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行之道
-
2 # 無謂花色
孔子的中庸之道,孟子的浩然正氣。
這是兩個人的根本認知,也是終身賴以踐行的行為標準。
相對而言,中庸之道更加隨性,而浩然正氣則要刻意一些。
中庸之道更接近於道家的自然法則,也更符合儒家對於天人合一的追求。教給門人如何在做一個普通人的同時,更好的親近自然大道。
浩然正氣算是一種引申,是好是壞姑且不論,但卻需要長時間的刻意培養,非一般人可以達成。
雖然都尊為儒家聖人,個人認為,孟子的境界終究是低了一層。
-
3 # 大豐205065954
孔子言:
1: 三人行,必有我師。
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5: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小不忍則亂大謀。
………
孟子言:
1: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2: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3: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平天下。
4: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5: 我善養吾浩然正氣。
………
-
4 # 感懷真諦6148
孟子 名軻 字子輿 戰國時期 魯華人
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
、盡信書,不如無書
4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5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孔子:名丘, 孔子:名丘, 字仲尼。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為之
-
5 # 老許的音樂朋友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學派重要的代表人物,說過很多至理名言,對後世有很深遠的影響。
我們來總結一下孔子和孟子有哪些至理名言。孔子: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孟子: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養心莫善於寡慾。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回覆列表
孔子:
(做人格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孔子
(學習格言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不學詩,無以言。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有教無類。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孟子
1、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的歷史任務交給這個人,一定要首先磨難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絡骨骼,飢餓他的肉體面板,空匱疲乏他的身體,所作所為總是被幹擾攪亂,藉以撼動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堅韌,以增加他原來不具備的能力。
2、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譯:孔子登上東山便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也變小了。
3、 獨樂(yüè)樂(lè),與人樂樂,孰樂?
譯:一個人獨自欣賞樂音快樂,和別人一道欣賞音樂也快樂,到底哪一個更快樂呢?
4、 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
譯:您老人家這麼一說,使我的思想豁然開朗也。(慼慼:感動的樣子)
5、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譯:貧窮時就搞好品德的修養,得志時就幫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尊敬自己的父母,並且將這種感情推及到別人的父母身上,愛護自己的兒女,並且將這種感情推及到別人的兒女身上。
7、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得到天時還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還不如得到和順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獲得道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
9、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國土次於人民,而君主應該在最次
10、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譯:在憂患中生存,在安樂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