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源壯農產品
-
2 # 老農家水果
這個不好說,自己產的。也看情況,如果你大量用了農藥或者化肥,這樣的產品就是自己產的,也不能說是農產品。
農產品一般是說 沒有用農藥或者話費,主要使用農家驢糞或其他雞糞什麼的。自熱成長的,這樣的產品,一般認為是農產品。人們都認為農產品是有機的。
-
3 # 大紅人
概述:國家是指農產品產地生態環境清潔無汙染,按照特定的技術操作規程生產的農產品,將有害物含量控制在國家規定標準內,並由指定授權部門的審定批准,允許使用無公害標誌的產品。無公害農產品嚴格注重產品的無汙染安全質量,嚴格按這一規範要求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為生態農產品。
1、生產基地的要求:要求必須是無汙染的自然狀態下的純生態種植地選為優質種植基地。
2、生態農產品對水的要求:生態農產品要求水源覺得不能有汙染的純生態自然狀態的水源作為生態農產品種植用水才能達標。
3、生態農業農產品對肥的要求標準:純生態農產品要求百分之百不使用化肥為基準、必須要使用有機肥料才行、或者不施肥。
4、選種要求:必須選用傳統的當地的種子、不能選用轉基因的種子。
-
4 # 老范家信陽毛尖種植
自家種的農產品不能完全定義為生態農產品,有些小區域環境和種植條件達到了生態條件,有的地方土壤汙染嚴重,即便一兩年不施肥也恢復不了原生態土壤。
所以個人認為,自家種的農產品是否算得上生態農產品還是要看環境,土壤和管理條件。
-
5 # 使用者三玄子
自家種的農產品,只要沒用農藥化肥和使用其他化學品的,就是生態農產品。但是很難達到標準,如土地汙染,水源汙染,牲畜吃的飼料、抗生素、激素等糞便汙染,空氣汙染等因素導致。
-
6 # 彭店鳳凰農資
自家種的農產品只是說明該農產品的生產者和生產地,但不代表是生態農產品,為什麼呢?因為生態農產品與原生態農產品有很大區別,但生態農產品是發展趨勢,原生態也有,很少很少;我們大部分食用的農產品應該分為: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無公害農產品……。
先定義什麼是生態農業:
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工程體系。
生態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
縱觀人類一萬年的農業發展史,大體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原始農業,約7000年;二是傳統農業,約3000年;三是現代農業,至今約200年。
20世紀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現代農業在給人們帶來高效的勞動生產率和豐富的物質產品的同時,也造成了生態危機:土壤侵蝕、化肥和農藥用量上升、能源危機加劇、環境汙染。
面對以上問題,各國開始探索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模式。生態農業便是世界各國的選擇,為農業發展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生態農業是相對於石油農業提出的概念,是一個原則性的模式而不是嚴格的標準。而綠色食品所具備的條件是有嚴格標準的,包括: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所以並不是生態農業產出的就是綠色食品。
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複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旅遊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2]
生態農業是以生態學理論為主導,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提,因地制宜地規劃、組織和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農業。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作為“石油農業”的對立面而出現的概念,被認為是繼石油農業之後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主要是透過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廢棄物的再迴圈利用率等,促進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迴圈利用和多次重複利用,以儘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儘可能多的產出,並獲得生產發展、能源再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相統一的綜合性效果,使農業生產處於良性迴圈中。
生態農業不同於一般農業,它不僅避免了石油農業的弊端,併發揮其優越性。透過適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農藥等,突破傳統農業的侷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細作、施用有機肥、間作套種等優良傳統。它既是有機農業與無機農業相結合的綜合體,又是一個龐大的綜合系統工程和高效的、複雜的人工生態系統以及先進的農業生產體系。以生態經濟系統原理為指導建立起來的資源、環境、效率、效益兼顧的綜合性農業生產體系。中國的生態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和某些鄉鎮企業在內的多成分、多層次、多部門相結合的複合農業系統。20世紀70年代主要措施是實行糧、豆輪作,混種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機肥,採用生物防治,實行少免耕,減少化肥、農藥、機械的投入等;
80年代創造了許多具有明顯增產增收效益的生態農業模式,如稻田養魚、稻田養萍,林糧、林果、林藥間作的主體農業模式,農、林、牧結合,糧、桑、漁結合,種、養、加結合等複合生態系統模式,雞糞餵豬、豬糞餵魚等有機廢物多級綜合利用的模式。生態農業的生產以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要前提,根據生物與環境相協調適應、物種最佳化組合、能量物質高效率運轉、輸入輸出平衡等原理,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資訊的輸入組織生產。透過食物鏈網路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和物種多樣性優勢,建立良性物質迴圈體系,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因此,生態農業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體系,是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
生態農業思想起源於古老的中國,中國自春秋時期就懂得用地養地的道理,以及物理殺蟲、人工除草等做法。1924年生態農業在歐洲才興起,20世紀30-40年代在瑞士、英國、日本等得到發展;60年代歐洲的許多農場轉向生態耕作,70年代末東南亞地區開始研究生態農業;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均有了較大發展。建設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成為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共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