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娓妖

    國畫傳統的構圖為散點透視,區別於油畫的焦點透視。

    散點透視最大特點為靈活運用各焦點透視的景物重新構成新的景物,即面面觀,多元化觀,平面式的三觀。

    面面觀,最典型山水畫為例,一步一景,每景一焦點,峰迴路轉又一景,些景同樣具一點。如些重疊,層層疊疊,變化無窮盡。

    多元化,以人物老鳥為俐,散點透視更顯明瞭,一花一葉,只須在筆墨中展現,遠淡近濃,遠筒近繁,或疏或密,處處展示了散點透視的多元化。

    何謂平面式的三觀?觀看兩景之間,必有空間感,而每景必具物象的立體感及質感。

    如樹與樹、山與山之間存在空間感,而每筆都具備物象的質地感,和石分三面,樹有四歧的體積感。

    對於透視,也是每位從藝者苦苦探索的課程之一吧。

  • 2 # 黃老師聊風水

    國畫繪畫中“傳統散點透視構圖形式”,是中國國畫的特色之一。對比西洋畫法的定點透視,在確定一個畫面尺寸後,是以一個固個點向外擴充套件到畫面,形成比較真實的比例圖象。而國畫繪畫中完全打破了一個固定點的透視方式,而是二點、三點及多個散點去展示不同畫面。散點的運用,一般根據主次的權重有目的性的選擇。但絕大多數主要畫面選擇在近景做稍詳細的描繪。近實遠虛的表現手法,使畫面有了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尤其表現氣勢恢宏的山水畫,往往會濃墨描繪近景,淡墨描繪遠景。遠近之間透過留白、淡墨淺畫丶水暈等表現手法,使整個畫面豐富多姿,立體感生動而有活力。人物畫一般近景較多,重要部份當然是臉部了,而臉部的傳神自然是眼睛的神態。手足也是必須重點表現的方面。遠景的襯托一般比較簡單且墨色比人物淺淡。中國畫講究神似而可稍微淡化次要部位的形似,這也是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主要區別之一。至於花卉草蟲之類,重點當然是花和蟲了,綠葉和小草自然承擔了襯托的作用。中國繪畫散點透視的表現方法,將時間和空間、近景和遠景、主景和次景、粗獷與精細、神韻和形體巧妙地融為一體,成為世界美術藝術品中獨一無二的作品。據傳當年張大千應畢加索邀請去法國交流。畢加索要張大幹作畫,張大千用毛筆寫了自己的名字。畢加索看後大為驚歎,大呼:中國有如此的藝術珍寶,何須來西方學習藝術。張大幹從隨身攜帶的八支毛筆中,挑選了二支贈送給畢加索,畢加索十分高興,隨後也作了一幅畫回贈給張大幹,由此留下一段中西方兩位藝術大師惺惺惺相惜的千古佳話。

  • 3 # 紅梅工筆佛畫

    國畫繪畫中“傳統散點透視構圖形式”應該這樣理解,這與中國畫所追求的意境有關,甚至可以說與中國的哲學思想有關。

    大家都知道,中國畫是中國獨有的繪畫形式,是中華瑰寶,就單單從命名來說就比較特別,大家可以想一想,繪畫形式一般都是以材料形式命名,比如水彩,油畫,版畫,抽象畫等等,而中國畫就自己的淺見應該是唯一吧。

    對於此雖然也有爭議,比如到底是在中國畫的還是華人畫的算中國畫,有點搞不清楚,但對此命名自己覺得也有道理,因為中國繪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的是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的是華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而中國的哲學最大的影響就是‘道’,道包含很多東西,甚至可以說萬物,畢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但就中國畫來說,最主要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以中國的人或者說思想是與自然與天在一起的,所以就可以有了散點的透視,就像下面的樣子。

    例如畫庭院深深的光景,則曲廊洞房,盡行表示,好似飛到半空中時所望見的;且又不是一時間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中國畫的手卷,山水連綿數丈,好像是火車中所見的。中國畫的立幅,山水重重疊疊,好像是飛機中所看見的。因為華人作畫想到哪裡,畫到哪裡,不受透視法的拘束,也可以說是心與天齊,是心看到的。

    在具體到中國畫上面,中國畫又有很多獨特的理念,常常聽說的比如境由心生,以形寫神,步隨景移,虛實相生等等,都是更注重畫者的人的感受,和更多受中國哲學的影響,尤其是文人畫的產生和巨大的影響,更加強調了神韻意境。

    文人畫是世界史上的獨特現象,中國文人參與繪畫,不是與普通畫家共用著同一種繪畫系統,而是創造出了屬於本階層的獨特繪畫語言。這也就是說,文人畫其實擁有著自己一套獨有的風格鮮明的繪畫技法。文人講求筆墨逸韻,以筆精墨妙為核心,造型常常依附於筆墨,這也正是齊白石論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要義所在。

    中國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單純拘泥於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象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不僅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而且日益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鑑吸收。

  • 4 # 懶柯

    國畫中的散點透視怎麼理解?

    首先,“透視”這個說法,是近代才有,是西洋畫傳過來的的一種非常科學的繪畫方法,相比中國畫,古代是基本沒有“透視”這個說法的

    但既然西洋畫有“透視”這個理論,中國畫一樣也會找到對應的,西洋畫中“透視”主要就是焦點透視,就是畫家站在一個固定角度去看圖案,其核心就是“近大遠小”有非常明顯的透視線,而中國古代的繪畫比如唐代之前的,很多就沒有一個固定的透視點,也出現過“遠大近小”的這種不科學的透視現象,許多西洋畫理論家甚至認為中國畫沒有“透視”

    現在人們基本搞明白了,中國畫不是沒有“透視”古代繪畫理論中的:遠人無面,遠水無波,中國山水畫還有三種“遠”高遠、平遠、深遠,這些不就是中國畫的“透視”麼,除了這些焦點透視,中國畫還獨創了一種“散點透視法”這種透視方法更是西洋畫中沒有的

    什麼叫“散點透視法”通俗的來說,就是“移步易景”顧名思義,這種透視方法不像西洋畫的焦點透視,畫家永遠在一個固定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呢,是多個角度動態式的去看問題,這就高明瞭許多,解決了許多西洋畫解決不了問題,比如中國畫中有種形式叫手卷,有了“散點透視”你可以想畫多長就畫多長,西洋畫就難了,辦不到啊!比如《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雀華秋色圖》這些作品,都是運用的“散點透視法”這是中國古人對世界藝術理論的巨大貢獻,西洋畫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畫家能成熟的運用這種透視方法呢...

    中國畫不是沒有透視,而是說法不同,核心是一樣的,並且中國畫的透視更加全面,最最重要的就是“散點透視法”這一點,古人沒有怎麼提過,但卻一直用了好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否也想國外自由行但又缺乏經驗,認為語言環境都不熟悉,心裡總是矛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