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佳寧說歷史

    公元383年,前秦與東晉在淮南肥水展開了一場規模驚人的大戰,史稱帝“淝水之戰”在這場戰役中 ,前秦百萬兵馬居然輸給了東晉的10萬兵馬,在歷史長河中確實極為罕見。

    前秦的天王苻堅統一了北方各族之後就開始準備南征東晉,他不滿足現狀 肯定是擴張疆土 於是在公元383年5月,苻堅 不顧左右大臣的勸阻,和前進丞相王猛的臨終遺言,決絕的要進攻東晉,苻堅 甚至揚言, 自己強兵百萬投鞭就能使河流瞬間斷流,公元383年8月,苻堅帶領苻融,張蠔,慕容垂,等各位大將 率騎兵25萬為前鋒南下,苻堅隨後率領,百萬雄兵從長安出發,其中他的步兵60萬,騎兵25萬,所到之處,所向披靡,面對前秦的來勢洶洶,東晉立即任命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玄領北府 兵為前鋒都督,與謝炎,桓伊 等各路大將共同率領8萬之中抵抗秦軍。

    東晉又另外派出將領 胡斌率領五千水軍增援壽陽( 今安徽省壽縣) 11月,謝石,謝璇和劉牢之 在謝安的計策指揮之下,由劉牢之率領北府精兵5000人強渡洛澗,從後部襲擊梁成軍營, 並臨陣斬殺梁城等10元大將,隨後又分兵截斷退路的渡口,秦兵步騎 瞬間崩潰,僅落水而死的就有15 000餘人,晉軍還繳獲了秦軍丟棄了大量軍資物品 並強渡洛澗,取得大勝的晉軍隨即乘勝追擊,水路並進,此時晉軍聲勢何其的高漲。

    晉軍全軍瞬間推至淝水東岸 以秦軍隔河對峙,此時的苻堅 ,在壽陽城上目睹了晉軍佈陣嚴整,心中漸漸的懼怕了起來,他有些後悔自己的魯莽行事,但是既來之則安之,自己要打的仗 跪著也要打完,他見淝水東面的八公山上有草木在抖動,以為是埋伏在那裡的晉軍,便越來越覺得 這不是長久之計 ,必須速戰速決,此時,謝玄 派人前來提議,兩軍能不能各退一步,讓晉軍渡過淝水,來個一決勝負,如何?此時的苻堅以為 反正是我眾敵寡,便想著在晉軍渡江之時向晉軍發起猛攻,必能大獲全勝,於是同意了謝玄的提議,但是當他下令全軍後退之時,這時的秦軍已經軍心大亂,眾多秦軍將士以為前方戰敗,一時間紛紛逃命,自相殘殺。踩踏。軍中一片大亂,此時的謝玄便趁機發起了猛攻,於是晉軍一鼓作氣,追擊秦軍至壽陽 三十里外的 青崗。一路逃亡的秦軍聽到風 吹動了聲音,便以為是追兵到了,晝夜不敢停息馬不停蹄,最後只剩下10萬多人逃回了北方,從而淝水之戰以少勝多,至此揚名於歷史。

    秦軍真的有百萬之眾嗎?

    對於這個以少勝多之戰,我個人認為秦軍沒有100萬,歷史向來喜歡虛張聲勢,就比如曹操 號稱80萬 其實只有十幾萬,虛張聲勢的目的就是讓敵人心驚膽戰,所以這個秦軍百萬之眾 很是值得商討 水分也挺大。那時候 在古代一共才有多少人 全民皆兵嗎?如果真的有100萬 會全部派出嗎?

    真正參加淝水之戰的人有多少?

