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肉製品研發製造廠商

    日本經濟停滯20年,個人認為是一個偽命題。很多報道都以“停滯”一詞來形容日本經濟危機後的發展趨勢。我覺得不太恰當,因為日本的經濟雖然收到了衝擊,但是並沒有摧毀日本向上發展的信心,與其說“停滯”,不如說是“放緩”更為恰當。

  • 2 # 滄海桑田南州徐氏

    首先說明一下,日本的企業並不是產業升級,只能說是產業轉型。當前的5G及網際網路科技日本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並沒有一席之地,可以說比較邊緣化。當前全世界都在進行產業智慧化,日本這個沒有缺席,也都在朝這一方向努力。

    但近年來隨著中國的迅猛發展,在製造業領域我們衝擊了韓日在相關領域的企業。特別是在電子產業領域,由於大家感受比較直接,所以看的也就比較多。歐美國家在終端消費產品領域,早就基本退出,美國是有品牌但基本不生產,所以對於歐美國家的產業現狀我們知知甚少。相反日本松下、索尼為代表的一大推消費類品牌卻廣為人知,在中國品牌的衝擊下,在中國甚至世界上日本的電子消費類品牌則逐漸在福斯的視野中消失,特別是手機品牌,基本上沒有日本品牌的事。開始大家很興奮,覺得中國打敗了日本品牌,可是隨著不少網友的深度挖掘發現這些日本企業並沒有倒下,反而是活躍在產業的上游的原材料、裝置及其他諸如醫學等高階領域。於是乎大家狂然大悟,原來這些企業都實現了產業“升級”了。其實情況是這些企業在消費類產品和中間產品上的自身策略失誤及外部打壓的情況下不得不退出終端消費類產品以及晶片等中間產品的製造,從而不得不轉向上游及一些技術優勢領域。比如松下轉向電池及醫學裝置,索尼轉向零部件及高階影像裝置等。但這些企業在這些領域通常早就有技術儲備,之前消費類產品占主導地位時這類產品時,這些產品沒有挖掘而已。至於晶片,日本基本上是元氣大傷,但是大家又發現晶片製造的重要原材料、零部件、裝置大部分都在日本,於是大家驚呼日本原來不製造晶片,造這些東西去了,可實際上是日本當年自造晶片時這些產業也在日本啊!

    所以說日本的企業不是順利地進行了產業升級,而是艱難地進行了產業轉型,當然這也了不起,值得我們學習。至於其他在重要原材料、裝置及一些高階領域由於歐美日國家有產業先發優勢,擁有不可小懼的實力,這就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努力追趕。至於大家經常提到的新一代智慧產業升級,我想日本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一樣,都還走在路上呢。

  • 3 # 日本二三事

    產業升級轉型,不是簡單的說“轉”就“轉”的事情,而是需要很多行業配合與支撐。題主說日本經濟停滯20年,其實這點不假,但是換句話說,我認為日本在“蓄力”而已。現在日本經濟已經有復甦的兆頭,這些就是前20年的蓄力。日本模式固然有日本模式的缺點,但是不乏優點。思維的固化雖然是影響日本產業轉型,這也是本世紀初日本經濟出現停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日本公司在這20年,都實現了“換血”,公司內部的許多管理層也逐漸在脫離“固化思維”的老一代。我想先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日本企業是如何實現轉型升級的。

    建築行業的轉型升級

    建築行業是比較傳統的行業,千百年來都有“建築”的存在,我想以這個比較“傳統”的行業為例子,更有衝擊力。我最開始想以“製造業”為例子,可是仔細想了一下,太多人說製造業了,原本日本製造就很強,上個世紀末就有工廠實現了自動化,所以沒有必要再提。相反,建築行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更加容易與中國進行對比。所謂的產業轉型升級,其實指的就是: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高汙染轉向低能耗低汙染升級,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升級。

    我要說的例子就是“小松”公司與日本國土交通省政策為依據,推出的“smart construction”(智慧建築)。其推出的smart construction主要核心就是“結合”。將人、現場與機械進行智慧化結合,實現更加有效率的工作,實現“視覺化”操作。

    測量,是通過無人機等智慧裝置,取得3D資料等資訊;

    在設計與計劃方面,通過SC軟體(自己開發的核心軟體)來控制所有圖紙與施工計劃等;

    在施工方面,同樣有SC軟體控制。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小松已經開發出無人操作的基建裝置。當然中國也有,只是如何將其投入實用當中,依然還需要實踐。

    整套操作都可以通過SC雲端進行控制和分配;

    為何小松能夠實現智慧化轉型?

