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裡經濟條件一般般,要還房貸,還要養公婆。之前婆婆不願意幫忙帶孩子,現在看孩子大了,準備讓她幫忙帶孩子。我想出去上班,可是昨天剛上了四個小時的班,孩子就哭得不行。我該怎麼辦才好?不上班,家裡經濟壓力實在太大,上班放心不下孩子!
2
回覆列表
  • 1 # 淺若安然5

    剛開始肯定不適應的,畢竟寶寶的認知能力從一歲就開始,如果過於依賴寶媽,有點難度,工作的話可以到超市,時間上也比較固定,工作也輕鬆,主要還是根據自身條件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

  • 2 # 四寶育兒

    親,你這個問題,問的實在是太幼稚。我相信在悟空問答上面沒有一個人可以給你準確的答案,因為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這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說白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特別想知道的是:你嫁到婆家時,你的父母也肯定是特別的不捨和唸叨,那你是怎樣融入婆家的。也許你找到這個答案就是你如何讓寶寶接受短暫離開你去上班的答案。

  • 3 # 圖媽育娃

    之前都是你自己帶寶寶,突然給他姥姥帶,孩子相當於離開一個熟悉的懷抱到陌生的懷抱,肯定會不適應,沒有安全感。就像大人突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也會不適應。並且孩子大了也有自己的意識,你可能也沒有跟孩子商量,即使孩子聽不懂也要說明,加上去上班的時間是幾個小時,孩子肯定會不適應,會鬧騰。我們要循序漸進。

    首先,可以先從離開寶寶幾十分鐘後再出現,慢慢增加時間1小時或2小時,再次出現,這樣寶寶會認為媽媽只是離開會還是會再出現的,也讓孩子有了一個適應過程。在這期間也要幫助寶寶漸漸熟悉他姥姥。

    其次,上班可以在附近找找,能方便中午可以回家,或者看有沒有隻上上午的班或者只上下午的班(當中有時間可以回家陪寶寶的),等寶寶適應了你長時間的離開,也熟悉他姥姥,你在找另外條件好的工作也會順利些,寶寶也不會鬧騰。

  • 4 # 父母是悟空

    這是一種典型的分離焦慮。而且,往往媽媽的焦慮大於寶寶,要順利地重返職場,就要克服自己的焦慮感,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全職在家時間長了,寶寶和媽媽都會習慣一種生活模式,彼此依賴,大部分的時間黏在一起。突然要改變這種模式,兩個人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這是非常正常的。關鍵是,媽媽要拿出什麼樣的態度來應對這個過渡期。你認為寶寶離不開你,其實更多的是給自己的一種心理暗示。你要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也要相信老人。既然選擇了要回到職場,就要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相信什麼事情都是有解決辦法的,我和孩子、老人都是可以做到的。你的信念、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和老人。尤其是孩子,會非常敏感地感知到你的那種焦慮,你的焦慮會對他形成暗示,寶寶會覺得,媽媽也捨不得我,那我更是要粘著媽媽。因此,首先是你自己要堅定。

    態度堅定之後,就要用合適的方法來過度。我的建議有兩個:

    1、每天上班的時候,有一個固定的儀式,比如擁抱或親吻下孩子,然後很從容地告訴他:“媽媽今天要去上班,傍晚就會下班。媽媽去上班了,但依然是愛你的,下班就會陪你。”讓孩子知道媽媽不管去做什麼,都是愛他的,也會按時回到家裡,這樣會減少分離焦慮。等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習慣了媽媽上班、下班的模式,他就會知道,媽媽上班並不意味著失去,而是媽媽走一段時間又會回到家裡,他的心裡就安定了,有安全感。孩子往往是對不可預知的、不熟悉的東西感到恐懼,讓他對媽媽下班這件事可預見、熟悉了,自然就不再焦慮了。

