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曬曬逛世界
-
2 # 中國城市大比拼
以上影片為伊朗的古勒斯坦宮實拍,配有好聽的波斯歌曲。小知識普及:德黑蘭是伊朗的首都,在18世紀以前的德黑蘭只是一個普通村落,直到十八世紀初伊朗的阿夫沙爾王朝時期興建一所皇宮及政府辦公室,到了18世紀末的愷加王朝時期,把首都定在了德黑蘭,直到現在。伊朗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因為伊朗就是古代的波斯。中國的故宮是北極紫禁城,法國的故宮是凡爾賽宮,而伊朗的故宮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古勒斯坦宮。
古勒斯坦宮(Golestan Palaceand Museum)在伊朗德黑蘭舊城。“古勒” 是玫瑰之意,故又名玫瑰園,是波斯愷加王朝(十八世紀末一二十世紀初)的寢宮。1967年修葺過。宮殿富麗堂皇,四壁和承塵部位鑲嵌著鏡片和石膏雕花,入內,如同進入玻璃世界。
花園內大樹參天,有玫瑰花叢、噴泉和流水,空氣清新宜人,園內多鴿子,為園內增添不少生趣。古勒斯坦宮現改為博物館,展出孔雀寶座、大理石寶座和伊朗歷代君主的小型畫像,以及馳名世界的伊朗地毯等。還設有禮品館和人文館,前者陳列外國贈給愷加國王的禮品,其中大量是瓷器和鐘錶,後者介紹伊朗各民族的服裝和各地風習、人情。
-
3 # 馬且停
去伊朗旅行很棒哈,前幾天剛去過,來分享一下波斯波利斯的攻略。
在設拉子旅行的第二天,我們包車前往了代表著伊朗曾經輝煌的波斯波利斯,這個很拗口的名字,是來伊朗旅行最不能錯過的地方,是伊朗23個世界遺產其中之一,個人覺得也是其中最當之無愧的。和色拉子的粉紅清真寺一樣,這裡是國內外遊客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也算是網紅景點,但由於距離市區較遠和沒有直達班車到達,於是讓這裡依然保留著一份古樸和寧靜。
說到波斯波利斯,就不得不說他曾經的歷史,“萬王之王”大流士一世在公元前520年開始建造這座城池,主要用於接受萬國朝拜。整個古城花費了70年才完成,共經歷了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和阿塔薛西斯一世三個朝代,從目前的遺址依然可以想象到曾經的輝煌和工程之浩大。
但萬萬沒想到,在200多年後,馬其頓君王亞歷山大指揮千軍把波斯給滅亡,更是放火將這座浩大的古城給焚燬,至此一座花費70年的絕美宮城毀於一旦。如今,我們只能透過斷壁殘垣去揣測這座造型精美,聚集古代人智慧的古城。
在景區入口花費20萬里亞爾(相當於人民幣10元左右)買票進入,入口處可以看到巴列維國王圍了慶祝波斯帝國建國2500週年栽種下的2500棵樹木。
穿過大道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石基,石基兩旁是由巨大石頭雕琢而成的石階,每個臺階不高卻比較寬,可以優雅的抬階而上。石階上可以看到不少的浮雕,內容多為各民族朝貢的場面,35個附屬國,23個民族,或進貢財寶,或牽著牛羊,麒麟,栩栩如生地反映出曾經波斯帝國繁榮的場景。