    小松是一個建機裝置的生產廠家,為何能夠推出如此智慧化的系統?其實這背後有著諸多的原因。

    第一點:技術

    產業轉型的第一推動因素就是技術層面,如果技術不滿足,無論市場多大,都需要“等一等”。

    SC系統可以通過3D鐳射掃描、全自動無人機、建機上搭載的雙目攝像頭進行現場地形分析。鐳射掃描、攝像頭技術以及無人機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使得3D資料智慧化採集成為了現實。

    上述的機械是可以根據3D資料以及人工後期做成的施工圖紙自動操作,同時實施傳輸施工進度。這就需要高度的訊號傳輸體系以及強大的軟體支援。另外,小松原本就是挖掘機等建機裝置的生產廠家,其原有的技術積累使得其能夠在原本裝置的基礎上得以發展。

    第二點:日本政策的支援

    日本製造業的生產效率其實相對來說已經較高了,但是建築行業依舊非常低,這就是日本大力發展建築這一個傳統行業的主要原因。

    轉型升級也需要“底蘊”

    轉型對於新興國家來說,或許是一個機遇,很容易彎道超車,但是彎道同樣容易翻車!日本轉型升級,是有一定的底蘊的,讓一個發展中國家去轉型升級,非常的難。就拿攝像頭來說,日本的鏡片加工行業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十分的成熟,而中國也就這10幾年的時間而已;再比如晶片方面,日本索尼的攝像頭晶片已經十分成熟,國內大多數的攝像頭採用的就是索尼的CMOS晶片;上文中,有些領域需要用到攝像頭,如果無法生產出攝像頭的國家,想要像日本一樣轉型升級,想來也是十分困難的!

    《日本夫妻“新概念”:斷子,舍夫,離家庭》

    《 日本“90後”精英:階級已固定,只是你們看不見》

    《日本人又得諾獎:“鋰電池之父”的稱號,有多大價值》

  • 4 # 影視音書論壇

    日本經濟科技實力的確不容小覷,中國絕大多數產品會造,但基礎技術不行,也就是說你能賣自己,拿到國際市場就是地攤貨,利潤少附加值低,一些裝置核心元件是日本,可以隨時掐你脖子,就好像這次美國針對華為其實為了貿易談判增加籌碼,要不是中國經濟體量大,美國還看中

  • 5 # 幸福老人第10

    對日本,不應以常規看待。我說幾個例子:在德國日本人偷了德國廠家圖紙,想運回日本,那時沒有電傳,德國又看的很嚴沒有發偷走。這時有一日本人自報奮勇說:你們把我殺了,把圖紙縫在我肚子裡,死體運回日本。結果就照辦了。還有日俄戰爭時,日本攻打屬於俄國防守的旅順要塞,日本乃木大將要求用一個日本士兵換俄國要塞一顆子彈。最後乃木令他自己兒子上也換了一顆子彈。

    我自小生東北,說這些例子,日本人根本不按常規出牌。偷襲珍珠港,把美國人整慘了。

  • 6 # 天天向上33700

    中國的發展搶了大多數國家的飯碗這是不爭的事實!三十年前我上小學時,我問叔叔,為什麼電視裡外國那麼先進,那時的差距是巨大的,簡直不可超越,叔叔告訴我,他們發展的早佔了先機,我們在追,等到我們國家發展幾十年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先進。我深深的相信這句話。並且為生在這個時代感到欣慰,是的,多年之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差距一直存在,到現在基本伸手可得了。為什麼當初差距那麼巨大的時候沒很多人說哪個國家怎樣怎樣發達?因為你連欣賞別人的機會都沒有!

  • 7 # 喻派胡言

    說到日本這個島國,相信不少人都對此充滿恨意,雖然在近代曾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難以抹去的傷痛,但在近40年來的關係改善中,雙方的經貿往來也是更加密切。

    不過,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個島國,雖然在上世紀90年曾遇到過經濟停滯,但20年後依舊還是發達國家。甚至在排名中,也只是僅次於中國排名第三。

    這就有點奇怪了!發展停滯還能發展的如此好,不得不說,日本在經濟方面卻是有一手,總得來說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截止去年底,日本的經濟總量已經有超於5萬億美元,如果按人均計算的話,也接近4萬多美元。而此時,在世界範圍內人均才1.1萬美元,如此看來,差距竟然有3倍之多。

    其實,這些還是主要得益於科技方面的大規模投入,當年工業革命的時候,他們就率先搶佔了先機。基礎都有了,自然也不怕任何危機發生。

    除此之外,還有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他們一般都是以培養思維意識為主,很少有死記硬背的習慣。這也難怪,日本科學家為什麼都那麼優秀,只有人才聚集才能為經濟做貢獻。

    歸根結底,曰本是實打實的科技興國,大多數的頂尖技術掌握在手中,靠品質和誠信和服務贏的市場。不像某些國家,靠房產來維持經濟,靠貨幣貶值來增加GPT,造成國民貧富差距巨大,又沒有太多尖端技術,一打貿易戰,底層老百姓更是生不如死,表面一派繁華,可老百姓賺的錢就只夠解決溫保

  • 8 # 歷史愛好者666

    說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這是偽命題,不存在的事。

    日本在房市泡沫破裂前,已經完成了產業升級,日本製造始終處於產業鏈高階,這是和中國不同的地方。中國由於過度依賴房地產刺激經濟,已經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同時產業處於世界產業鏈底端,而極端的土地財政政策,嚴重製約了產業鏈的升級。

    一句話,房產不死,實體不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騰訊或阿里巴巴倒閉,哪一個對你的生活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