    2、回到家和週末,要有效陪伴。所謂的有效陪伴,就是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讓他能感覺到媽媽的愛沒有減少。這也會很大程度地消除分離焦慮。

    有的時候,孩子離開媽媽,不論是媽媽去上班還是將來上幼兒園,其實是一種拿哭來做探視,看大人的態度,大人的底線是什麼。如果他一哭,你就妥協,就順從孩子的意願,那久而久之,哭會變成一種要挾。只要媽媽不能按照他的意願,他就會用哭來“逼迫”媽媽。所以,重返職場的這一次分離焦慮的處理,其實也事關以後您和寶寶的關係是否健康,孩子是否能夠成為一個聽話的、能夠溝通的情緒良好的寶寶。2歲是一個立規矩的關鍵期,孩子的行為模式要看父母如何去調教和培養。

    重返職場,要面對的新挑戰很多,和孩子的相處時間、分離焦慮等都是很考驗媽媽的。但只要下定決心了,就要為自己的選擇做好一切準備,克服所有的困難。那麼多的職場媽媽,孩子心理也都很健康,所以,不要害怕一時的不適應,給寶寶和自己一段時間,堅定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慢慢地就都會適應了。

  • 5 # 與倆屁孩共成長

    孩子在不知不覺長大,而我們陪伴他們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擁有獨立的思維,需要更多的空間。一般說來,三歲之前,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並不是說孩子離不開父母,也不是說父母不能放手,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這種放手,我們可以讓他以更溫和的方式來進行。

    就像突然式的斷奶,媽媽的突然缺位,必然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是,沒錯,很多孩子哭哭,就會自己停止,並逐漸習慣這樣的分離。但是我們卻很難估計這種情感的割裂,究竟是否會讓孩子在心中留下一縷安全感的缺失。這種情感上的遺憾,很難去用眼睛去直觀看到,對未來的影響也大多以一種非主觀的方式呈現。但是,我們卻不能不去重視他。

    兩歲前,孩子還不具有思辨思維,兩歲以後,孩子開始記事,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呈爆發式的增長,和家長間的主動性互動也越來越多,他們開始逐步表達自己對各種事物的看法,表達自己的物質和情感需求,也因此,此階段是家長為孩子建立規則與積極生活態度的關鍵時期。如果處理不好,在孩子三歲、五歲及以後的青春叛逆期,很容易出現對抗。

    成功家庭教育的實質不是孩子學得了多少東西,也不是孩子得到了怎樣的照顧,而是在孩子與家長之間建立穩定的親密的聯絡。孩子願意無條件的相信並信賴父母,願意與父母分享各類心事,對父母的讚揚、批評或指責能夠入心,在父母的認同與自我認同間建立良好的聯絡,而非對立或錯位。

    但是很多時候,生活總是不能隨心所欲,再美好的願望在生活的現實面前都不得不讓步,因此,如果一定要出去工作,那麼明確告訴孩子,媽媽要去上班了,會在何時回來,賦予孩子使命感,讓他在家看好家,等媽媽下班給媽媽開門。

    不要用善意的謊言去哄騙孩子,比如“我去扔垃圾,一下下就回來”;或者在孩子看不見的時候,偷偷出門。這樣做,在分開時,媽媽確實離開的的比較容易,不會聽到孩子的哭鬧,但是後患很大。孩子由於分離不能建立正確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內心會很不安。我家二寶兩歲多第一次生病,我帶她去醫院,她問,我們做什麼去?我在開車,還沒顧上回答,她姥姥就告訴她,出去玩!結果後果就是,孩子自從去了醫院,一聽說要出去玩,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她說我不想出去玩,我就要在家裡玩。後來,我專門告訴孩子,“下次媽媽帶你去醫院,一定會提前和你說,不要擔心。”孩子似懂非懂,但是對於出門卻不在排斥了。

    所以,讓孩子建立合理預期,孩子會慢慢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腳後跟粉粹性骨折以後有哪些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