爬上臺階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的“萬國門”,所謂的“萬國門”就是各地貴族和外國使節朝拜波斯皇帝時候用於等候的廳堂。“萬國門”高達18米,入口處有兩個人首牛身鷹翼的守護神,古波斯人視牛為最強的動物,因此在整個遺址中你都不難發現牛的存在,或許是把牛作為庇護物吧!目前雖然面部損毀,但依然可以看得到他非凡的氣勢。曾經大廳和門廳有72根石柱構成,頂部為公牛雕飾,柱高 21 米,目前你依然可以在這裡看到剩下的13根石柱。
走過了“萬國門”,就進入“行軍道”,道路兩旁堆砌著不少的石柱和遺物,其中最特色的自然是下面這個神獸雕塑,也是伊朗航空的標誌。
穿過“行軍道”,就可以看到波斯波利斯中最精美的宮殿,被叫做阿帕達納”廳,四個面的臺階上刻有不少的浮雕,殿內也存有不少石柱,曾經這裡可是能夠容納1萬人。阿帕達納臺階上的半浮雕相當華美,其中多以反映朝貢的場面,氣勢宏偉。
在宮殿大廳不遠的地方,有一處同樣華麗的地方,薛西斯一世的覲見大殿。大殿同樣是正方形,殿內有一百多根石柱,也被叫做百柱大殿。
在百柱大殿後方,就是如同“後宮”的地方,這裡是金庫、儲藏室和寢宮,這裡被叫做“塔查拉”。
參觀完後宮和百柱大廳後,可以遠遠的看到對面上坡上的建築,順著山路我們爬上山坡,登頂後,整個波斯波利斯一覽無遺。身後可以看到阿塔薛西斯二世和三世的陵墓,整體風格跟波斯帝陵相仿。
整個遺址非常大,最好找個導遊介紹,不然如果不懂歷史或者沒有做功課的話,一堆遺物你似乎並看不懂。
曾經有一種說法,亞歷山大大帝為了報復波斯人掠奪雅典衛城,才決定毀掉波斯波利斯,雖然無法考究。但可以想象曾經強大的帝國一瞬間被毀滅,而有些記憶或者景象只能靠推測和想象,而面對遺址,我們且行且珍惜。
回覆列表
提到伊朗,地球人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來自輿論那些沉重的字眼。我2年前去過伊朗,當時出發前告訴朋友時,他們看著我幾度欲言又止,當得知我是獨行時,他們看我就好像我從外星來的,當再知道我計劃在那裡呆近1個月時,他們終於忍不住問我是不是受了刺激。
伊朗的風景名勝我就不說了,網上一搜一大把,我就說下我在伊朗的體驗,這個世界很多人的熱情好客是因為禮貌,但伊朗人卻把熱情好客融入了血液裡,這點去過的人才能體會到。伊朗人尤其喜歡華人,經常離得老遠就喊qin(波斯語中國的發音),用蹩腳的英語交談,聊他們悠久的波斯文化,聊兩國間的友誼。路上經常被邀請一起合影,有種做明星走紅毯的錯覺。路上還不止一次被伊朗小菇涼們搭訕,拉著我的手邀請我去她們家做客。我在伊朗還和黑袍女子們一起在清真寺打過地鋪。那是在色拉子光明王之墓,什葉派穆斯林朝聖和禮拜的地方,晚上我慕名來看絢爛的夜景,很多穆斯林還在禱告,無意中我發現漂亮的穹頂下廊柱之間被鋪上波斯地毯,過去一問,原來是供遠道而來朝聖的人們過夜休息,男女各一邊,我好奇心來了,問我是否也可以睡在這,沒想到黑袍女子們立馬撥拉出了一個位置給我,還讓旁邊的女子照看我。我睡過山頂和海邊,睡過地球上很多機場,睡過火車座位底,睡過5000+米海拔的招待所,睡過西藏兵哥哥的哨所,但是睡在清真寺這還是第一次,難得的體驗。在伊朗,女人必須戴頭巾,也包括了到訪的外國女子,本地女子違反了是有牢獄之災的,外國女子嘛,據說前幾年如果不戴頭巾也會被宗教警察抓,現在是寬鬆了很多,反正我入境後老老實實和本地女子一樣戴上頭巾裹上長袍的,走在路上,如果頭巾不小心鬆了,總有路人提醒你重新弄好,嗯,很多朝陽群眾監督著你,這情這景總是不由讓我覺得,瞬間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