小時。常規訓練,160公斤的深蹲,5-10個為一組,一次訓練能做8-10組左右。

    練硬舉也不含糊,衝到250公斤,負重深蹲,他的最大力量達到200公斤。

    一段時間後,舉重隊的專業運動員們都看傻了:等等,難道你是認真的?張衛平的力量已經和舉重運動員不相上下了。

    也是那一年,1970年冬天,北京隊去了廣西南寧,冬訓。十幾個人住在一個大房間裡,每天就是枯燥的訓練。

    訓練時,張衛平會自己一邊練,一邊思考,然後總結。不會的就搞懂,做不好的就頂上。

    中國男籃名宿錢澄海指導曾經說他“中國這一批又一批球員裡,訓練刻苦的往往天賦有限,天賦超群的往往訓練又不刻苦,但如果能做到二者兼具,一定是前途無量。我這麼多弟子裡面,只有張衛平一人真正接近了這個標準。”

    他不單刻苦,還很拼命。1975年,後來的中央電視臺著名體育播音員、解說員孫正平第一次見到張衛平,描述了一個場景。

    “他在比賽中被人砸開了眉骨,決賽穿著便裝坐在板凳席上,裹著紗布。他跟我說,他一生開過別人眉骨13次,自己的眉骨也被別人砸開過13次,等於打了個平手。”

    入選國家隊後,1978年在馬尼拉舉辦的男籃世錦賽,張衛平擔任中國男籃代表團旗手。世錦賽前後有一場跟香港的熱身賽,當時香港水平在亞洲還過得去。

    ——張衛平全場16投15中,一人獨得32分,命中率接近94%。那段時間,在國內,其他隊跟北京隊打都得開個賽前會議:商討怎麼防住張衛平。

    終於到了世錦賽,中國隊在整體實力不行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2勝5負,分別擊敗南韓和多明尼加,在總共14支球隊中獲得第11名。

    對陣巴西隊,張衛平得到11分,對陣波多黎各隊,他全場拿下28分。第三場打義大利隊,高頭大馬的義大利麵前,中國隊很吃力,但是張衛平還是得到14分。

    對南韓隊,中國男籃102-90取勝,張衛平全場30分。對陣捷克斯洛伐克隊,就是2019年上半場把美國壓制的“捷克”,一直都是籃球強國。

    當時張衛平面對捷克,砍下全隊最高的35分。第六戰,對陣塞內加爾隊,全場最高的27分。第七戰,對陣多明尼加隊,他仍然砍下全場最高的32分。

    張衛平場均25.3分,高居本屆世錦賽第二位,總分排名第一,,被提名為最佳運動員,獲得錦標賽“得分王”稱號,並被大會譽為籃壇“神射手”。

    後來,1983年張衛平任北京青年男籃主教練,1984年任北京女籃主教練,1985年起任中國男子籃球隊教練。

    在當了幾年主教練過後,張衛平換了個人生方向,追求未知——1988年底,拖著行李箱去了美國,那裡有他的親戚。

    因為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過關,找工作遇冷後,他經親戚介紹去到芝加哥大學,想謀求一個職位。

    副校長問他,你會啥?

    張衛平當然沒說出“你瞅啥?”,而是說自己“在中國當過籃球教練,會一些按摩技術。”

    他的按摩技術還是以前跟北京隊醫學的。副校長讓他去找人事主管,後者瞅了他一眼“我們有個訓練師的崗位,做嗎?”張衛平做了,到場地才發現:提冰桶,給球員裹腳,打繃帶,穿鞋,這就是“訓練師”的任務。

    他擺平心態,不會就學,做到最好。後來許多球員對他佩服的不行,說他簡直比隊醫還專業。一個國家隊球員,一個堂堂中國國家隊教練,去給大學球員按摩腳,你能想象嗎?

    還來他還報了班學英語,自己做筆記,聽課,完成作業,不懂就多問。相比於現在很多運動員看書就頭大的情況,當時張衛平可是紮紮實實掌握了一門語言啊。

    時間跳轉,之後他走上了解說崗位。穿著寬大的西裝,銀髮,滿臉笑容,鏡頭一切到他,他立馬精神就來了。

    “張指導在哪都能隨時睡著,工作一開始就會馬上恢復精神,鏡頭內外就像小孩一樣,很可愛,一直在笑,有什麼臨時的需求也都會盡快滿足,並且每一個都非常盡心盡力,錄的影片也都熱情飽滿,很可愛。”

    有時候NBA球員耍大牌,打完比賽不馬上接受採訪,嘮嘮嗑,搓搓澡,然後悠然自得的吹著口哨出來。

    有一次,張衛平帶著節目組造訪小牛隊,等到採訪第二個球員時,怎麼也找不到人。後來才知道球員心情不好,不想接受採訪,張衛平在屋外等了兩小時。

    最多的一次,張衛平站在更衣室外,等了4個小時。

    做筆記,學英語,寫文章,採訪,主持。

    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努力的運動員。

    從來沒有見過已經衣食無憂的人,這麼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投簡歷時顯示對方已檢視、有意向,但就是不打電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