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細雨微微
-
2 # 桑桑說幼教
在三歲以前到三歲左右,幼兒打人現象比較多,因為該年齡段的孩子語言發展、社交能力尚處於起步階段,有些時候他想表達對其他幼兒的喜愛或不喜愛或者僅僅想和其人小朋友交流、分享物品等情況他都有可能採用打人的方式,因為他不知道如何用語言去表述去溝通也沒有適合的社交技巧,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中大班以後,幼兒打人現象在成人的引導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如果在中大班甚至還大一些孩子打人現象還是比較突出,成人要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同時也要反省自身,儘早的予以干預和教育,從環境薰陶、榜樣示範、引導教育等方面促進孩子改正不良習慣。
-
3 # 木子老師講故事
在我身邊就有一個很喜歡動手的小朋友,實實在在的對他觀察了一個月發現他動手的原因有其三:
1、天真,分不清別的小朋友是在開玩笑,以為是真的,然後就會急躁的動手錶示反抗 。,缺乏社會交往能力。
2、家長人陪伴少,缺乏關注。每天四點半其他的幼兒都會被準時接走,只有他一個會待到六點半等爸爸來接,每個星期六都是送到託管班。在群體這個大家庭裡面,他渴望有受到很多關注,所以會採用這種方式。
3、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想想家長在家有沒有急躁的行為,會不會動手打人,可能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學會了用這種方式去處理事情。
作為家長可以試著跟孩子做朋友,走進他的內心,看看孩子的心靈真正需求的是什麼。可以在家進行情景再現表演,在表演中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事情,學會社會交往的好習慣,抓住在生活中出現的每個教育契機。
-
4 # 洪荒散客
如果想培養打手,鼓勵他多打人,未成年之前不犯法,多練習。如果是想培養正常人,還是打他幾頓,讓他認識打人是不對的。
-
5 # 虞凝子
孩子動手打人的問題有多種情況:其一,年齡較小並不知道自己打人屬於不好的行為,在家裡父母祖父母都不以為然;其二,小孩子確實脾氣比較暴躁,比如模仿成人動手發洩,本能性的動手;其三,引導教育不及時
-
6 # 北京積木寶貝早教
為什麼孩子喜歡打人,無非以下幾點:
① 自我意識萌發
孩子2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喜歡把“我”的一切和其他分別開,只要是我不喜歡的,不願意做的,他們可能不會說,而是直接採取“打人”的方式,來表示內心的反抗。
② 交往能力差
因為年齡小,不懂得如何去和小朋友一起交流,所以他們往往會選擇“打人”這個極端的方式,去引起小夥伴的注意,希望他們認可和重視自己。
因為語言能力差,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選擇簡單的“打人”方式去溝通,這也是孩子打人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④ 模仿身邊的人,或者是電視節目中的鏡頭
因為孩子認知能力有限,對很多事物缺乏辨識能力,就會模仿一些自己看到的行為或者是畫面;或者是見到了身邊的人打架,就開始模仿。
⑤ 生理原因導致的煩躁
孩子因為餓了、困了、累了或者是生病了,導致心情煩躁,透過“打人”這個簡單粗暴的行為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公眾場合,因為環境改變,導致孩子不能去按時吃飯和睡覺,導致孩子脾氣上漲。
這時,就需要家長去接納和理解,及時解決問題。
家長如何去化解孩子打人這個行為呢?說服教育
俗話說:“當面教子” ,在孩子有打人這個行為的時候,家長就應該當場口頭教育孩子,打人是錯誤的,讓他去給別人道歉。
一定要抓住時效性,等到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才提及這個事,會讓孩子對這個事兒有一個敷衍的態度,教育效果不明顯。
身體約束法
對於一些因為情緒激動而動手打人的孩子,可以讓他坐下來,或者站在一旁,用手抓住他的肩膀和手臂,持續一分鐘的時間。
幫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對於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去打人的孩子,家長可以透過故事或者繪本之類的,讓孩子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所在。
家長平時和孩子多溝通,引導他們說出自己內心的一些感受和情緒,比如,當別人搶了自己的東西,就可以告訴對方“這是我的東西,請你還給我”,讓孩子選擇語言去面對別人,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打。
挑選一些動畫片和孩子一起看
