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一個月內,身邊的人都陸續提離職了。我也要離職嗎?
2
回覆列表
  • 1 # 剽悍學習

    自己確實親身經歷過身邊的人,走走離離的日子,而且是那種大批次的離職。

    一開始,得知同事離職,會比較傷感。

    隨著越來越多的同事離去,不斷的新人湧入,自己的內心漸漸麻木了。反而感覺同事的離去變成了一種常態。

    但是,也有令自己感到意外的時候。

    年前,部門一位同事,剛剛升職為室主任,前途一片光明,但在一週後提交了辭職報告。究其原因,其答曰: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他不希望與老婆、孩子異地,所以情願放棄仕途。這也是人生的一種選擇,我表示尊重。

    當然,還有不同的聲音,記得一位在公司工作了一輩子的老師傅,說到:剩者為王。他的思路就是:“熬”,把所有人都熬走,他就是大王。

    給離職的朋友一些建議:

    1、想清楚自己離職的原因是什麼?

    被領導批評?被同事排斥?

    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認為應當先要立馬離職。先分析自身是否存在問題,剖析自己,就像庖丁解牛那樣,深入內在。

    反過來思考:為什麼別的同事不被批評?不被排斥?

    找到其中的原因,這樣才會成長。才不至於到下一家公司,遇到同樣的問題。

    2、離職前,找好下家;

    我見過意氣用事離職的同事,因為爭吵,立馬提出離職。導致數月沒有工作。委屈的是自己。

    建議不妨採用“騎驢找馬”戰術,更加穩妥。

    總之,身邊大量的同事離去,是會影響到自己的。有時會感覺到,孤身奮戰。但,有些人,有些事,我們是左右不了的。我們能做的是: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有什麼?要什麼?願意付出什麼?

    做自己就好。

  • 2 # 汽車圈小哈利

    本人去年經歷過一次。

    第一個月,公司原來大概七十人左右,七七八八的走了不到十位同事,而且基本上都是平時業務水平一般的,或者早就以及萌生了辭職想法的。公司雖然業務發展困難,但是大部分的人仍然能夠有衝勁的工作下去,哪怕每天並沒有什麼事可幹。

    第二個月,公司領導們開始頻繁開會,股東偶爾也會來,公司希望大家能夠同甘共苦,並且承諾困難都會解決的。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動了軍心了,因為其實領導們越是這樣,越能讓大家有危機感,可能也是公司故意製造這種氛圍讓大家主動離職(因為最後因為解散需要賠償),這個時候呢,就基本有一半左右的人離職了。每天都會看到熟悉的面孔離開,基層員工每天茶餘飯後都在討論這事,人心惶惶,你每天在這種氛圍下,自然也一樣,感覺沒同事可以聊聊真心話。

    第三個月到了,基本只剩下一些忠實員工了,有因為跟領導有關係不忍心走的,也有想陪公司共患難的,總之什麼型別的都有。總共不超過二十個。而我也在其中。我最主要還是覺得公司能挺過去我就能大展拳腳。不過最後很可惜解散了。賠償了幾個月工資。

    說到這其實當身邊的人都離職了,你會感覺迷茫,會想走這麼多人一定有原因的,自己要不要也走了,不過如果熬下去你能有好的發展或者你找到了更好的平臺,也可以考慮離開或者留下,不過其實這些東西跟你所處的環境有關,該怎麼做你自己在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也會有自己的判斷,樂觀積極的心態才是解開問題的關鍵。

  • 3 # 遇見小mi

    我記得我朋友剛畢業後從事的第一份工作,剛做了一個月,和她一起進入來公司的小夥伴就要辭職,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朋友都忘記了她的名字,但當時送她到電梯間時的情景卻歷歷在目。當時朋友的心情有點複雜,不捨,孤獨,迷茫,交織在一起。

    她的走,對於朋友來說,好像是那根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本來就對這份工作沒有多少興趣,公司的各方面都讓朋友感到沒有繼續呆下去的理由,現在又看到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小夥伴也要離開,內心更加的失落。

    不知你現在的心情是否跟我一樣,可能你的情況更加複雜吧。如果你像當年我朋友一樣,還是一名新手,那些你身邊陸續離職的人是和你一起進公司的小夥伴,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要離開公司。有的可能是因為個人原因,比如為了和女友團聚,有的是想進一步深造學習,有的是因為對要從事的工作不感興趣。

    對於你來講,他們離職的真正原因你無從獲悉,但他們離職的行為,已經給你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即便他們的離職不是因為工作和公司,也會讓你也對這份工作和你在公司的發展前景產生動搖。其實對於你來講,可能這份工作還不錯,只要你努力工作,在公司會有一個不錯的未來。

    心理學上針對你這樣的心理行為有一種解釋:從眾心理,是指個體在社會群體的無形壓力下,不知不覺或不由自主的與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現象,通俗的說就是"隨大流"。

    不管你目前所處的環境如何,也許你的工作性質淘汰率很高,比如一些銷售崗位,實行的是月末淘汰制。也許你的公司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你的同事感覺看不到希望,紛紛準備另謀高就。對於你來講,可以參考他們的做法,但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做出理性的判斷,而不是盲目的隨大流。

  • 4 # 職業諮詢顧問陳凱

    有人杜撰了一個笑話:聯合國以《對其它國家缺乏糧食的主見》為題,向全球青少年徵文,結果美華人不知道什麼叫“其它國家”,歐洲人不知道什麼叫“缺乏”,非洲人不知道什麼叫“糧食”,華人不知道什麼叫“主見”。

    顯然,你提出這個問題,也是在職業發展方面“無主見”的一種表現,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

    在不少地方,都相信“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且認為讀文科的人比較笨,於是文理分科時,不少人明明喜歡文科,屈從於社會輿論會選擇理科。

    高考填寫入學志願,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選擇,不是聽信於父母、老師,就是追隨社會熱門的行職業。

    考研出國集體無意識,總認為學歷越高收入越高、出國有面子、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外國遍地有黃金。可很多人驀然回首卻發現自己選擇了一條並不適合的道路,或者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其實考研出國都是手段,只有這些行動能使你的職業發展更順利、人生更加幸福時它們才有意義。

    職場上的很多問題,看似很難回答,但實際上和你的職業目標聯絡起來,就可以迎刃而解。在我看來,離職的唯一判斷標準就是:現在這家公司的經歷是否有利於達成你的職業目標。答案是肯定的,即使部門乃至公司大部分人都離職了,你都可以留下。反之,其他人很穩定,你也可以主動尋找外面的工作機會。

    譬如說,你現在的目標是提升能力,增加知識,公司卻不能讓你學到任何東西,你要毫不猶豫地離開。

    你現在需要發展空間,老闆卻明顯要在這家公司養老,即使他對你器重有加,你也應該另謀出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客房清理垃圾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