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天下185
-
2 # xiaocao449
答:多爾袞是滿族統一中國的重要功臣之一。有六大功績:一是遷都北京,保護故宮;
二是攻佔南京,統一中原;
三是免除三餉,興利除弊;
四是和善蒙古,治理西藏;
五是懲治貪汙,整頓吏治;
六是興文崇教,親善漢人。
-
3 # 文史漫今生
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八旗正白旗旗主,十七歲就隨軍出征,參與征討察哈爾蒙古。二十四歲就親率大軍前往受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繳獲從古流傳至今的傳國玉璽。皇太極為此大加賞賜多爾袞,加封為睿親王。第二年,派他出徵北韓。
三十歲的時候,參加明清戰役中的最激烈戰役,松錦大戰,並立下了卓越戰功。後來皇太極因故去世,在多爾袞的支援下,愛新覺羅·福臨力壓豪格,成功即位,年號順治,多爾袞進封攝政王。順治元年,多爾袞在山海關之戰收降吳三桂,帶領清兵成功入關,攻佔北京城。
攻佔北京後,多爾袞嚴禁清兵燒殺搶掠,並且停止剃髮易服,為崇禎皇帝入殮發喪,還確定了清朝沿襲明朝的政治制度,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這一系列舉動成功獲得了漢族士大夫的好感,在局勢穩定後,迎接小皇帝順治入京登基。順治登基後,多爾袞再次被加封為皇叔父攝政王,賜黃色蟒袍,見君不跪,可坐在金殿之上,龍椅旁邊聽政。清朝的二百餘年曆史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王公大臣,皇親國戚獲得過這個殊榮了,包括後來的另一位攝政王,恭親王奕忻。
清兵在他的帶領下,制定了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先行攻滅明代叛軍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勢力。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本就是流寇而已,根本無法抵擋驍勇強悍的八旗勁旅,很快就被剿滅了。後來,派他的弟弟,豫親王多鐸攻克揚州,一代名臣史可法殉節而死。南京不戰而降,南明政權滅亡。
清軍的神速進展,令多爾袞大喜過望,他錯誤的認為,天下大勢會就此平定,江山已經是他們愛新覺羅家的了,因此開始頒佈剃髮易服令,不成想,此舉在民間激起巨大反抗。後來,在清軍的強力鎮壓下,終歸是歸於平靜。
因為多爾袞的赫赫功勳,此時的多爾袞,已經成為了清王朝實際上的統治者,他的頭上除了皇帝的尊號外,其餘的一切禮制都已經與皇帝一般無二了。大臣們在朝賀完順治帝后,要立即朝賀多爾袞,行的是同樣的禮數。最後,多爾袞在年僅三十九歲的時候意外去世,被順治皇帝追尊為成宗義皇帝。
回覆列表
多爾袞位寵功高,擅權過甚。豪格雖然鎮壓張獻忠有功於清室,但因在繼嗣問題上和他有爭,終於在功成返京後,就被他羅織罪名,置之死地。濟爾哈朗原和多爾袞同居輔政,被多爾袞逐漸排擠,終被罷其輔政。在排除異己的同時,則任人唯親。他的同母兄弟阿濟格、多鐸,都得到重用。尤其對多鐸,待之甚厚,順治四年,封多鐸為“輔政叔德豫親王”,取代了濟爾哈朗。多爾袞勉勵他說:“汝繼予輔政,益加勤勉,斯名譽非小矣。”當時就有人議論他,“凡伊喜悅之人,不應官者濫官;不合伊者濫降”。他又將應貯大內的“信符”。貯於自己府中,國家大事也基本不向幼帝講述,完全獨斷專行。順治帝后來說:“睿王攝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國家之事,朕既不預,亦未有向朕詳陳者。”所以,多爾袞才是當時實際上的皇帝,以至當他入朝時,出現“諸臣跪迎”的場面。
多爾袞身材細瘦,虯鬚,素患風疾,入關後病情日重,常常“頭昏目脹,體中時復不快”。剛到北京時,又復一度“為疾頗劇”,順治四年以後,由於風疾加重,跪拜不便,使他時感“幾務日繁,疲於應裁”,因而煩躁憤懣,易於動怒。上上下下都怕他,據說就是達官顯貴往往也不能直接同他說話,要趁他外出過路時借便謁見。但他始終以全副精神經營清王朝的“大業”,牢牢控制著軍國重務。為此他一再令臣下,“章疏都須擇切要者以聞”,要求文字簡明扼要,不允許有浮泛無據之辭,以免徒.費精神。據多爾袞自己說,他之體弱神疲,是由於松山之戰時親自披堅執銳,勞心焦思種下的病根。其實,和他好聲色也有一定關係。他的妻子是博爾濟吉特氏,當他的哥哥皇太極死後,順治五年,他又將嫂嫂、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娶了過來,這就是當時人稱的“皇后下嫁”;在他的侄子豪格被幽禁死以後,順治七年(1650年)正月,他又將豪格的妻子博爾濟吉特氏也娶了過來;五月,又徵北韓女成婚。
多爾袞厚自奉養,睿王府宏偉壯麗,甚過帝居。據當時人楊義說:“墨爾根王府暈飛鳥革,虎踞龍蟠,不唯凌空斗拱與帝座相同,而金碧輝煌,雕鏤奇異,尤有過之者。”他還“服皇帝之服裝”。由於感到北京暑熱,曾下令在古北口外築避暑城,為此加派錢糧,福臨親政後,才令此工程停止。李白成退出北京時,皇宮曾毀於火,多爾袞命令修復,曾從京外弄來工匠七百名,“俱皆鐵鎖所繫”,舉一反三,多爾袞在修建睿王府、避暑城時,工匠的悲慘境遇可想而知。
滿洲貴族酷好放鷹圍獵,多爾袞亦如此。禮部議定有攝政王出獵的儀禮。順治二年,有幾個在北京的日本人曾目睹他出獵時的盛大場面,鷹就上千只。“街上的人和其他人等都要叩頭在地等候他.透過”。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可能墜馬受傷,膝創甚,塗以涼膏,太醫傅胤祖認為用錯了藥。十二月初九日死於喀喇城,年僅三十九歲。喪還,順治帝率諸王大臣迎奠東直門外,追尊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多爾袞無子,以豫親王多鐸子多爾博為後。
由於多爾袞生前一直處在滿洲貴族內部明爭暗鬥的中心,又專斷權威,樹敵頗多,死後僅兩月,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十五日,其近侍、剛被提升為議政大臣的蘇克薩哈、詹岱,即首告多爾袞曾“謀篡大位”。於是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為首,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及內大臣等,合詞追論其罪,說他“僭妄不可列舉,臣等從前畏威吞聲,今冒死奏明”。詔削爵,財產入官,平毀墓葬。有的記載說,“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坐落在明南宮的睿王府同時被廢。其親信多人先後被處死或被貶革。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弘曆認為,多爾袞“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一切創制規模,皆所經劃。尋即奉世祖車駕入都,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被“誣告以謀逆”,構成冤案,下詔為其昭雪,復睿親王爵,由多爾袞五世孫淳穎襲爵。並配享太廟,重修塋墓,又修建新睿王府。其封爵“世襲罔替”,成為清代八家鐵帽子王之一。
縱觀多爾袞的一生,他功大於過,不失為一個值得肯定的人物。尤其是在清朝統一中國的問題上,他有著卓越的見識和膽量,是別人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