很多動畫片都有暴力畫面,孩子看多了,就會效仿。家長可以幫孩子挑選一些沒有暴力鏡頭,內容健康的動畫片,而且,陪著孩子一起看,即使發現了一些打鬥的場面,及時地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會打,這個“打”和我們平時生活裡的打,有什麼不同。這樣孩子才不會盲目效仿,不會讓自己變成一個喜歡用“打”來解決問題的人。
給孩子立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就是一棵成長的小樹苗,他需要家長透過一些規矩去約束,才會成長為更好的人。
制定一個規矩,不能主動動手打人,如果打人了,那麼就採取一個懲罰的方式。減少一天玩遊戲的時間,或者是一次戶外遊玩。告訴孩子,如果別人打你的時候,可以選擇告訴自己的家長,或者是對方的家長,而不要輕易去還手。
鼓勵和表揚強化孩子好的行為
孩子在平時生活裡,有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可以積極和熱情地去表揚孩子,強化這些美好的行為,鼓勵他們表現出這些正面的情緒,促使他們向上發展。
打人這個攻擊性的行為,是一個穩定和持續的行為。這個攻擊性的強弱,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響的。兒童心理專家指出,孩子打人只是一個方式,而不是目的。
所以,看到孩子打人背後的需求,才是化解孩子打人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
7 # 陪你看電視的小小云
觀整個事件的過程,我們暫且不論究竟是誰錯的多一點,就事件發生來看,確實是由孩子引起的,所以我們來聊聊有的孩子為什麼喜歡動手以及該如何應對? 首先我們聊聊原因!
第一,孩子的習慣問題,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每次一遇到事情都用拳頭解決,那是不是說明他已經習慣了,並且也就只知道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所以請讓孩子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第二,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就事件當中的孩子已經懂事了,應該知道不可以打人但是為什麼依然選擇這種方式,那就有可能家庭教育並沒有告知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孩子如果沒有正確的是非觀,那麼打人對他來說就是一件很小的事,也是一件平常的事。所以從小孩子做了錯事一定要告知他,並且糾正。這樣孩子起碼有基本的概念,知道自己是錯的。
第三,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不教育好孩子,總有一天別人會替你教育他的,所以你們願意別人教育該死自己的,不要覺得孩子小,很多小錯誤可以不在乎,等到有一天你挽救不回來的時候,你就知道該早點教育的。
-
8 # 蒲公英觀察員
所謂打人,最初更可能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正如透過拍打玩具認識其特性一樣。但如果在打人的過程中得到了意外的獎賞,如搶到了玩具或被父母誇獎勇敢,打人就可能變成孩子獲取好處、達成意圖的工具性行為。所以,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偶爾打人,一般不必大驚小怪,孩子並不知道這是打人,只是在表達一種意願,可以給予適當的滿足。同時,父母要避免不恰當的獎賞孩子,以免無意中鼓勵孩子以攻擊滿足自己。
-
9 # 九笑紅塵
孩子打人是一種交際的探索,一開始多數情況下是希望吸引對方的注意,當然也有其他原因,以後如果不加以糾正可能會有更多多好的影像。
教養孩子也是講究學問的,建議父母以付責任的態度研究研究。
-
10 # 同心
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不打人不罵人,父母要以身做責,正確引導孩子,打人罵人是不好行為,對孩子要有耐心還要有愛心,讓他感受到父母多麼的愛他,同時教育孩子尊敬長輩,讓他從小就心一棵仁愛的心,對孩子成非常有利。
-
11 # 理智客觀公正
愛打別的小孩的話可以講道理,如果道理不聽,以後被其他孩子家長教訓了,不要護短,一兩次就不敢了。但如果動手打父母爺爺奶奶的話,就不必客氣了,直接暴打幾棟,打的時候要用皮帶不能用硬物,要打疼不能打壞
-
12 # silent蒲公英
寶寶的模仿力很強,要看看家裡或者身邊是不是有什麼人經常是動手打人?或許是真打,也或許是開玩笑那種。或者是不是有人教了寶寶如果你怎麼樣了,你就要怎麼樣對待別人。
回覆列表
也許這是個家庭教育的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任務可不能輕視,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引導著孩子,也在引響著孩子。以前認識一個小女孩,四五歲的樣子,丟給爺爺奶奶帶,而爺爺奶奶又是經常吵架的主,一吵架就互相暴打和辱罵,以至於孩子不管看到誰都要罵人,還要向人吐口水,再到學校裡舉手就打同學。這樣的現象多半是跟家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