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看到這篇,逛商場時雖然看到都是英文的logo,也可以肆無忌憚的買買買啦。
安踏
1991年從福建晉江出來的安踏(134.500,+2.67%)在“安心創業,踏實做人”27年後,2018年成功收購芬蘭體育巨頭Amer Sports,2019年市值達到232.9億美元,成功晉升為全球第三大體育集團,僅次於Nike和Adidas之後。
之所以安踏有如此雄心的原因是在於它們之前取得的成功經驗, 2009 年安踏集團收購了FILA 在中國區的經營權,經過多年的打磨,銷售超百億的FILA在時尚、潮流以及年輕化人群中佔一席之地,併為集團貢獻著總營收之中近四分之一的收益,成為安踏集團的第二大業務。
FILA 高階市場運營策略上成功後, 2016 年透過與 Descente 日本及伊藤忠三方合資的形式,將日本滑雪品牌 Descente 引入中國,定位高階專業運動市場,目前 Descente 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了 21 間。
芬蘭亞瑪芬成立於1950年,經過多年的併購和經營主要業務涉及三大類:冰雪戶外、球類、健身。
Salomon 薩洛蒙
成立於1947年的法國戶外運動品牌,也是Amer手中表現搶眼的品牌,結合近年山系和outdoor的潮流趨勢設計的鞋型大受年輕人的追捧。
Arc"teryx 始祖鳥:加拿大高科技戶外用品公司,世界頂級戶外品牌,具體有多牛,這裡我就不贅述了。
Peak Performance:此peak非匹克,這家1986年成立的瑞典公司主要經營運動服裝。
Atomic:主攻滑雪用品。
Mavic:1889年成立於法國,在單車用品上有搶眼表現。
Suunto 頌拓
1936年成立的芬蘭運動儀器公司,以戶外運動手錶為名。
Wilson 威爾勝:領先的球類器材公司,涵蓋品類有網球、棒球、美式足球、Golf、籃球、羽毛球、壁球。
Precor 必確:美國高階健身器材製造商。
Armada:專業運動員成立的總部在美國滑雪器材品牌。
ENVE:美國土豪腳踏車品牌。
Louisville Slugger:1884年成立的美國棒球棍公司。
如意集團(6.41,+1.10%)
一度被稱為“中國LVMH”,作為奢飾品原材料供應商的濟寧毛紡成立於1972年,多年的資本積累後開啟了全球“買買買模式”,一時風光無兩。
2010年至2019年初,先後將日本成衣巨頭Renown集團(旗下擁有30多個品牌)、法國輕奢服裝集團SMCP(旗下有maje和sandro品牌)
英國風衣品牌Aquascutum,瑞士奢侈品牌Bally、男裝上市公司利邦控股,美國面料科技品牌LYCRA萊卡等收入麾下,成為中國服飾類最大的奢侈品集團。
從上游供應鏈走向縱深佈局,理想雖大,但問題在於,大量收購後的“攤子”鋪得太開,現金流逐漸收緊,難以“消化”,例如2018年,用6億美元收購的瑞士奢侈品牌Bally,歷時兩年,資金仍然沒有到賬,交易至今沒有完成。
希望如意集團能早日走出泥沼,夢想成功。
特步
同是“晉江牌“的特步在看到隔壁鄰居的安踏在多品牌矩陣的運營模式成功之後步其後塵,2019年與美國Wolverine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內地、港澳地區共同運營Saucony、邁樂Merrel兩大品牌。
來自於美國的Saucony成立於一百多年前,是專業跑者公認的四大跑鞋品牌之一,款式外觀設計較為簡單粗獷,偏向於歐美大眾的實用風格思路。
而全資收購的品牌蓋世威( K-Swiss)在國內更多是因為滑板鞋而被人熟知,其實卻是頂級的全系列網球裝備。
李寧
“多品牌”不是一個新概念,李寧(55.900,+3.61%)行動比安踏更早,他們在2008年得到義大利品牌樂途(Lotto)在中國地區的經營權,比FILA和安踏的合作還早一年,但李寧走的並不順。
經過七八年的經營,到2016年,樂途和斐樂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早已不在同一個量級,根據全年財報,李寧旗下包括樂途,凱盛(Kason),艾高(Aigle)幾大品牌總收入合計8985.4萬元,僅佔李寧全年收入的1.1%。同比的FILA卻佔比安踏集團的20%。
糟糕的業績讓李寧不得不在 2012 年將雙方的合作縮短至 10 年。
而英國老牌鞋企Clarks,目前已有近200年曆史,該品牌曾一度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非運動鞋類品牌,據說一半英華人第一雙鞋來自Clarks。旗下有最著名的三瓣鞋和沙漠靴等。