    淝水之戰中,畢竟是前秦跑到別人地盤上去打仗,一路跋涉真正集結在淝水一帶 的秦軍其實只有苻融 獨自帶領的30萬軍隊,但是這30萬還分佈在鄖城至洛澗 將近500裡的戰線上,換句話也就是說 真正駐紮在淝水的軍隊也不過10萬人,但是反觀東晉的 8萬軍隊幾乎人人參戰,再加上進軍 本來就在長江中游地區佈置了很雄厚的兵力 因此真正與前秦交戰的晉軍人數可能達到了十二三萬人之多,這要比前秦的10萬人多出很多呀,所以,歷史上所謂的“以少勝多”其實應該是“以多勝少”。

  • 2 # 亭安讀書

    這有什麼好懷疑的嗎?淝水之戰能夠成為延續東晉國運的戰役,的確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很多人懷疑前秦和東晉兵力的對比,但在已存史料當中,雖然最後的淝水決戰,並非完全的八十萬對拼七萬人的對決,但參與整場前秦對東晉戰爭的兵力,對比應對的東晉一方,存在著巨大的優勢。

    淝水之戰前雙方兵力對比:

    應當注意的是,淝水之戰是一場最後的決定成敗的戰役,前秦對於東晉發動的是耗時幾個月的征伐戰爭。

    在這場前秦與東晉的戰爭中,前秦先後投入的兵力極多,被普遍認為的八十多萬大軍,《資治通鑑》當中有記載:

    (公元383年八月)甲子,堅髮長安,戒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後千里。

    而東晉一方初期的應對方式是,由謝玄率領八萬北府兵北上,迎擊前秦主力;桓衝率領十萬荊州西府兵,從長江上游北上伐秦,以圖減緩下游壓力。

    十月,符堅的弟弟符融,挾制姚萇、慕容垂等人的三十萬主力,攻克壽陽、鄖城等地,並派兵駐紮洛澗,截斷謝玄一方西行進攻方向。

    十一月,謝玄派手下劉牢之,在洛澗打敗前秦梁成,並殲滅前秦數萬兵力。

    十二月,東晉謝玄所率北府兵力,跨過洛澗往西推進到淝水,與前秦隔淝水對峙。

    以上是淝水之戰決戰之前,雙方的對決,前秦先鋒部隊符融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後,並沒有鞏固在東方洛澗的戰線,讓東晉北府兵得以西進到淝水。

    在這個過程當中,參與的兵力包括了在淝水以西的符融三十萬兵力,以及鎮守洛澗的梁成等人的數萬兵力,再就是東晉一方北府兵八萬。前秦一方對東晉一方的兵力對比明顯。

    淝水之戰時的兵力對比:

    淝水之戰時,謝玄選擇的策略並非等到前秦主力集結之後,再出擊戰鬥。而是接受了朱序的建議,在前秦主力未全部集結之時,便主動出擊。

    此時集結在淝水兩岸的雙方兵力,當然不是通常人們認為的八十萬對八萬。

    而是前秦一方八十多萬兵力,扣除尚未趕到的涼州兵,蜀漢軍,尚在鄖城的慕容垂等部,以及從東部彭城進攻的幽州、冀州兵力,預計兵力二十多萬。

    淝水之戰決勝的關鍵,在於謝玄並未選擇固守戰略,而是選擇在前秦兵力未集中之前,主動出擊。而朱序的作用和符堅自大地讓晉軍“半渡”,都是前秦失敗的重要原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後,不足八萬的北府兵,面對二十多萬前秦主力,取得大聲,殺掉前秦二十多萬主力十之七八。

    而後,符融被殺,符堅等部隊倉皇而逃,無法對北府兵形成有效抵制。加之,上游荊州西府策應,東晉一方,贏得了前秦對東晉的戰爭。

    在淝水決戰當中,前秦和東晉一方的兵力對比,當然也不是八十萬對八萬,但東晉面對的戰爭局勢,也是前秦二十多萬主力,以及後方逐漸趕來的大量前秦後援。

    在此情況之下,能夠依靠淝水戰役的勝利,取得了最終前秦VS東晉戰爭的勝利,的確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淝水之戰的關鍵作用,是其具有整場戰爭當中的轉折意義,讓戰爭的局勢發生徹底扭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既然這樣,為何伊朗不主動出擊,開闢海外戰場,派得力人員威協美國所有航母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