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烈的行走著
-
2 # 莫影剪輯
兒行千里母擔憂!!!
母親,懷胎十月生下我們。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
父親,扛起家庭的整片天。將一家老小拉扯至大。
我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他們便已經開始擔憂。
每次打電話都問道:“吃不吃得飽,穿不穿得暖,和身邊的朋友同事相處得怎麼樣。”
也許有些時候覺得父母囉嗦,但靜靜想想,做父母的,這是對孩子該有的愛,也許此時的你還無法體會,當你有孩子的時候,你也會像現在父母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母行千里兒傷憂!!!兒行千里,因為事業,或者教育,但母行千里?我們又有何感想?因為自己還沒有達到讓父母無需千里的條件,是的,我們做得還不夠。
悲傷,因為我們無法達到預想的要求。父母也希望為自己的孩子多苦一點錢,所背井離鄉千里。
擔憂,父母千里而行,身體大不如從前,我們擔憂他們的身體,不在身邊,他們不捨花錢。
再次相面淚含殤!!! -
3 # 妙妙一角
383
我覺得吧,父母一定是會牽掛著兒女的,無論何時何地,這一點我從不曾懷疑過。當然也不要拿個別另類的人來懟我,因為事無絕對,總有些不合常理的情況。
作為兒女,也是一樣的會時時牽掛著父母,雖然不是經常聯絡慰問,但心中一定會有掛念。在我們忙著成長、忙著生活的時候,也許遠在老家的父母一年才見到一次,甚至幾年也沒見過,但我不相信你會不想念他們。
父母親情,血脈相連,永遠也不會磨滅。即使斷絕來往,也不會有任何改變。最近看到有些關於父母之前對自已不好甚至很惡劣,那麼現在父母老了是不是要贍養老人的問題,我都沒有去搭腔。因為在我看來,不管父母之前對自己如何,子女都是不該放任老人晚年無依不管不問的。畢竟你已經來到了這個世界,已經長大了,這就是得自父母最大的恩賜,還要奢求什麼呢?
無論如何,請對父母抱著感恩之心,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也許只有等你也有了孩子才能真正體味得到罷!
-
4 # 忘憂草34584539
我一個人帶女兒。女兒還挺惦記我的。子女對於父母只是生命的延續。看著她懂事。陪著她成長。一起經歷這就是回報。
-
5 # 綠鯉魚於娛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這是必然的 但是 兒女明白過來 父母已經暮暮老矣 所以不管父母年紀多大 打個電話回去問候一下 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了
-
6 # 小猴微微
父母時刻牽掛兒女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兒女就不一定了!
我很清楚的記得,姐姐去年跟我說的一句話,可能也是她當媽媽之後的親身感悟吧,說
:“孩子都是來討債的”。這句話很實在。
我從小住在外婆家,所以對那邊的事特別清楚,尤其是外公他們跟兩個舅舅的關係。可能是兒子的原因,比較任性,兩個舅舅跟外公相處總是比較衝,容易吵架。
大舅一開始是在街上做小生意,後面因為大舅媽生病回了老家,那段時間關係都還挺好的,家裡人多又熱鬧,我就特開心。但是好景不長,舅媽的病加重,是癌症晚期,半年後舅媽去世了,也自從那之後,大舅就再也沒有好好的回過家,也沒有再好好的跟外公外婆說過話。
過了三年之後,大舅突然說要回來領結婚證,外公外婆很高興,我記得那天做了好多好菜,在家等大舅回家,結果大舅只是去了村裡的一個幹部家裡,連家門都沒有進,外公很生氣,要大舅永遠都不準回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想兒子了,可是大舅一個電話也沒有,慢慢的也就成了塊心病,後面幾年外婆身體不好,家裡人都要大舅回來,他就是不肯。
在12年外婆去世(在閉眼的時候,一直在喊大舅的名字),那時候小舅給大舅打電話要他回來,他說沒身上沒錢,連車費都沒有,家裡人都說不要他出一分錢,車費給他打過去,只要人回來就行,然而還是沒有回來。
14年的時候大舅回來了,找到我哥說自己得病了,整個人看上去老了好多。那年剛好外公不在老家,沒有見上面。我哥很無奈,一邊是父親,但是有沒有怎麼管過自己,最重要的是對爺爺奶奶不聞不問,沒有盡過一點點作為兒子的責任。後面哥哥還是說讓大舅不要出去了,在老家養病,沒多少錢治病,至少可以落葉歸根;但是大舅不肯,沒過幾天還是跑出來了,最後的結局是自己在外面跳了河。
外公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知道大舅的是之後,他哭了,那時候我看著心裡特別難受,因為外公平時是一個很要強的人,而那一次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外公流眼淚。很難想象,作為一位父親,怎樣承受那份痛。
其實,從舅媽離開後,外公外婆就很擔心大舅的情緒,離家之後也無時無刻不想他回去,哪怕是個電話,都會讓二老很開心。這個故事就很好的回答了問題,父母時刻牽掛兒女,但兒女們不一定會時刻牽掛父母。有些時候,父母傾盡所有,做子女的也未必能懂那份苦心。
所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珍惜,不要等父母白髮了才知感恩,有事沒事打打電話嘮嘮嗑,有事沒事回家看看。
-
7 # 本小家
自從畢業以後,在外輾轉多年,視野遼闊,奔忙漂泊。感覺自己就像是在雲朵上恣意徜徉的一匹白馬,廣闊天空,無拘無束。
而直到上週老姐突然打來電話,咱爸生病住院了。那一刻,我才真正醒來,淚如雨下。
因為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數和天數屈指可數,所以在每次和父母相聚的時候,倉促間很少有機會能深入的去相互溝通。飯桌上的一家團圓,大多時候變成了慣例的寒暄,他們總說,出門在外一定要吃好穿好把自己照顧好,我也總勸他們別太節省忙碌,忙活了大半輩子,是該好好享受下生活了。
表面上看上去,都挺好。其實,在他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對我的思念久之則變成了不要打擾。而我,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上遇到難處,也不願向他們提及。儘管每週我會和他們打幾次電話,但大部分的時間裡他們的一聲聲挺好,讓我自然的覺得他們一切理都好。
離家多年,儘管對生活的認識還略顯淺薄,但是對家的定義,我想有我自己的感受。家,就是所有的人都在背對它的方向向外走,而我們的心卻是緊密相連,朝內聚的……
回覆列表
我覺得父母肯定是會牽掛著兒女的,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心頭肉,從小呵護著,如果是兒女的我們,我想這要看本人了,是不是有一顆孝順的心。
何時何地,我們都要學會感恩,沒事多跟父母打電話,世界上最愛我們的永遠是父母。