寫在前面的話:看到這篇,逛商場時雖然看到都是英文的logo,也可以肆無忌憚的買買買啦。
安踏
1991年從福建晉江出來的安踏(134.500,+2.67%)在“安心創業,踏實做人”27年後,2018年成功收購芬蘭體育巨頭Amer Sports,2019年市值達到232.9億美元,成功晉升為全球第三大體育集團,僅次於Nike和Adidas之後。
之所以安踏有如此雄心的原因是在於它們之前取得的成功經驗, 2009 年安踏集團收購了FILA 在中國區的經營權,經過多年的打磨,銷售超百億的FILA在時尚、潮流以及年輕化人群中佔一席之地,併為集團貢獻著總營收之中近四分之一的收益,成為安踏集團的第二大業務。
FILA 高階市場運營策略上成功後, 2016 年透過與 Descente 日本及伊藤忠三方合資的形式,將日本滑雪品牌 Descente 引入中國,定位高階專業運動市場,目前 Descente 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了 21 間。
芬蘭亞瑪芬成立於1950年,經過多年的併購和經營主要業務涉及三大類:冰雪戶外、球類、健身。
Salomon 薩洛蒙
成立於1947年的法國戶外運動品牌,也是Amer手中表現搶眼的品牌,結合近年山系和outdoor的潮流趨勢設計的鞋型大受年輕人的追捧。
Arc"teryx 始祖鳥:加拿大高科技戶外用品公司,世界頂級戶外品牌,具體有多牛,這裡我就不贅述了。
Peak Performance:此peak非匹克,這家1986年成立的瑞典公司主要經營運動服裝。
Atomic:主攻滑雪用品。
Mavic:1889年成立於法國,在單車用品上有搶眼表現。
Suunto 頌拓
1936年成立的芬蘭運動儀器公司,以戶外運動手錶為名。
Wilson 威爾勝:領先的球類器材公司,涵蓋品類有網球、棒球、美式足球、Golf、籃球、羽毛球、壁球。
Precor 必確:美國高階健身器材製造商。
Armada:專業運動員成立的總部在美國滑雪器材品牌。
ENVE:美國土豪腳踏車品牌。
Louisville Slugger:1884年成立的美國棒球棍公司。
如意集團(6.41,+1.10%)
一度被稱為“中國LVMH”,作為奢飾品原材料供應商的濟寧毛紡成立於1972年,多年的資本積累後開啟了全球“買買買模式”,一時風光無兩。
2010年至2019年初,先後將日本成衣巨頭Renown集團(旗下擁有30多個品牌)、法國輕奢服裝集團SMCP(旗下有maje和sandro品牌)
英國風衣品牌Aquascutum,瑞士奢侈品牌Bally、男裝上市公司利邦控股,美國面料科技品牌LYCRA萊卡等收入麾下,成為中國服飾類最大的奢侈品集團。
從上游供應鏈走向縱深佈局,理想雖大,但問題在於,大量收購後的“攤子”鋪得太開,現金流逐漸收緊,難以“消化”,例如2018年,用6億美元收購的瑞士奢侈品牌Bally,歷時兩年,資金仍然沒有到賬,交易至今沒有完成。
希望如意集團能早日走出泥沼,夢想成功。
特步
同是“晉江牌“的特步在看到隔壁鄰居的安踏在多品牌矩陣的運營模式成功之後步其後塵,2019年與美國Wolverine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內地、港澳地區共同運營Saucony、邁樂Merrel兩大品牌。
來自於美國的Saucony成立於一百多年前,是專業跑者公認的四大跑鞋品牌之一,款式外觀設計較為簡單粗獷,偏向於歐美大眾的實用風格思路。
而全資收購的品牌蓋世威( K-Swiss)在國內更多是因為滑板鞋而被人熟知,其實卻是頂級的全系列網球裝備。
李寧
“多品牌”不是一個新概念,李寧(55.900,+3.61%)行動比安踏更早,他們在2008年得到義大利品牌樂途(Lotto)在中國地區的經營權,比FILA和安踏的合作還早一年,但李寧走的並不順。
經過七八年的經營,到2016年,樂途和斐樂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早已不在同一個量級,根據全年財報,李寧旗下包括樂途,凱盛(Kason),艾高(Aigle)幾大品牌總收入合計8985.4萬元,僅佔李寧全年收入的1.1%。同比的FILA卻佔比安踏集團的20%。
糟糕的業績讓李寧不得不在 2012 年將雙方的合作縮短至 10 年。
而英國老牌鞋企Clarks,目前已有近200年曆史,該品牌曾一度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非運動鞋類品牌,據說一半英華人第一雙鞋來自Clarks。旗下有最著名的三瓣鞋和沙漠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